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精選10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1
片中講述的花木蘭是一個聰明伶俐、俊俏、勇敢、很有孝心的一個小姑娘,當時他爸爸拿到命令就練起武功來,每次父親練完腿就很痛,花木蘭就女扮男裝替爸爸上戰場。
在參加軍營的時候,還好有一個叫木須的小火龍和一只幸運的小蟋蟀提醒要不然就暴露了,之后花木蘭就很認真的.在學將軍的每一個動作,最后花木蘭終于上了戰場,和軍隊一起打敗了匈奴,保護了他們的國家。
看了這部影片我覺得花木蘭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我平常很膽小,看見蟲子就嚇得臉色蒼白,還有學習花木蘭對父母的孝心,以后要好好學習,盡量不要讓父母操心。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2
今日,我去電影院觀看了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影片講的是花木蘭從小就是一個喜愛練武的女孩子,始終不被世人認可。木蘭長大了以后,北方匈奴頻頻侵略中原,為解救國家于危難和愛護人民的平安,皇上要向全國每家每戶征召壯丁對抗匈奴。木蘭不忍心讓年邁的父親去征戰沙場,于是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從軍的過程中,木蘭始終艱苦訓練,漸漸成為一名英勇的戰士。最終她憑借英勇、堅毅、機靈戰勝了匈奴首領,保衛了國家。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是匈奴的“巫女”屢次勸木蘭加入到匈奴陣營中,但是木蘭都堅決地回絕了。后來木蘭對巫女說:“我們都是一樣的,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在生死關頭,巫女替木蘭擋下了那致命的一箭。“我沒有家,沒有親人,什么也沒有。”這是巫女對木蘭說的一句話。其實巫女的內心是孤獨的,她想扭轉世人對她作為女人的印象。她也不想走上這條路,但是木蘭與她不同的是:木蘭通過自己的志氣、努力、勤奮,向人們證明白男人干的事情,女人同樣也可以做到,男人可以保家衛國,女人同樣也可以。木蘭的`志氣、聰慧、勤奮、堅毅是筆所不能描述的,但是她的精神是我們現在的人一輩子都值得去學習的。
影片中我還關注到了一個細微環節:在電影的開頭,木蘭為了把雞趕回雞舍,不當心把家門口的鳳凰石像的翅膀踩斷了。晚上,她偷偷地想把鳳凰的翅膀安上去。這時,父親來了,他對木蘭說:“傳聞鳳凰即便化為灰燼,也能重獲新生,折斷翅膀算得了什么。”父親的話對木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讓我感受頗多:一個堅毅的人即使受到再大的打擊,也能重新站起來。在生活中,我有時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便輕易放棄了。現在我要變更這個看法,我要學習鳳凰的精神,學習花木蘭的英勇、堅毅,不怕困難,迎難而上,活出真正的自己!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3
這個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觀看了電影《花木蘭》,看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安靜。
花木蘭是北魏的一個女孩,那時北方柔然部落南犯,到中原搶劫。北魏皇帝下令從每戶人家中抽一名男丁充軍,花木蘭家里只有父親一個男丁,為了不讓年老多病的父親上戰場,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征戰沙場。戰場上,花木蘭隱瞞身份和男兵一起誕生入死,她不僅英勇,而且肯動腦筋,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好士兵,花木蘭屢建奇功。后來,在一次戰斗中受傷,人們才發覺原來花木蘭是女孩子……
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奇女子到現在都為人們所稱頌。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的故事告知了世人:巾幗不讓須眉。
中國女性的吃苦耐勞是世界著名的,但是她們的英雄事跡卻很少為世人所知。古有巾幗英雄穆桂英、梁紅玉、馮婉貞、秋瑾等,今有愛崗敬業、清正廉潔、公而忘私的任長霞、為人生注入真愛的'樸今淑。在國難當頭時,她們巾幗不讓須眉,指揮千軍萬馬,馳騁在刀光劍影的疆場,志氣可欽可敬,事跡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幗英雄秋瑾詩中所說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在和平年頭,她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出一曲曲巾幗英雄的贊歌。我常敬佩花木蘭,敬佩她遇到困難時毫不退縮英勇面對的精神。在平常的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應當向花木蘭學習,克服困難,不氣餒、不放棄。長大以后也要向花木蘭一樣孝順父母,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我肯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4
當我看完《花木蘭》這部影片時,被花木蘭替父從軍、為父親而愿意付出一切的事跡所感動。
花木蘭聰明好動而又調皮,當得知朝廷又要父親重上戰場和看到父親的腿受傷卻堅持要去打仗時,便有了替父從軍的決心。可剛去習武時,花木蘭卻需要做很多她從未做過的活,每天要沒日沒夜地練武等等。花木蘭不太明白該如何練習,鬧了許多笑話。一想到父親,花木蘭便心痛不已。于是她白天努力,晚上也絲毫不放松,最后靠自己的機智勇敢打敗了匈奴,皇上也原諒了花木蘭,非但沒有賜她死罪,還賜給她一把寶劍。
當今社會的兒女,哪個能和花木蘭相比?恐怕千萬個人里只有一個。現在的獨生子女,一個個嬌生慣養,活脫脫一個“小皇帝”、“小公主”,哪能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更不用說孝敬父母了。如果現代的“小皇帝”、“小公主”們是花木蘭的話,恐怕最多只會為父親著急,而沒有要替父從軍的信念。
就拿我認識的一個小妹妹來說吧。當她看到生病的奶奶臥床不起,床邊還有一個紅蘋果時,就毫不客氣地把那個蘋果消滅了。接著,也不問問奶奶的病有沒有好一些,就獨自去玩了。在看她把蘋果一點一點地吃掉時,我覺得自己的心也就像被一條自私的蟲寶寶吃掉了。我問她:“小妹妹,你為什么不問問奶奶的病情,還把奶奶房里唯有的一個蘋果吃掉了呢?”小妹妹滿不在乎,揮手一說:“為什么要問呢?奶奶的病又不是不會好,至于蘋果嘛,那么大、那么紅的`蘋果我不吃,讓奶奶吃的話多可惜呀!”這句話像一座大山似的,壓得我直喘不上氣來。我萬萬沒想到,一個已經有十歲的孩子,居然還不懂得“孝敬”這兩個字!
花木蘭那種懂得替父母分憂的品質,確實還有很多兒童比不上。雖然也有一些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當然,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先搞好學習,這樣,父母們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就能達成了,那時,他們恐怕會高興得都合不攏嘴了。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5
這天,我們看了一場電影——《花木蘭》。
最后一節課是晚自習,一個長達一個小時的一個語文課,但這節課并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豐富有趣的。在學校看電影的經歷,再一次發生了,這感覺好極了。
小時,我就能隨口背出“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電影花木蘭跟學過的這首詩并不太相像,但也無妨,最終都襯托出花木蘭的英勇。看到這個電影,我腦海中浮現出“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巾幗不讓須眉”這類的話。
電影中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木蘭家的祖先顯靈和小龍木須,小蟋蟀。他們的加入自是好的,讓傳統的情節發生了改變,故事更是一波三折,豐富了內容。切合我們發揮無限的想象力,突出主要人物。木蘭的小馬阿汗,它是一匹多么通人性的馬啊!當然,這些動物的加入也大大增強了影片中的.趣味性。
當然,我還不忘說這篇影片的中國元素。其實,我認為最具有我們中華文化元素的是影片的主人公---花木蘭。花木蘭所穿的衣服,她的行為舉止這也是中國元素。最明顯的,當屬那古代的建筑以及古代慶祝的方式,如:舞龍舞獅。
這部影片讓很多人認為影片中的木蘭很吸引人,也許是因為她有時做事也會出錯,也生活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年代,這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的人,很真實。看完這部影片,我更對花木蘭這一形象而歌頌。我并不知道是不是有這么的一個人,但是,她的精神卻會被我們傳承下去。你的執著,你的忍耐,你的不屈,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6
今日,我們班看了花木蘭這部電影,講的和書中不太一樣,也讓我更加深化的了解了花木蘭和這首詩。
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那時剛起先,木蘭父親對木蘭說:“你看,今年的花開的多好啊,可看那,還有一堆沒有開。不過,我信任,等它開花后,肯定是萬花叢中最漂亮的一朵”這是父親在激勵木蘭詩說的一句話。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喜愛的是那條小龍,非常可愛,原來是一個被降了級的神仙,卻還要裝非常厲害的人物,非常可愛。
這部電影,讓我更加生動形象的了解了故事情節,對木蘭的'巾幗英雄的形象更加形象詳細。其中兩個小動物的加入,讓故事情節更加生動而不呆板,還增加了很多樂趣。
看完電影后,我了解到了一些在課本上沒有了解到的東西,例如從軍斗爭時,還有救了自己的將領,這些書中都沒有寫,也讓我又長了學問,并且還是在快樂中。
最終,我認為這部電影拍的很好,可以讓我在快樂中增長學問,我非常喜愛。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7
木蘭轉身凝望文泰,隨著鏡頭的拉遠,她的身影愈來愈模糊。花開花落,褪去了戎裝,褪不去的是一位女子的柔情…… 她站在那兒,用古代女子特有的溫柔誓與時間對立。 冰雪早已帶走愛人的溫度,茫茫雪地里訴說的唯有萬分無助。 柔弱的肩膀卻堅強地承擔起天下蒼生、黎明百姓的.未來。 她站在那兒,已然成為一個失去了自我的悲劇…… 看不清,木蘭的眼中是否有淚光。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男子此時卻只能留下一個背影,然而,戰場的廝殺,12年生死的較量,12年感情的磨礪,早已造就出她一顆堅毅冷峻的心。
為了天下,為了家園,她戰勝了害怕,不再去逃避,可是卻也遠離了自我和自我的愛情。如今,當她換上女兒裝時,噩夢本該灰飛煙滅的,但又是為了天下,為了家園,她讓文泰離開了。觀者的糾結不知是否是木蘭的糾結? 當我們都還在悲傷著木蘭的悲傷的時候,不知有沒有想過,其實柔然公主和文泰也許也會有一段美麗的姻緣?柔然公主是個可愛的女子,不僅僅將她的善良施與小事小物,而且同樣也愛惜天下蒼生。謀殺夫君,可謂有著和木蘭一樣的膽識;侍奉父王,可謂一樣的孝順;心向和平,可謂同樣的博愛。她既有母儀天下的胸懷又有賢妻良母的品質。只是,她是在用她的出嫁去交換天下安寧。
柔然公主,不能不說是影片中的另一個花木蘭。
與其說這是一曲愛情的詠嘆,不如說是對一類有膽有識的女子的歌頌。她們在大我和小我之間完成了轉換,找到了她們自己內心的平衡。 我們無權說木蘭的結局是悲劇,柔然的婚姻是喜劇,換句話說,悲劇其實不悲,喜劇也其實不喜,不過都是到最后一刻時,出自她們內心的選擇罷了。 如果悲,那么我們無一例外的都是為這三個人受到天下的牽絆不能自已而深深的悲傷吧。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8
這個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觀看了電影《花木蘭》,看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花木蘭是北魏的一個女孩,那時北方柔然部落南犯,到中原搶劫。北魏皇帝下令從每戶人家中抽一名男丁充軍,花木蘭家里只有父親一個男丁,為了不讓年老多病的父親上戰場,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征戰沙場。戰場上,花木蘭隱瞞身份和男兵一起出生入死,她不僅勇敢,而且肯動腦筋,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好士兵,花木蘭屢建奇功。后來,在一次戰斗中受傷,人們才發現原來花木蘭是女孩子……
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奇女子到現在都為人們所稱頌。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的故事告訴了世人:巾幗不讓須眉。
中國女性的吃苦耐勞是世界聞名的,但是她們的英雄事跡卻很少為世人所知。古有巾幗英雄穆桂英、梁紅玉、馮婉貞、秋瑾等,今有愛崗敬業、清正廉潔、公而忘私的任長霞、為人生注入真愛的樸今淑。在國難當頭時,她們巾幗不讓須眉,指揮千軍萬馬,馳騁在刀光劍影的疆場,勇氣可欽可敬,事跡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幗英雄秋瑾詩中所說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在和平年代,她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出一曲曲巾幗英雄的贊歌。我常欽佩花木蘭,欽佩她遇到困難時毫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我們應該向花木蘭學習,克服困難,不氣餒、不放棄。長大以后也要向花木蘭一樣孝順父母,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9
小女子不才,對花木蘭的了解僅限于初中時學過的一篇課文《木蘭詩》外加一段“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豫劇,也曾努力尋找關于這位古代女英雄的點點滴滴,但一無所獲。近日在VCD出租點發現有《花木蘭》的影碟片,拿回家欣賞完之后,不禁感概頗多。
這部片子是美國迪斯尼公司花了五年多時間制作的。迪斯尼的金字招牌,再打上中國文化的旗號,這無疑是片子的賣座點。在頗為浪漫的氣氛中,一個古代女子替父從軍的壯烈故事,竟被改成了一個帶有輕喜劇色彩的愛情故事。我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幽默和想象力。
反觀中國電影,在高舉民族旗幟的同時,路也越走越窄,拍那種留長辮、養妻妾的電影已成為我們的獲獎招數。一些國產電影刻意展示風土人情,卻失掉了與世界文化交融的大環境。
被譽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之首的張藝謀,前不久以總導演的身份攜《圖蘭多》全體演職人員浩浩蕩蕩殺將而來。此歌劇在太廟的演出異常成功,張藝謀也獲得了包括世界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在內的各界人士的好評。這表明,中國人完全能夠像美國人那樣與世界文化相融合。我們沒有必要拘泥于呆板的條條框框之中。
從《花木蘭》到《圖蘭多》,中國文化的一出一進說明文化需要兼容并蓄,這樣,才能在展現自我的同時讓欣賞者心悅誠服。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 10
由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動畫片《花木蘭》,改編自中國古老的傳奇故事。講述了一個性格直爽、心地善良的好女孩代父從軍的故事。北魏時期,北方匈奴來犯,國家大舉征兵,花木蘭的父親也被征召上戰場。花木蘭知道父親的腳受過傷,不能去打仗,于是半夜剪掉了頭發,帶上圣旨、黑馬和父親的盔甲偷偷去了軍營。后來花家的老祖宗知道了,便派了一只木須龍去保護她,隨行的還有它的朋友蟋蟀。在軍營,花木蘭靠刻苦和毅力練就了一身真功夫。在與匈奴的對決中,軍中炮彈不足,花木蘭急中生智,以大炮轟炸雪山造成雪崩,消滅了敵人。在與匈奴作戰時,花木蘭因受傷暴露了女兒身,她與木須龍被拋棄在冰天雪地的邊疆,即使在如此惡劣的情勢之下,木蘭也沒有放棄對抗挫折的勇氣,在戰友都不相信她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消滅了在雪崩中逃脫的單于等敵人,救了皇上。
這部影片幽默、風趣,非常適合兒童觀看。影片雖然改編自中國傳奇故事,但也添加了一些神話色彩,如老祖宗、木須龍及會說話的蟋蟀。影片語言風趣、行為搞笑,如送信的騎的不是馬,而是熊貓,嘴上還說“快遞”來了!這些輕松的風格,都易于被兒童理解和接受。
影片通過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曲折故事,宣揚了中國傳統的孝順、堅韌、愛國等美德,樹立了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具有較為積極的教育意義。
《花木蘭》是一部精彩的動畫影片,適合兒童觀看,也適合童心未泯的“老兒童”觀看。
【花木蘭電影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花木蘭觀后感04-04
最新動畫電影花木蘭觀后感優質05-11
花木蘭故事電影觀看心得體會07-09
花木蘭作文12-12
花木蘭作文【精選】02-28
《花木蘭》的觀后感10-09
《花木蘭》觀后感(實用)07-13
《花木蘭》教學反思11-07
《花木蘭》觀后感(15篇)06-13
《花木蘭》觀后感實用15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