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1
本節主要內容是用函數的觀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討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教材從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入手,通過類比引出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問題,并結合一個具體的實例討論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實根與二次函數圖象之間的聯系,然后介紹了用圖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過程。這一節是反映函數與方程這兩個重要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系的內容。
由于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再者,在八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因而,采用類比的方法在學生預習自學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大膽地猜想、交流,分組合作,同時設定一定的問題環境來引導學生的'探究過程,最后在老師的釋疑、歸納、拓展、總結的過程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在知識掌握上,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圖象及其性質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況都有所了解,對于本節所要學習的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利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合作學習應該不是難題。本節課的知識障礙,本節課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聯系,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而不僅僅是利用函數的圖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遵循著“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獨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我再次認識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夠在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2
在“一次函數”一章時已經了解了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聯系。本章專門設一節,通過探討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再次展示函數與方程的聯系。一方面可以深化我們對一元二次方程的.認識,另一方面又可以運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二次函數的有關問題。
利用二次函數圖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實數根。
本節通過畫圖,看圖,分析圖,列表對比,抽象概括進行教學,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不足之處是:有少部分學生對函數與方程之間的關系有點費解。通過了解發現:這部分同學對一次函數和方程的關系也不熟悉,也就是數學基礎不扎實,還有就是數形結合能力差,也就是不能建立數與形之間的聯系。他們為什么不能很好的做到這些呢?我想,這正是本節課的要點所在。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關注這一點,解決之。
《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3
1、常態課,沒有太多的做作。
沒有制作課件。但若是把要讓學生回答的各種性語言,制作成PPT。若用上這種課件,效果應當會更好一些。
2、在一個班講,變成了兩個班合班上。
造成我展示中等生學習情況的不太明顯。原第一節課,我是要設計板書和教學環節。可是,因為語文老師不在,我只好合班上課,給學生講解二次函數的應用題。沒有時間多考慮我第二節的公開課了。
3、課越想,越復雜。
這一點可能與上面的矛盾,但還是想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因為要公開,因為要讓別人來看我的課,星期六日,我又在腦子中過了幾次教學環節,重點是總結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難點是當二次函數與x軸的有交點時,交點的橫坐標等于令y=0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越俎代庖的地方還比較多,即:能讓學生自己處理的地方,沒有讓學生來處理。
本節課只讓8個學生回答了問題。從觀念上說,我還是不相信學生,認為學生沒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一個地方:讓江紫露、陳俁希、陳曉娜,解三個方程,江紫露忘了公式了,我趕快板書了公式。實際上,我可以讓優生給予幫助,而我卻越俎代庖了。第二個地方:總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____種情況時,我怕學生忘了,不會寫。更怕公開課怕丟人,也為了節約時間,沒有先問學生,就順手標出。實際上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丟丑。今后應相信學生,畢竟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第三個地方:學生用幾何畫板畫三個函數時,陳俁希一個,江紫露則畫了兩個。我原來設計的應當是三個學生。我為了省事兒,就讓一個學生做了兩個。沒有給哪些會畫的差生任何機會。
5、語言的規范、簡潔與手語的準確到位還有待提高。
在總結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時,我臨時沒計了一個問題,“解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法最好。”顯然這是錯誤的表達,不成熟。應改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6、出現了一次較為成功的'教學機智。
在總結三個函數與x軸交點的情況時。我寫了第一個范式,讓張曉青填空。和其他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后來派劉彥涵第二個,郭偉第三個。這兩個學生則出現了錯誤,第一個學生把與x軸的交點、與y軸的交點,給混淆了。第二個學生把方程的無解,直接抄到了函數中,說無解。我抓住了這兩點,即時講解了本節的難點,這樣也就較為容易的突破了它,又補充了求函數與y軸的交點的情況,算是一種延伸。
《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4
《6.3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函數》的第一課時,主要是用方程的方法研究二次函數圖像與x軸交點的個數及交點的求法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借助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是本節課的難點。一方面學生要能夠根據二次函數y=ax2+bx+c(a≠0)圖像得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即基本的讀圖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夠根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來判斷二次函數y=ax2+bx+c(a≠0)圖像與x軸交點的個數,即會依據條件畫圖的能力。
這兩方面對于函數知識的學習都尤其重要,所以我將此作為本節課的重要任務,滲透在探究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的過程中,并通過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掌握運用的方法。作為新授課,尤其要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設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對于教材的內容不能全盤復制,而應該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已有的知識積累、學習經驗和思維方式為基礎,隨著課堂活動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形成的。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借助學生已有的判斷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情況(a≠0)和二次函數y=ax2+bx+c(a≠0)圖象性質的知識基礎,將圖象與x軸交點的坐標,轉化為已知函數值為零,求自變量的值的問題,即解一元二次方程。由“圖”過渡到“數”,直觀形象,學生易于理解。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自主探索、交流,去發現二次函數y=ax2+bx+c(a≠0)圖像與x軸交點的個數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況的關系,能夠實現課堂學習的自主化,調動學生深層思維的思考,讓學生在“再創造”中學習新知,有利于知識的生成,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體現新課改中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的教育教學理念。知識生成過程中,教師做好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適時、科學的進行啟發、點撥。這就需要認真研讀教材,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或是問題串,幫助學生“再創造”。
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前后的呼應和連貫。比如本節課的知識生成是:直接借助根的判別式b2-4ac,來判斷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象與x軸的交點的情況。這就需要在講解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即是對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后,設計以下的問題有效過渡:(1)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象與x軸的交點有幾種情況?(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幾種情況,借助什么方法來判斷呢?這就為后續的歸納做了有效的鋪墊,使得新知的生成水到渠成。本節課,在引入問題的設計中做的不夠充分,知識的生成沒能有效呼應,沒有達到預設的課堂效果。我要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加強對教材的研讀,合理把握重難點,在情景引入和知識生成的問題設計上多下功夫,力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有新的突破。
【《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11-10
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04-0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學反思04-04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學反思04-07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04-01
二次函數教學反思03-02
二次函數的教學反思04-22
二次函數教學反思05-28
《二次函數》教學反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