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書》讀后感(集錦3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煮書》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煮書》讀后感1
漢語文學,聚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精華,到了今天,在我們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煮書。
“煮書”是什么,就是把書放在鍋里煮熟嗎?不是的.,“煮書”是指要把書讀明白,讀透,這就是“煮書”。
用老師的話來說,學習語文是一個慢功夫,要多讀書,多讀名著,多多積累,才可以寫出好文章。而積累,又要去積累一些什么呢?我們要做到的是爭取每周讀一篇名著,堅持背誦古詩,寫出一手好字,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告誡著我們要認真讀書,把書讀透,才能提高寫作的能力。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展望將來,對我來說六年級的第一次期中考試即將來臨,這是我小學生涯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所以,在今年我一定要努力!
語文學習就像擺在面前的一座大山,而我,就像是愚公。我每積累一點,這座大山就會慢慢地變矮,變小。而我要做到的就是把這座大山鏟平,去征服它,因此,我就要用出百分之二百的力量才能做到。
學會煮書,學會積累,愛上語文,讓自己成功!
《煮書》讀后感2
讀一本好書,就會受益一生。但,不把書讀熟、讀透,就還會毫無用處!所以,我們把學會煮書當作一種習慣,讓我們讀過的每一本書,理解得更深、更透。
“煮書”讓我們記住了好詞佳句,更讓我們受益匪淺,《煮書》中講了爺爺與“我”的對話,談論煮書的`問題,爺爺讓我明白煮書的深層含義,并讓我學會煮書。
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當然可以煮;想要學好語文,寫好文章,必須要煮書,每次說到讀書,我都會很興奮,因為我最喜歡讀書,但當我讀到了這篇文章《煮書》,我才恍然大悟,我讀書時的方法與標準還差這么多呀,我慚愧地低下了頭,雖然我讀書時不算囫圇吞棗,但也是達不到標準,我會繼續努力,把書吃透。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我們要像古代詩圣——杜甫一樣,開卷有益,做到對讀書癡迷,這樣。寫文章、說話時才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我想,這就是讀書的最高境界吧!
俗話說得好: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靜思。讓我們在書的長河中去遨游并發現吧!
《煮書》讀后感3
小伙伴們第一次看到“煮書”這個題目應該會很吃驚,書怎么可以煮呢?
這里的“煮”是“透了”的意思,讀書要含英咀華,讀書的內涵在于質量。讀書,要更深層,更透徹的去了解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段落。同時也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去理解文意。
在豐富的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詞語;在閱讀中掌握認真學習具體生動的.句子;在閱讀中學會有順序的寫文章;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書這個東西不是你讀的越快越好,而是你要把文章的精華全部吸收。
讀書只有博覽群書,熟讀深思,這樣落實到筆上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如神助一般,千萬不要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那樣不求甚解,囫圇吞棗,那樣就等于生吞書,對腸胃不好。
孫洙有這么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杜甫也有一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實都在告誡世人,我們讀書不但要數量,更要注重質量。
鳥預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讀書之法在于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煮書”在于“慢熬細燉”,只能用“文火”,這樣“煮”出的書,才會便于我們消化吸收!
你做到“煮書”了嗎?
【《煮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煮書》讀后感12-07
煮書讀后感05-06
《煮書》讀后感04-15
讀《煮書》有感04-19
《煮書》讀后感2篇05-07
煮書讀后感5篇09-03
《煮書》讀后感3篇04-11
《煮書》讀后感(3篇)04-11
《煮書》讀后感(匯編3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