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九》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十幾減九》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1
1、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方法一定是多樣性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十幾減九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
2、教師通過讓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列式計算。創設相應的情境:
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是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順利地引入新課。
3、要讓學生理解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必須要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驗、去發現。在探究十幾減九的'算式的規律時,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
學生熱烈地討論、質疑、交流,真正投入到了學習中,在合作中領悟、發現規律。在學習中,學生的積極情感得到了發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養,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2
《十幾減9》這一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1。在具體情境中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經歷十幾減9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2.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學生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能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3.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方法,能正確列式計算。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學過10以內的減法,會正確地口算十以內的減法以及求加法中的.未知數和9的分與合。學生經過20以內進位加法的學習,不但掌握了這些加法的計算方法,而且積累了通過實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經驗,這就為主動學習退位減法創造了條件。
教材把十幾減9的教學設計成四個層次。例題和練習第一題,主要是通過操作進行計算,重點讓學生掌握3種方法;練習第2、3兩題主要引導學生利用“想家算減”的方法去解答。;最后兩題幫助學生鞏固練習,發現一些規律。
新學期第一節課,有學生沒有能夠很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課堂上回答問題積極性不高,表述不完整,特別是有學生知道解題的方法,但自己不能用規范、完成整的語言表述出來。練習最后一題,從“11—9”一直到“19—9”,先請學生算出得數再引導他們觀察被減數的個位上的數與得數的關系,許多孩子發現了得數比被減數個位數多1,這是個能很快說出答案的秘訣,只要把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加1就得到答案了,發現這個規律,孩子們的計算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做練習的時候學生混淆了個位數字加1還是減1,在接下來“十幾減8、7”的新課中要加強講解。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3
這節課我教學的是《十幾減九》。讓學生先看圖,根據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初步學會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想加算減)。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首先,從自身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不精練,不會使用專業的教學術語,比較羅嗦。一個問題學生說完后,我又接著重復一遍,不僅浪費了時間還讓學生感到不耐煩?偟膩碚f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
2、不會使用兒童語言,激勵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比較單調。只用了“好”、“很好”,沒有走進學生,師生之間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沒有教學激情,所以沒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至學生在課堂中死氣沉沉。
其次,從學生方面反思:由于剛開學才兩三周,學生還沒有回到學校的學習生活當中,沒有走進角色,感覺學生也不太適應;再加上第二單元的內容和第一單元的內容沒有聯系。上學期學過解決問題,也只是讓學生試著提一提,也沒有當成重點問題進行學習;本節課又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所以導致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問題,也就不會提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知識面窄,語言貧乏,尤其數學語言更難以正確表達。有時他們能夠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達出來。比如我講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減九等于一,一加五等于六。學生會這種方法,但就是不會表達,口頭表達能力也較差。
第三方面,我從教學設計上進行了反思:
1、導入新課不新穎,練習題設計比較單調。
2、在備課過程中我過高估計了學生。
3、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起著關鍵的作用。只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學生才能跟著老師的思維走進教學內容中;如果老師有一步引導出錯,學生就會偏離方向,甚至越偏越遠。本節課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引導有誤,不會引導,以至學生走投無路,無話可說。
今后打算:
1、逐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讓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同時也逐步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
2、多研究教材,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3、虛心向老教師學習,逐步學會引導的技能。
4、講授新課時保持學習興趣。
我準備這樣做:
(1)重視運用教具、學具和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3)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4
《十幾減九》是小學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我采取了讓學生同桌合作,擺小棒,全班交流的方式,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探究15—9=?你是怎么想的,再動手擺一擺小棒,讓同桌兩人說說自己的想法,有的說我是想9+()=15,因為9+6=15所以是6,還有學生說是數出來的,有的學生說是10—9=1,1+5=6,我教給學生這種方法叫“破十法”,我看已經有學生說出來了“破十法”,也沒再讓學生再多擺幾次小棒,多說說用“破十法”計算的過程,就忙著開始做練習題了,做題時我讓學生說計算過程,有的學生說得根本不對,有的學生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做的,對于本節課剛教的“破十法”學生真正掌握的不多,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法,我只注重了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沒有及時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合理性,也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我明白了,在教學中,當學生探索出多種方法時,教師的作用應是引導學生對多種算法進行整理,引導學生選出最優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從而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5
在十幾減九的教學中,力求方法多樣,“想加做減”或“破十法”中選擇一種,在交流這兩種方法的時候需要適當的強調;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掌握其中的一種方法。
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注重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創設“賣氣球”、“賣風車”、“猜字謎”、“套圈游戲”等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獨立解決問題。
2、注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讓學生合作,擺小棒,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注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同時要求他們對這些方法進行反思,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比較,談談自己最喜歡哪種方法?你是怎樣想的?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你最不喜歡的方法是哪種?為什么不喜歡,你覺得它令你不喜歡的原因在哪里?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去理解、去領會,學生對不同的算法就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讓學生進行鞏固練。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
不足之處:
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覺得在這些方面沒有處理好。
1、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
2、對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于出現給計算方法的錯誤命名。
還有的學生確實不會,有的學生不敢說,有的學生是不能正確地表述。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01-09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03-04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03-27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15篇12-14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14篇04-03
《十幾減9》的教學反思02-08
《十幾減9》教學反思03-12
十幾減9教學反思01-04
《十幾減7》教學反思04-08
十幾減87教學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