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后感2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后感1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著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16年出版,直到前幾天,去卓哥寢室閑逛才發現,借來一看,便停不下來,幾天下來,便翻到了尾頁,還在一些章節反復看了好幾次。關于經濟變革的歷史書,這本書可算得上精彩,打算自己也買一本作典藏。
要想看懂當代中國變化趨勢,考究興替,以古鑒今,站在歷史長河里,放大一點格局,自然會明白很多,很多當下政策制度的由來有根可循,關于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有史可鑒。因此,看完之后發現多處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遂又深深感覺到還是得多看點書才活的更加透徹。
有人說,現實就是歷史不斷的重演,在過往無邊的時間里,無數人各異的活法中,不同事各樣的發生中的某一種就可能是自己接下來要過著的生活,可能會面臨的事,所以,歷史絕對是厚重的。于經濟變革而言,兩千多年時間里,中國經歷了數十次重大的經濟變革,每一次變革都對歷史的.進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今,在新時代新的社會發展又提出了繼續變革的要求。
多看遠一點過去,多學習一下歷史,才可能會覺得,未來不是虛無縹緲的,不是不能預見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對中國歷史上數十次重大經濟變法的種種措施和實踐作了系統的概述和對比,辯駁得失,其內容對當下對未來經濟改革都不失為一部值得認真研讀的學術著作。
如作者在跋中所寫一樣,以上評論,若有謬誤之處,均由我承擔。也同樣引用英國歷史學家約翰·阿諾德在《歷史之源》中所說,歷史并不是存在“單一的真相”,“因為沒有任何事實和真相可以在意義、解釋、判斷的語境之外被說出”。我們所見的事實及所作出的論斷,總是受到時代視角、意義語境的局限,《歷代經濟變革得失》不例外,以上也不例外。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后感2
按照時間鏈而不是寫作順序,連續拜讀了吳曉波的“浩蕩”“跌蕩”“激蕩”“水大魚大”后,又讀了這一本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論,確有收獲。國家存在的本質可以說就是要維持政治秩序與經濟秩序的平衡,政治追求穩定,經濟喜好自由,如何擺平集權與分權、資源與產出、收益與分配的天平,是政治經濟學的永恒主題。歷代變革家們始終在不遺余力地解答桑弘羊之問,也如履薄冰義無反顧地趟著地雷陣。
魚缸里養魚,越養越少;大海里養魚,望洋興嘆;更好的便是圍海養魚,既可獲得豐富的水質養分、靈活的競爭競業環境,又可限定牢固的圍基空間、最大限度地激發釋放活力。
如今的中國不再彷徨,如今的中國政府不再爭論,如今的中國人民不再遲疑,未來將毫不猶豫地繼續在穩定中謀求發展,在發展中鞏固穩定,以國強最終保證民富,讓民富自覺支持國強。
讀過經濟變革發展史后再來看,我有感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一直沒有定論,到底復興到何時何種狀態?是宋?唐?漢?秦?齊?周?我倒是認為,眼光應該向后看,以史知興替,歸納總結前世得失,正是要規避曾經的失誤,以更加成熟自信的態度,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應該是使我們的國家、民族、事業、人民,創造出超越歷代光芒的嶄新的輝煌巔峰。
我堅信。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后感】相關文章: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后感3篇07-19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后感(精選16篇)08-09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后感(精選10篇)05-11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后感(通用24篇)08-29
歷代書論大全02-09
感悟得失作文04-26
關于得失的句子合集11-01
關于得失的經典語錄01-13
得失之間作文02-25
關于得失的經典語錄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