《大水》讀后感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水》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水》讀后感1
《大水》是由趙菱寫的一部現實題材兒童長篇小說。小說以主人公蘭兒的視角描寫了黃鳳闊常年被大水肆虐,但人們對生存的渴望,對安寧生活的向往,使人們不屈服,不絕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執著地與洪水作斗爭。最終,在爺爺的帶領下,全村人同心協力筑起高大的寨墻,阻擋住了洪水。
在讀完這本書時,我不禁抱怨作者寫的太少了,我還想知道蘭兒十八歲離家后發生了什么,寨墻阻擋住大水后又發生了什么,最后寶童到底回來看黃鳳闊了沒有……但作者都沒有寫,所以這本書使人意猶未盡。
的確,正如爺爺所說:“黃鳳闊真是個寶葫蘆。”那里不僅有新鮮的食材和同甘共苦的人們,還有村里人自己編的好聽的歌謠,而且有些稱謂還與我們不同,如腌醬豆子,他們會說成下醬豆子……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慨萬千:“假如有顏色,日子一定是白色的,她把娘一頭漆黑的好頭發洗成了灰白!接著又會一點點把那點灰色洗去,直到有一天洗得像爺爺的頭發一樣雪白。日子也像一個冷酷無情的雕刻匠,他用看不見的刻刀在人的臉上、手上、身上,無情的雕刻著,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在人身上留下數不清的細小褶紋,讓一個活力無限的年輕人變得彎腰駝背,老眼昏花,身上的活力一點點被抽去,直到有一天頹然倒地,默默地睡到黃土里。”
這是蘭兒看著娘的`頭發時心中所想的。是啊!生老病死雖然痛苦,但誰卻都得接受,誰都得經歷,沒有人能逃脫這個可怕的“魔咒”。我們的到來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而不是來毀滅這個世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讓世界真正成為人們口中那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即使你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即使你每天受到所有人的冷眼,也請你繼續向你心中那個陽光普照的地方走下去,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生而為人,誰都是第一次。因為人的一生很短暫,所以我們必須努力,這樣,我們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才不會后悔過這一生。
這本小說寫出了黃鳳闊的人們對天地的敬畏與對現實日常的熱愛,處處透出生命的富饒,堅韌和溫暖,也體現出人性的溫暖與光輝,更展現出在災難面前人性的高貴、堅強。
《大水》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去閱讀的一本書,它能讓你悟出無窮無盡的道理,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閱讀這本書,去閱讀更多的書。
《大水》讀后感2
假期,我閱讀了趙菱寫的《大水》。這本書講述了女孩蘭兒生活在黃鳳闊,那年黃鳳闊發大水,很多人到南鄉去逃難,等到大水下去后再回來。大水來了好幾次,爺爺帶領人們一起打寨墻挖壕溝。第一次大水把寨墻沖倒了,人們議論紛紛,都放棄了,只有蘭兒一家繼續堅持著。后來在全村人齊心協力的幫助下,寨墻修好了,抵擋住了大水,黃鳳闊又熱鬧了起來,別村的人們經常來這里逃難。后來大水又來了五次,但是再也沒能進來黃鳳闊。文中的蘭兒就是作者的奶奶,這些就是作者奶奶的親身經歷,在那個年代經歷過這些是很難忘記的。
文中作者通過具體的事例描寫體現了黃鳳闊人們的淳樸善良。在大水還沒下去,人們都生活得很艱難時,蘭兒爹撿到了一個孩子,名叫寶童。村里的人們得知了,都紛紛拿著燒餅、米花糖、白膜片等吃食來看望寶童。在眾多看望的人中,作者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具體描寫了老蝦爺對寶童的喜愛。
文中對人物的描寫惟妙惟肖,寫了勤勞能干的鳳姑姑、樂觀開朗的辣椒花嬸、忠厚老實的彩升叔……但我對文中蘭兒的爺爺和蘭兒印象十分深刻。
在大水來時,人們都很絕望,都只想著聽天由命,只有蘭兒的爺爺在想辦法抵擋大水。爺爺說:“人最有力量,任何災難都打不垮他們。”“不管多大的.災難來了都不要怕,想辦法去對付它就是了。”從這些語言描寫就可以看出爺爺是一個在困難面前積極想辦法,不服輸的人。
正是這樣的性格,讓他最終帶領黃鳳闊的人們戰勝了洪水。蘭兒是家里最小的一個孩子,作者從蘭兒的語言、心理具體描寫了蘭兒從一個稚嫩的孩子到姐梨兒要把那條大魚剁剁閹了,但蘭兒不讓,她想要救活這條大魚,變得成熟的過程。在大水上來之前,她還是一個小孩子,無憂無慮;可大水來臨后,她第一次有了對生死的概念,有了一種對死亡莫名的恐懼;寶童來到她家后,她成了姐姐,第一次有了責任感。她的心思很細膩,十分善良,有一顆憐憫之心。她在田邊撿到一條大魚后,二讓大魚帶著她到黃鳳河里去游玩。爺爺很疼愛她,對她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爺爺了。爺爺教會她在遇到困難時,要樂觀,要想辦法解決。
這本書中的人們都是普通人,但也正是他們,抵擋住了天災,他們不屈服于命運,沒有聽天由命,跟大水抗爭的時候,他們贏了,保衛了他們的家園黃鳳闊。也許命由天定,但人定勝天。只要不屈服,辦法總比困難多。
《大水》讀后感3
水,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洗凈我們的雙手,也可以讓魚兒有了棲息之地,可以很確定的說,沒有水,就沒有萬物。可是,當大量的水匯聚在一起,就會形成大水,它會如雄獅般怒吼,會毫不留情地沖走房屋、莊稼。也是會吞噬人的生命。
在學校期間,我閱讀了趙菱寫的《大水》,這部長篇小說主要寫了在河南岸豫東平原上有一個叫黃鳳闊的村莊,這個村莊靠著黃鳳河,所以經常遭到大水襲擊,可是里面的村民卻勇敢的與大水進行斗爭的故事。我被這個故事震撼到了。我被震撼到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里面講述的故事很獨有,也不是因為趙菱的`文筆把我打動,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里面的人在極其恐怖的大水之下,并沒有屈服,放棄。
我對里面的一段文字感觸最深:由于蘭兒一家擔心房子倒塌,一家人頂著一張席子緊緊靠在一起,在大雨中整整坐了一夜。想一想,撐一整夜的席子,是多么的勞累呀!可為什么一家人還是堅持頂著席子呢?因為他們對生活抱有希望。他們覺得:大水早晚會下去的,受點苦算什么呢?在《大水》后記——大水來去,大地永存中寫道:他們雖然痛苦萬分,可是他們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們還是想活著,他們覺得活著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當村民們只剩下一點麥子了,全村人都圍著一個石碾盤去磨面,連篩出來的麥夫子,舍不得扔掉,拌到菜里咽了下去,就這樣,他們說說笑笑的。
他們為了徹底抵擋住洪水,打起了寨墻。雖然大家的手都磨出了繭子,腰都累彎了,胳膊和小腿爆出蚯蚓般的青筋,手掌磨破了,流出了鮮紅的血液,可村民們繼續堅持著。終于,寨墻打好了。大水又一次襲來,可寨墻并沒有完全擋住洪水,不僅漫過了寨墻,還沖垮了一段低矮的寨墻,村民們都泄氣了,可希望的火種讓他們繼續打下去。第二次,村民們又打好了一圈,這次的寨墻比第一次的更高、更寬、更雄偉,如街道一般寬闊,可以在上面跑馬車。
第三次大水來了,大水朝著寨墻呼嘯著,大水不斷上升。而青壯漢子們用沙土袋堆在寨墻,讓寨墻更加牢固。想不到,大水不管有多兇猛,都漫不過寨墻,村民們勝利了!他們勝利的關鍵就是因為他們有希望的火種,這希望的火種點燃了黃鳳闊村民的心,才讓他們取得了與大水抗爭的勝利!當洪水退去后,他們在裂開的土地上播種種子,這都是為了能夠在大水災難之中活下去,他們是那么的堅強,那么智慧,那么的執著。
【《大水》讀后感】相關文章:
大水讀后感06-09
《大水》讀后感06-09
大水讀后感4篇06-09
《大水》讀后感7篇06-21
《大水》讀后感(7篇)06-21
《大水》讀后感8篇07-02
《大水》讀后感(8篇)07-02
大水讀后感5篇01-21
《大水》讀后感通用7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