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借生日》一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借生日》一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借生日》一課教學反思1
這次匯報課,按照教學進度,我選擇了《借生日》一課,本課是整本書的倒數第三課,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的積累,尤其是識字、寫字和初讀課文的方法。下面,我將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效果和教師素養四方面對自己的授課進行反思。
一.教學設計
在細致研讀新課標和教材后,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做出了準確而清晰的定位,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方面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目標。在目標的描述上也堅持了“以學生為主體”。
教學內容的安排基本合理。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整體感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寫字指導;最后進行小結。
整個教學設計思路清晰、過渡自然,美中不足的是預設的讓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不是很充足。
二.教學實施
結合師傅姚老師和李老師的.寶貴意見后,我對自己教學實施中的亮點和不足進行了反思。
亮點主要有:一、對教材挖掘的基本到位,多媒體課件制作的生動活潑,起到了很好的輔助課堂教學的作用。二、課上采用小老師領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較多,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三、本節課的游戲環節設置的合理而有效,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提高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第四、談話導入時設置的質疑環節比較有特色,能夠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
不足主要有:一、操控課堂的能力較差,比如質疑環節,在引導學生說出預設的兩個問題時,缺乏靈活性和技巧,使得此環節的效果不明顯。二、在識字環節,對音形義三方面的內容安排不是很合理,過分強調了音的辨別,在形義方面的指導上還需要扎實。三、在感知課文時,采取的是串講的方法,對課文的理解的整體性不強,對于文中的重點詞,比如“總是”,忘記了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四、寫字指導方面的準確性需要加強,比如在指導寫“今”時,雖然向學生強調了撇捺要舒展,但示范書寫時,自己并未真正寫好撇捺,可見,在細節的把握上還需努力。
三.教學效果
通過提問和練習,我發現本節課的“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的目標基本達成。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強化了對學生初讀課文的要求,即:讀(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圈出本課生字),坐(讀完放筆、坐正、抬頭)。但在指導寫字時,學生的坐姿和寫字姿勢并沒有加以強調。
四.教師素養
這節課的教態和課堂話語與以往相比,進步很大,課堂氛圍較活潑。但本人的基本功有待加強,尤其是在板書的規范性上,還需多練習。
總的來說,這次匯報課的確讓我學到了很多,希望在不斷探索中,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借生日》一課教學反思2
《借生日》是一篇新課文,講的是小云過生日時,媽媽送一只布熊給她并祝她生日快樂,小云又把禮物送給媽媽。同時也把生日借給了媽媽,體現了母女的真情。
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記得在剛接手這個班的半個學期,學生們常常為了一張紙、先喝一口水……而爭吵不休。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從來都是別人關心、照顧著他們,而他們也理所當然的接受著別人的關心、照顧,他們的愛心也就被淹沒了。于是我有了一個想法,一定要讓他們的愛心顯露出來,并且發出熱、發出光。
我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預設使之與新課程理念相融合,使整堂課煥發出清新、自然、淳樸的氣息。但課后我卻耿耿于懷,有喜有悲,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體會:
1、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在通讀課文整體感知的時候,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媽媽是一個()的人。小云是一個()的孩子。”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再讀課文,我想這是再好不過又恰到好處的切入點。然而,我卻急著讓學生去分角色朗讀,不但沒有良好的效果,還大大的浪費了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沒有進行到底,是我失誤最大的原因。
2、另外,在達到高潮的時候,我卻浪費了難得的教學契機,錯過了引發學生感悟課文學會思考的機會,還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孩子的`思維,傷害了他們的積極性。這也是我在今后的課堂中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讀懂故事,從中了解母女間的情感。尤其是從課文中產生問題,再回到課文中通過朗讀找答案的方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4、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主動關心身邊親人的情感。
經過評課,在沒完成教學任務的第二課時,我以“小云為什么把生日借給媽媽?”展開小組討論。
孩子們的答案是完美的──“小云愛媽媽”“小云關心媽媽”……由此可見,孩子們的內心深處知道對大人應該有愛心,我非常高興。這時,我借此機會問:“以后在爸媽過生日時,你會怎么做?”此時一只只小手都高高的舉起來:“老師,等我過生日時,我也把生日借給媽媽,把生日禮物送給媽媽。”“我把媽媽最喜歡的東西送給她。”“我給媽媽買我最喜歡的東西。”……可透過這些手,我看到一個學生坐在那里,一聲不響,那是我班生活條件最差的九令同學。我點了她的名字,她說:“媽媽說要在我過生日時,買一個文具盒送給我,可我怎么把文具盒送給媽媽呀?”我望著她那雙渴望得到幫助的眼神,心沉了一下,“那你就送媽媽一句話吧,大人不一定需要禮物的。”她頓時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我想說:‘媽媽──我愛你’”那聲音,回繞在教室的上空,回繞在全體同學的心中,我終于使他們知道了愛。
為了使學生小小的愛心能充分發揮出來,我進一步對學生進行了提問:“除了在生日時關心媽媽,還應該怎樣做呢?”李若水同學說:“我要學會洗衣服,減少媽媽的勞動。”“我要幫媽媽洗碗。”“我要學會掃地。”“我還要關心爸爸。”王瑋迪同學說。
是啊,生活中處處是教育,這應該是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牢記的宗旨,應該堅持的教育原則。
【《借生日》一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借生日教學反思02-08
《借生日》教學反思03-07
《借生日》教學反思15篇03-25
《借生日》教學反思(15篇)03-25
借生日教學反思 15篇04-02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09-15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01-13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08-24
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08-24
向狼借路教學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