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學反思1
一個人閱讀面有多廣,他的知識面就有多廣,一個人閱讀的廣度,深度和高度,就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深度和高度!可是縱觀我們的語文課堂,大多數還存在這樣的現象:課堂上是對課文支離破碎的講解答問,學生沒有思考讀書的空間;課后學生為做各種練習冊疲于奔命,沒有靜心閱讀的時間。語文學習費時多、效率低,學生每天辛苦學語文,語文能力卻難見提高。正如語言大師呂叔湘先生感言:十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習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于是,我們不禁深思一個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其實,答案就在我們心里:多讀課外書可以提高語文能力,這是所有人——特別是語文能力較好的人的共同體會。
對于閱讀與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關系,于永正老師的評價更是一針見血:語文能力是讀書讀出來的,不是做題做出來的。《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一定要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由此可見,我們的語文教學急需改進:減去無效的練習,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減去多余的提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減去瑣碎的講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減去沉重的負擔,建構學生的幸福生活。
基于以上認識,上學期,我校開展了以“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為目標的語文精品課程的研究,進行了語文主題單元教學。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推行“大單元教學法”。
所謂“單元教學”,就是從一單元的角度出發,根據單元中不同知識點的需要,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讓學習者完成對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單元的學習。主題閱讀單元教學法的七種基本課型:“單元導讀”課型、“以讀代講”課型、“經典閱讀”課型、“誦讀識字課型”、“故事引入”課型、“主題讀寫”課型、“展示分享”課型即“主題詩會”。
為了了解語文主題單元教學,我們曾兩次到深圳“取經”,向“主題閱讀教學”研發人劉憲華等老師學習了解、觀摩課堂,并閱讀了劉憲華、于永正、陸絮老師主編的《主題閱讀三人行》。通過學習,對主題閱讀教學,心中又多了一份感慨,更多了一份明了。回校后,我和老師們深入研究“主題閱讀教學”,并根據本校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開展了一個多學期的“單元主題教學”探索。我們的單元主題教學源于深圳但又有別于深圳的的做法,孩子們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語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和進步。
在教學中,“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法”遵循整體性原則,以單元為單位組織教學,進行整體設計,整體施教,將課外閱讀納入課內進行,目的就是讓培養學生“多讀書,好讀書,會讀書”。實施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是課堂容量大,教學效率高,學生負擔輕。
一、一、指導閱讀,激發興趣
以人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走進田園”為例,在布置學生充分預習的情況下,4篇課文共用5課時完成。利用一節課作為單元導讀課,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單元主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做出指導,為今后本單元課文的學習確定閱讀的方向,做好鋪墊。 對于單元中的兩篇精讀課文,圍繞“課文中哪些句段的描寫讓你喜歡鄉村生活”這一問題,分別用兩課時指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教給學生畫、批、注等形式的閱讀的方法;其余兩篇略讀課文,則讓學生把前兩篇文章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進行半批注式的閱讀。在課堂教學中,摒棄瑣碎繁雜的提問,只用一兩個大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感悟寫批注,充分感受課文語言文字的魅力,領略讀書的方法。
二、二、運用批注,拓展閱讀
中年段的學生,閱讀習作剛起步,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要突破此重難點,讓學生在課內外的閱讀中進行批注是最有效的方法。語文課堂上的批注式閱讀就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隨時在書頁上用特定的符號或文字寫下自己讀書的所疑、所感、所想。批注式閱讀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主動性,增強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形成了他們閱讀的個性,讓讀書成為他們的.精神需求。
本學期,我們利用《小學語文課文同步拓展閱讀》作為指導課外閱讀的讀本。具體方法如下。用一課時重點指導閱讀精讀課文《鄉下人家》后,讓學生運用畫、批、注等形式進行深入品讀閱讀教材中的《山村夏夜》以及《鄉村的傍晚》,進一步領略鄉村的美景,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樣,把教材與拓展閱讀相結合,讓學生圍繞同一主題閱讀多篇文章,學生更有利于發現語言規律,吸收語言精華。
批的內容很廣,大致有以下幾個類型:一是對內容的概括;二是自己的聯想和體會;三是質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等。“批注式閱讀”倡導學生有思考地讀書,有主題地讀書。學生在閱讀中批注,不僅是讀懂文本,更是與文本對話,與心靈對話,與作者對話,在通過一次次內心的碰撞寫下了或長或短但總是心靈獨白的批注時,學生的閱讀理解寫作能力也得到了一次次的練習。我在本學期的課堂上進行了“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的嘗試,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活水。
通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大部分學生對“主題閱讀”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的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主題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場新的變革,主題閱讀,是塑造心靈的閱讀。
正如劉老師在書中所言:在《新語文主題閱讀》的“單元主題教學”課堂上,聽到最多的是學生瑯瑯的讀書聲,看到的是學生默讀思考的自學。總結課上,則是學生滔滔不絕的交流學習心得,甚至爭論。對這樣的課,課前學生有一種期待,期待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課中有一種滿足,滿足那一吐為快的感覺;課后還有一種留念,留戀、回味課堂上的愉悅。這是多么理想的一種學習體驗啊!我在努力地營造這樣的教學氛圍,也在努力地還孩子們這樣的語文課堂。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學反思2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還需要下大工夫,下長久的工夫。隨著中考語文閱讀題分值的越來越多,閱讀教學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需要從以下幾點來做。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會不會為興趣而閱讀,喜不喜歡和別人討論閱讀過的文章和書,重不重視閱讀,逛書店和和上圖書館看書的頻率高不高都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閱讀習慣。教師如果在課堂上能談吐不凡、深入淺出的把課上好,這首先是對學生一個最好的榜樣。如果再加上適當的'引導,他們就會自覺主動地去閱讀大量相關的課內課外書籍。同時向學生推薦一些趣味性高的閱讀書目,如本學期的《海底兩萬里》,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非常高,這是一部科幻小說,情節曲折生動,故事性強。深受學生的歡迎。
二、閱讀時要結合練習或者檢測。個別學生讀書質量差,很快會忘記所看內容,所以要做好練習或者檢測,便于學生記牢,更重要的是真正理解作品內涵,有自己真正的收獲,而不是走馬觀花。如看四大古典名著,給學生出一些相關的熱點題目,讓學生在看書時做到認真、仔細。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三、學會讀書的方法。讀書方法主要有朗讀、選讀、默讀、跳讀、精讀。要學生根據閱讀書目種類的不同學會選擇合適自己的方法來讀書。同時讓學生了解和學習一些古人或者名人的一些閱讀的方法。從中受到感染。像魯迅的嚼辣椒驅寒的讀書法,讓我們看到的是為讀書而用辣椒來驅走寒冷的堅強: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愛因斯坦的“總、分、總”三步讀書法;秦牧的“牛嚼”和“鯨吞”讀書法。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我們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關系到學生將來整個語文學習的高度。所以我們應該用我們最大的熱情來讓學生的閱讀“飛”起來。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08-07
利用閱讀課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08-17
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08-23
加強課文教學,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08-17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作文能力08-24
培養閱讀能力08-19
淺談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08-06
加強閱讀,培養學生學習能力08-19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