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高粱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紅高粱讀后感篇1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個小說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贊美生命是該書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紅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系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紅高粱》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蕩蕩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讀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書籍,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贊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贊。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紅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紅高粱》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在莫言的心里,爺爺(父輩)充滿了讓人著迷的男性的力與美。爺爺是一個橋夫,但卻膽敢為了奶奶,為了一段”情“去殺人;他本是個農民,卻為反抗日寇而成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女子,卻也感愛感恨,深明大義,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就連當時年僅十多歲的父親,也是一個敢拿起勃郎寧就射的小英雄。這就是神秘的高粱地生活過的人們,他們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輝煌“”凄涼可人“”愛情激蕩“的紅高粱,就是莫言要尋找的故鄉,要尋找的精神家園吧。
莫名其妙的有很多感觸,卻不知道來自哪里,因為觸目驚心的赤裸的戰爭描寫,還是離我遙遠卻感覺似曾相識的高密鄉的味道。或者,這些我根本沒有懂得,或許我什么也沒有從這本書得來,但是,內心總有那么一點抽搐。我會想象著靜靜的躺在高粱地里,嗅著黑土地的芬芳,聽著烈風拂過高粱頭顱的瑟瑟之聲,還有滲透在空氣里甘冽的高粱酒的醇香。抹去眼里的那份聰明伶俐,摘下頭上的家兔耳朵,純粹的沉浸在這片高粱地里,浸泡在濃濃的高粱酒香里。
紅高粱讀后感篇2
莫言小說《紅高粱》,其大致情節是這樣——
在山東高密縣東北鄉一帶,生活著一群有血性的人種。有個叫戴鳳蓮的女子,該當要出嫁的年齡了,愛財的爹媽將她許配給燒酒作坊單家做媳婦。哪知單家之子患有不治之癥,流膿血淌黃水誰嫁他誰就毀了。轎子頭余占鰲實際上是土匪頭子,也許是出于拯救戴鳳蓮的目的,在她嫁到單家沒兩天,他就將單家父子殺了,并在高粱地里要了她。
戴鳳蓮留住準備散伙的長工們,成了燒酒作坊的新主人。為頭的羅漢大叔,繼續主事。他還負責飼養東家的兩頭大黑騾子。
日本人說來就來。進村抓民伕為他們修公路,劉羅漢與騾子一起被抓去。公路橫跨墨水河,河上原木橋不行了,不可以載重汽車,要修石橋。羅漢大叔搬石塊過程中遭遇監工毒打,產生逃跑念頭。夜間本已成功脫逃,因要一同解救出騾子而再次被捉。日本人將劉羅漢剝皮示眾,激起民憤。
一民女喜歡上余司令下屬任副官,前往找他時誤入余司令叔父處,并遭其強破。任副官以離任相要挾,要求正法余大牙。千兵易聚,一將難求。余司令為嚴肅軍紀,揮淚斬叔。
“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小說集中筆力,講述一次抗擊日軍的伏擊戰的經過。余占鰲率部隊在公路兩側的高粱地里埋伏,準備狙擊從橋上經過的日本人的汽車隊,為羅漢大叔報仇。戴鳳蓮親自為部隊戰士送飯,途中被前來的鬼子槍彈擊中。余占鰲與敵人激戰,燒了敵人汽車,擊斃鬼子一少將,雙方傷亡慘重。戴鳳蓮血灑高粱地,成為抗日烈士。
作者著重歌頌一群有著傳奇色彩的人群。“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他們之中,有余占鰲,有劉羅漢,也有戴鳳蓮。
戴鳳蓮在彌留之際,有一段對生命的留戀和熱愛的話:“天賜我情人,天賜我兒子,天賜我財富,天賜我三十年紅高粱般充實的生活。天,你既然給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寬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貞節?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過我,我只有按著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幾眼這個美麗的世界。
這些發自肺腑的充滿思想光輝的語言,豐富了小說的意蘊,增添了小說的閱讀魅力。
紅高粱讀后感篇3
《紅高粱》既是“尋根文學”的終結,也是“新時期”“新歷史小說”家族小說的起源。其中透出的強烈的生命意識和人物的歷史邊緣性都給新時期小說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通紅的高粱地里,灑遍了爺爺奶奶們、父親的、劉羅漢、劉副官、方六,“劉吹手”們的鮮血,也留下了他們輝煌的戰果——鬼子們的鮮血。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國人光明磊落、直率坦城,不避生死、敢愛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威然屹立的民族精神。
由此,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以家鄉的紅高粱作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覺記憶為筆鋒,游犁般地描寫著家鄉的抗日生活畫面。無邊無際的高梁地紅成汪洋的血海,血海中,有著生命的野合,有著活剮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沒,有英勇的伏擊。在高密東北鄉那一片粗獷、野蠻的鄉土大地上發現爺爺、奶奶們那種強悍的個性生命力,自由自在、無所畏懼、樸素坦蕩的生活方式,從而痛感如今現代都市中人性的齷齪和生命力的萎縮。
通過現實人生與過往歷史的交流,使過往民間世界中所蘊含的精神轉化為當代人重要的組成部分并對其人格的生成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個感性豐盈、生命鮮活的藝術形象。
【紅高粱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高粱》讀后感03-28
《紅高粱》讀后感12-14
紅高粱讀后感02-08
紅高粱讀書心得12-17
紅高粱家族讀后感04-19
紅高粱讀后感(精品)09-04
莫言的紅高粱讀后感07-09
《紅高粱》讀后感11篇12-14
紅高粱讀后感10篇04-17
紅高粱讀后感8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