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讀后感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在寫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妞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妞妞》讀后感1
苦難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題記
花開那年,有一個幼小的生命曾來到這個世界上, 伴隨著大家的快樂與祝福,大概是上天嫉妒這個孩子,卻在這個孩子的清澈的眼睛里醞釀了一場災禍。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手持一杯香茗,眺望遠方看微風吹動樹葉,看天空中的云卷云舒,聆聽微風輕輕翻動樹葉的樣子,心卻被大病中的妞妞牽動著。
《妞妞》是周國平為自己患有眼部腫瘤的小女孩寫的一本札記,記錄一個平凡的小家庭因為一個患病的孩童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相互爭執,相互理解,相互埋怨,最終因為妞妞的生命走到盡頭,這個曾經溫馨,令人羨慕的小家庭也一步步走向破裂,毀滅,如一面光滑平整的鏡子,砰然碎的無法挽回,這才是完美應有的歸宿。1991年妞妞躺在搖籃里永遠的離開了這個對她來說充滿了不幸的塵世。
沒有一個父母不牽掛自己的孩子,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對妞妞不僅只有深深的牽掛,更有對她的懷念。妞妞那弱小無助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我的`眼前,臉上掛著明媚的笑容,卻轉瞬即逝,不留一絲痕跡,年僅一歲半的孩子如今就要獨自面對“未來”的路,妞妞和春花一起綻放,和秋葉一起凋落,悄悄的離開了這個她還未仔細觀察過的世界。
人生的本質就是目睹一個又一個苦難的來臨與離開,是要在無情宇宙的一個小小角落里奏響生命的凱歌。一個經歷過巨大災難的就好像一座經歷過地震的城市,雖然可以在廢墟上建立新的房屋和生活,但內心有一些東西已經完全的永遠地沉落了,墜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妞妞的生命猶如曇花一現,帶著絕癥過完了她極短暫的一生,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情有太多,既然活著,還得朝前走,只愿妞妞在遠方獨自一人一切安好。
苦難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希望你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在妞妞的身上還有太多的可能沒有發生,那個喜歡圓圓的小卡盤的女孩眨著一雙清澈見底眼睛,在時光的沙灘上越走越遠,留下的一串串小小的腳印也被潮水沖刷的模糊不堪。
的,只愿在遠方的妞妞一切安好,依舊擁有一雙清澈見底的眼睛,依舊擁有明媚的笑容。
懷念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為她寫一篇長長的故事,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刻,輾轉反側的時候,心底不至于是空的,還有故事可以回味。
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只是在妞妞身上還有太多的故事沒有講完便匆匆的結束了,謹以此文懷念那稍縱即逝的小生命。
《妞妞》讀后感2
翻開周國平這本《妞妞》時,首先就被他的自序所打動——優美的文字,淡淡的憂傷,深沉的嘆息和無奈,兼詩人和哲學的氣質,正是我喜愛的風格。于是,我把自序中的精彩片斷放入了我的摘抄本。
多年來,讀過無數的文字,能被我慎重收藏的文字卻屈指可數。很多東西,看過,感慨過,也就被拋到腦后,如若再看,書籍擺在那里,翻開重溫即可;而我的摘抄行為,卻像一個小小的儀式,莊嚴地將進入這個儀式的文字和其它文字分離開來,成為我心里時時盤旋不去的伙伴。
懷著同樣的心情向內文看,手里握著一支彩筆--它剛剛在自序上滑出一道醒目的軌跡,強調了上述的分離行為。這是少見的,為此我猶豫了片刻。
一般而言,我不在自己喜愛的文學書上勾畫,除非情不自禁――那也只有幾次意外,最記憶深刻的一次是當年看泰戈爾詩歌集時忍不住寫了些回應文字在頁邊。倘若查看我的專業課本類書籍,滿篇勾畫,恰恰說明我的理解到位。
《妞妞》插圖本是如此精致,精致得不忍破壞,所以猶豫了。
未看《妞妞》前,就知道我的閱讀必將和一個悲劇為伴,不過,當我真的開始這個歷程,才發現自己的心理準備是多么不足夠!
一頁又一頁翻過精致的紙張,讀著周國平同樣精美且運用自如的文字,我翻書的動作越來越快,那些文字越來越漂浮于紙上,我不再有時間去體會周國平對于生命這個永恒話題充滿哲學意味的思考和感慨,也不再有時間去回味當年他寫下這些文字時那些無法用文字承載的巨大而沉重的痛苦,我只想知道--妞妞--一個可愛的小小女孩的命運是如何凄美地展開。而面對這一切,我是懷著母親的心情在體會,再也不是一個冷漠的旁觀者。
時而憤慨,時而緊張,時而扼腕嘆息……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被命運中的宿命,被人性的脆弱,被殘忍的.無知。
事情原本是簡單的,沒有分支情節的一個故事。妞妞的媽媽懷孕5個月時發生幾次相連的偶然事件:被傳染感冒,為一個熱心讀者的電話發生夫妻爭吵和冷戰,加劇病情導致高燒不退,去醫院治療被醫生冷淡,轉而讓一個“熱心的醫學博士”治療,在病人和醫生雙重的無知中進行了強烈X射線透射,導致嬰兒寶貝出生即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雙眼微弱光感。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一個配合得那么恰到好處的宿命鏈!
后面的故事也簡單:查出病癥后可以手術切除眼睛,治療后預后不良,也許在黑暗中活若干年后死于并發癥,于是周國平和妻子選擇了逃避性的選擇--要么沒有,要么全有--不手術治療。
妞妞死于一歲半,這段時間被來自父母和孩子的巨大痛苦所填充,非言語所能描述!沒做過父母的人也無法真正體會!
偏偏妞妞那么可愛而聰明!命運不公!
《妞妞》讀后感3
我這是第二次寫讀后感,我是很少寫讀后感的。
記得上次寫讀后感,是因為讀完了三毛的所有作品之后,又聽到了關于三毛是瘋子的說法,心里不舒服才寫的。而這次,我也說不清是為什么而寫。我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了周國平寫的<<妞妞>>。心中似有一塊石頭壓著,一直覺得十分沉重。我覺得我必須為這本書寫點什么,心里才會好受一些。
我是第一次讀周國平的散文,而且是敘事的。但是我卻被他的文字感動得落淚,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妞妞是他的女兒,從生下來不久就被確診為癌癥,最后只活了18個月。這本書是以一個父親的身分寫給他的女兒的。書中記述了他的女兒忍受疾病的過程,同時也記述了一個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父親的.感情歷程,讀著讓人心碎。因為我現在不僅是一個讀者,也是一個母親。妞妞在我面前也不僅是一本書里的主人公,更是一個胖呼呼惹人喜愛的嬰兒。她的生命歷程不僅僅是作者筆下的文字,在我眼前更是一幅幅鮮活的畫面,牽扯著我每一根快樂和難過的神經。我替妞妞痛苦,為她的父母難過,可是我卻什么也做不了。人們在苦難面前的無能為力會讓人更壓抑。從這本書里,我第一次深切地體會到苦難給一個人帶來的感受是多么深刻。
雖然我的生活是平靜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在我活過的歲月里,根本沒有苦難可言。但是我卻從這本書里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苦難,以及應該如何看待苦難。曾經有人這樣說過,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能力來承受別人的苦難,我是認同的。有時我會想,如果某些人的苦難落在我的頭上,我會怎么樣呢?我是會被苦難壓倒,還是會變得更堅強呢?在我的身上究竟蘊藏著多少承受苦難的能力呢?在苦難面前,周國平的表現是那么矛盾,有時他想用宗教的理論來使自己解脫,而有時又會把哲學拋在腦后,徹底地感受女兒的病給自己帶來的痛苦。這讓我也覺得矛盾起來。在沒有經歷苦難的洗禮之前,一切關于堅強的語言顯得多么蒼白無力啊。
苦難帶給人的傷痛是暫時的。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會逐漸淡化痛苦。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設想過:如果自己突然死了,所有認識我的人會是怎樣的反應呢?最為我的離去感到痛苦的人會是誰呢?我的丈夫,孩子,還有我的父母,誰的傷痛是最深的呢?恐怕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永遠也無法知曉的。
《妞妞》讀后感4
人生是一個過程,結果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因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應該得到認真的尊重。
但是,不是每一個生命的結束都是悲劇和罪過。死亡本身無所謂可怕和不可怕,折磨人的是眼見至親至愛的凋零過程和等待,是那樣的無可挽回,無可奈何。妞 妞是“這一個”,她還沒有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她失去了看見美麗人間的眼睛,她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留戀,歸去也許是她的幸運。所以,死者不能回頭理解的慘痛 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劇體驗。
因為有愛,所以有家;因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實質的形式和內容。回了家,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妞妞。每一個妞妞來到世上,都是愛的奇跡,愛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所以每一個人忙忙碌碌為了誰,才會有一個相同的答案。
可是世界上有無處不在的善良,也到處充滿有意和無意的傷害,讓覺醒的靈魂無處可藏,讓脆弱的生命防不勝防。妞妞,妞妞的爸爸,還有妞妞的媽媽……上蒼 無法讓所有的`善良得到疼愛和珍惜,上蒼無法讓所有的傷害得到懲罰和譴責,也許只有善待自己和呵護自己,才能讓生活不會無奈的了結,才能讓快樂長長久久地延 續。
讓成功付出代價,讓痛苦得到補償,命運不會到處復制相同的悲劇。父精一母血,幾億分之一的機會,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上,已經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天早上, 可以和?光撞個滿懷;每個夜晚,可以和甜夢共話往事。每一個生命來到世上的第一個聲音是啼哭,這也許是一種荒唐。我們沒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平,我們 有更多的理由面對歲月,說聲感謝和感恩。
感謝周國平 ,感謝妞妞,感謝成為歷史的痛苦和眼淚,也感謝屬于自己的坎坷和得失,讓我們知道,讓我們理解——活著,沒有理由不好好地生活著。
《妞妞》讀后感5
時間真快,暑假怎么一轉眼就過去了呢?想到馬上就要開學了,妞妞真是一百個不愿意呀!一天早上,妞妞醒來,驚訝地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貓。“喵喵!喵!”她叫著跳下床。妞妞覺得做一只貓挺好的,可以不用上學了!妞妞歡快地出了家門,她嶄新的一天開始了!
來到大街上,看著川流不息的車輛,車水馬龍的城市,歡天喜地的`妞妞開始飛馳在大街小巷里穿梭。妞妞來到了草叢中,在這里玩耍,嬉戲,她呼吸著大自然新鮮的空氣。躺在村莊的草地上看著蝴蝶翩翩起舞;鳥兒展翅高飛。妞妞從來沒有這樣快活過、輕松過。她心里暗暗高興:啊!這樣的生活太美好了,如果天天這樣,那就太好了。
可是,妞妞很快就不這么覺得了,玩了一上午的她,全身臟兮兮,饑腸轆轆的她垂頭喪氣地在大街上行走,突然,妞妞聽到賣包子阿姨的叫喚聲,連忙跑過去:“喵喵(阿姨),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可以給我一個包子吃嗎)?”買包子阿姨看了。十分討厭這只流浪貓,便大喊:“哪來的野貓啊!走走走,我這里不是收容站!”說著,把妞妞趕出了她的攤位……
妞妞在大街上走著,她已經走進了上百家攤位,沒人給她吃的,都說她是一只野貓,還用石頭砸她,用棍子打她,用腳踢她,她渾身是傷,突然,妞妞與老鼠相撞了。
“喵!喵喵喵!(啊!老鼠啊!)”
“吱!吱吱!(啊!貓啊!)”
妞妞見了老鼠撒開四蹄行后沖,老鼠見了妞妞也向后沖,妞妞和老鼠從相反的方向狂奔起來。
跑著跑著,老鼠想:奇怪,貓咋沒追上來啊!回頭一看,發現貓跑得比自己還快,又想:會不會這只貓怕老鼠啊。我去逗逗她。想著,朝貓追了上去。妞妞跑得氣喘吁吁,正趴在人行道上喘粗氣,心想:終于擺脫老鼠了。可沒想到一回頭又看見老鼠在她后面緊追不舍,嚇得爬起身來,繼續向前跑,無意中彎入一條巷子,沒想到竟是一條死巷,妞妞轉過頭一看,哎呀,老鼠在后面等著她,眼看老鼠快要追上了,妞妞急中生智:我現在可是貓啊!怎么可能怕一只老鼠呢?妞妞“喵”大聲一叫,那只老鼠想:上當了!轉過身子,快速跑掉了,妞妞汗流浹背,心想:我要回家!
回到家里,發現爸爸媽媽都出去找她了,她也無力再去找父母,躺在沙發上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時,妞妞又變回原來的樣子。妞妞開心極了。
《妞妞》讀后感6
近日,看了周國平先生的博客,讀了周先生關于《妞妞》的介紹,立刻網購,書一到手,就開始讀。《妞妞》細膩的筆觸,哲人的智慧,平凡而無以復制的愛,深深打動自己,幾乎就是眼含熱淚在讀,作為父親所有的、共同的愛產生強烈的共鳴,共振,那一份唯有父親不能感受的五臟撕裂,六腑挫裂的難以言表的痛,深深折磨著自己,甚至有些憂郁,時而內心會告訴自己,將書撕碎,把它拋之九霄云外。周先生可愛的女兒在經歷短短的一年零八個月生活后,在短的不能再短的時間離開了無比深愛她的父母,踏上天堂的旅程。
在家,一買回書,女兒就會搶著看,鑒于自己讀書的內心感受,鑒于自己了解女兒在讀這樣悲情的書也會抽泣,悲傷,我在回家的路上就對女兒說:寶貝《妞妞》這本書太煽情了,你讀了會傷心的,他(周國平先生)寫的非常好,寶貝,爸爸不想讓你如此早的體會人世的痛楚,無奈,悲傷,你會傷心,傷著自己,還是不讀的好,或者你大些后再讀。
女兒露出淡的.不能再淡的笑,“爸爸我已經偷偷的讀了一些了,我和你沒說,我和你感覺不一樣,妞妞,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她的人生雖然短暫,但她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她的爸爸,智慧,擁有博大而細膩的愛,全身心投入在妞妞身上,妞妞是幸福的,世間又會有幾個孩子象妞妞那樣幸福。又會有幾個孩子能擁有這樣的爸爸”。
本人立時無語,以掩蓋自己眼中的淚,我也真正為周國平先生的創作能力折服,他讓一個十二歲的女兒真正讀懂了“父親”。
女兒又一次用她的陽光的心靈給了我刻骨銘心的讀后感,我由衷的想喊:生個女兒真好!
《妞妞》讀后感7
我用三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妞妞》,平時很少會因為讀書而流淚,這本書卻惹我流了許多眼淚。與其說它是一本父親的札記,不如說它是一本生死哲理書,寫盡了一位父親的深情和無奈,書寫了周國平先生對生與死的思考,他說這本書是他對過去這段悲傷經歷的一個交代,也是他的一座墳。
生與死?這個話題經不起深思,思考過多可能會深陷于其中,不能自拔。生是什么呢?生是一場華麗而荒唐的偶然事件,如果任何一個瞬間發生改變,留在這個世界上的就不是眼下這一個生命了。死亡是一場莊嚴肅穆的必然事件,也是每個人的終點。死是什么呢?死是不存在的。對,上帝說:死是不存在了,所有的一切都成空了,化作一縷青煙消失的無影無蹤。既然我們所有人都要經歷死,那么生還有什么意義呢?如何生才有意義呢?生命的`意義在于生命的長度嗎?我們活得好像永遠不會死去,我們死得好像從來沒活過。中間剩下的到底是什么呢?真的只有空空一場夢嗎?既然在終點找不到意義,起點又是一種偶然,那么真正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人生如夢,如《紅樓夢》里的好了歌,我們終日忙忙碌碌,早已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忘記了自己真正的夢想,也忘記了自己存在的真正意義,到頭來,空空一場。人生又和夢又不同,夢真的是虛的,人生不一樣,無論生和死都是要經歷血淋漓的洗禮。生命之舟在航行的過程中經過風浪的洗禮,經過情感的激蕩,它是真實存在的一段記憶。永遠揮之不去,即便生者已逝,它也是以另一種形式存活在依然活著的人的記憶中,永遠。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形式的死是絕對的,形式的生卻是相對的呢?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永恒的烙印,有些人卻只是你生命中匆匆的過客。每天的生活如是,周而復始的循環往復,我們看得太多,生離死別,卻也習以為常。即便我們看透了,看通了,看空了,也是需要一樣從容的應對。畢竟對于活著的人來說,死亡是必然要先親臨后身受的一件事情。有些事情就是荒唐的難以解釋,卻又不得不坦然的面對。
那些無數個村口期待的眼神,那個夕陽中拄著拐杖的佝僂的剪影,那雙溫熱的布滿老繭和褶皺的手,那張布滿皺紋的老的像一張舊報紙的臉,那個瘦弱的身軀,兒時最安全的港灣……那些斑駁了年少青蔥時光的記憶,那顆門口早已經果實累累的棗樹,和那座墳,疏影橫斜,早已荒草凄凄。那一段溫熱的記憶,恍如隔世,卻永遠以另一種形式烙印在心底……
煙灰了天際,往事不回頭,回憶就這樣。煙淡了,云散了,一切終將曲離歡散。再好的人,再好的事,總會從你身邊掠走。
《妞妞》讀后感8
這段時間在看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每一次都是邊流淚邊看著,心情壓抑。
妞妞是個患有先天性視網膜癌的女嬰,是哲學家周國平40多歲時才得到的第一個孩子。由于妞妞的媽媽雨兒在懷孕期間被迫做了X光射線檢查,妞妞出生后就患上了這種絕癥。周國平和雨兒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馬上做手術,拿掉妞妞的雙眼,不讓癌細胞擴散,但這種辦法并不能保證妞妞以后就可以正常地活下去;另一種就是任其發展,后果便是很快死亡。這兩種選擇都是那么揪心,如果選擇動手術,也許可以延長妞妞的壽命,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長,但可愛的妞妞將會成為盲人;而如果不動手術,妞妞的生命便會很快戛然而止,如曇花一現般。妞妞的父母在剛開始的時害怕妞妞如果做了手術會成為一個盲人,他們不停的說,不希望妞妞遭受這樣的痛苦。直到妞妞八個月大的`時候,這個可愛聰明懂事的孩子已經帶給他們太多的歡樂,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不能失去妞妞,比起妞妞的生命,或者身體的缺陷并不算什么。可是猶猶豫豫間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最佳時機,妞妞的生命終于在18個月時停止了。
讀者對于這本書和作者的評論有同情的,關心的,鼓勵的,也有不少是不理解,甚至是指責的。“對于男人來說,唯有父親的稱號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頭銜都可以憑人力獲取,而要成為父親卻必須仰仗神力。”這一句話被鉛印在書的扉頁上,用很大的字體。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我看到的是作者和雨兒為人父母的自豪和對于妞妞這個小可愛質樸而真實的愛。“上天降災于我,仿佛是為了在我眼前把親情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剝離出來,讓我看清楚它的無比珍貴,并通過我向人們傳達。”對于這本書,我更多的是感嘆生命的脆弱和珍貴。作者對于要不要為妞妞動手術的事猶疑著,不可否認周國平也有人性的弱點和恐懼,他害怕去面對和照顧一個失明的女兒,但這樣的一種抉擇一定是痛苦的,困難的。妞妞是那么懂事,那么聰明,對音樂的感知是那么強,而作為父母,恰恰要親眼目睹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小孩經歷誕生、快樂和那可怕的眼疾怎樣一步步的逼近,到最后吞噬這個可愛的生命,而自己卻無能為力。
合上這本札記的時候,仿佛看到自己對生命曾經的淺薄和虛度。生活總是和歡樂和痛苦交織在一起,只要還生活著,就是一種幸福,一種恩賜,與其抱怨,不如感受其幸福抑或疼痛。珍惜著每一天,珍惜所擁有的親情、友情、愛情,就那樣愛著,不要過多計較回報,就那樣愛著。
《妞妞》讀后感9
前幾天讀了周國平的《妞妞》這本書,我深刻地領悟了作者對女兒深深的愛和面對女兒死亡的悲痛欲絕,讀過之后似乎對人生有了深層次的了解,感觸頗多。
"世上沒有什么東西能割斷父母對孩子的牽掛,連死亡也不能。這牽掛的線團系在你的遠逝的小軀體上,穿透生死的壁壘,達于另一個世界。"這是一位 父親 對女兒的離去,用愛和痛發自內心的感嘆。
《妞妞》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妞妞出生后,成為了父親的掌上明珠,全家都在為這一小生命的到來而感到欣喜,可是生命是脆弱的,不幸的妞妞卻在一個月后被查出患有眼癌。家人們還沉浸在迎接妞妞出生的喜悅里,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卻給了他們天大的打擊。面對這窘迫的局面,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立即手術,這樣能延長生命,但妞妞會變成一個盲人;另一種選擇就是不手術,但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作者憂郁了,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兒如此天真可愛,還有她那雙明亮的大眼睛透出的稚嫩與無諧,他真的不忍心讓她的世界失去光明。于是選擇了不手術,陪伴妞妞快快樂樂地走完最后一程。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作者親眼目睹了女兒被步步逼近的死神奪去生命的全過程,送走了與自己朝夕相處一年多的最親的人。那是一種痛,是初為人父卻在轉眼間失去了屬于自己的生命的痛。作者用哲學家的頭腦思考生命的價值和真諦,用自己的切膚之痛訴說了對生命的思考!
妞妞是不幸的,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還沒來得及享受美麗人間帶給她的新奇,就失去了尋找光明的眼睛。她不懂什么叫生,什么叫死,更不懂生命的意義,于是面對病魔纏身,她仍舊天真的笑,腫瘤擴散導致她的眼睛腫痛,可她揉揉便罷,不吵也不鬧,依然盡力地睜大眼睛尋找亮光。在周國平的筆下,妞妞不僅是他的心肝寶貝兒,更是他所欽佩和敬畏的生命。如此小的孩子承受著大人都無法忍受的病痛,而且笑對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對所有人來講都是一個生命的啟示。妞妞的一生只有一次生日,比起她,我們任何一個人都能算得上是幸運了。妞妞生來招人喜歡,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懂得大人們的言行,懂事又聽話,而她越是這樣,人們越是為她感到惋惜,為她抱怨人生對她的不公。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想,也許妞妞的生命會更有意義。她畢竟在世上活了只有一年多,還沒有洞察生命的能力,不知道自己將會很快消失人間,更不懂大人們為何傷心。也許周國平當初的選擇是對的,與其讓她延長生命,倒不如讓她開開心心走一回,不留下什么留戀和遺憾。妞妞的死對于她自己并不是悲劇,而對于她的親人卻是一個慘痛的悲劇體驗,但這總比等長大后為自己的殘缺而絕望好吧。從妞妞的身上,我們可能讀懂了許多,但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是可貴的,而死亡也并不意味著悲劇,死者的去也許是種解脫,就像妞妞一樣,天使般降臨,最終又飛回了神圣的天堂,痛苦的折磨是她來世間一回最不應得到的。世界上有無處不在的善良,也到處充滿有意和無意的傷害。讓覺醒的靈魂無處可藏,讓脆弱的生命防不勝防。妞妞,還有她的家人……上蒼無法疼愛所有的善良,也無法懲罰所有的傷害,也許只有善待自己呵護自己,生活才不會無奈了結,快樂才會長久的延續!
《妞妞》這本書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為周國平以一個父親的視角,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在訴說生命的意義。妞妞是他心頭的一塊肉,相處一年多,他對女兒的愛已經勝過一切。而在妞妞出生之前,這是他意想不到的。人都說母愛是天生的,因為母親與孩子血脈相連,而父愛,是與孩子相處后才產生的,畢竟與孩子有一層隔膜。周國平也一樣,在妞妞降生之前,他并沒有太多的興趣,只是不斷地被買回家的嬰兒用品所驚擾,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或許都沒有準備好他的愛。可是妞妞的出生是他無法拒絕的生命震撼,作為一個哲學家,他竟想不到自己對孩子產生了如此之深的感情,覺得他的.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在書中說:"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杰出的哲學家".的確,妞妞改變了他對人生的態度,為了女兒他寧愿放棄他的事業,這就是愛的力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妞妞,奇跡般地來到這個世界,被父母托在手中,享受天倫之樂。可是周國平作為一個父親,守著自己注定夭折的孩子,必定有太多的遺憾與無奈,可見他的愛是多么的偉大。妞妞走了,短暫的18 個月帶給周先生的是一生的懷念。他在書中說:"小妞妞,爸爸擔心的是你那么弱小無助,從未離開過爸爸媽媽,我們竟讓你一個人出遠門,你那雙還沒有學會走陽間的路的小腳丫,竟要獨自走那條陰森的冥路了",這種擔憂與牽掛,我想也只有親人才會發出,妞妞是周先生的血脈,是他生命的延續,當他敞開胸懷將全部的愛傾注于女兒身上,他感到希望不再渺茫,因為妞妞就是他的希望。不幸的降臨,醞釀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但即便是這樣,也阻隔不了永恒的親情,因為生命的價值在于愛的交換。妞妞讓周國平懂得:"世上沒有什么東西能割斷父母對孩子的牽掛,連死亡也不能,這牽掛的線團系在你遠逝的小軀體上,穿透生死的壁壘,達于另一個世界。我明知你不復存在,仍然惦記你猶如惦記一個失蹤的游子".但愿這種牽掛能穿越時空飛到妞妞身邊,成為永恒!
書中周先生是這樣定義 幸福 的:"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首先要問自己,自己有沒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其實很簡單,它就在我們的周圍,而很多時候我們卻沒有能力去發現它,只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因為有時我們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平衡,忘記了自己的位置,只有隨時隨地用 心靈 去品嘗 生活 的滋味,才有幸福可談。生命本來就是一個奇跡,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上,而且健康地活著,已經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個清晨,可以和陽光相逢,每個 夜晚 ,可以與美夢共游,我們應該有更多的理由面對歲月說聲感謝和 感恩 .當我們牽著孩子的手,陪著孩子行走在 成長 之路上時,千萬別覺得疲憊不堪前路漫長,我們應該靜心享受這份幸福,它真的只是幾年一晃而過的時光。一個嬌嫩的生命需要不斷的鼓勵與欣賞,成長的日子里充滿陽光,苗兒才會茁壯,花兒才會更加芬芳。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無法逃避、無法面對的暗流,無論怎么做它都會依然存在,要學會用寬容的心去面對,才會有精彩的人生。
《妞妞》讓我淚流滿面,周先生對生命的訴說讓我為之震撼,感謝妞妞,感謝周國平,也感謝曾經有過的苦痛與悲傷,讓我知道活著的價值,生命的真諦!
《妞妞》讀后感10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巴都、妞妞和垃圾狗》。作者采用的是劇本的`形式,好像在拍電影一樣,我很喜歡這種形式,也覺得很有趣!
主人公巴都和妞妞,他們因為作業太多,逃避學習。為了逃脫壓力,變成了“射水魚”。可是變成魚之后,卻因為沒有能力,最后成為父母餐桌上的魚罐頭。我真搞不明白,為什么他們要害怕作業,逃避學習呢?學習是很快樂的呀!
學習可以讓我們的知識面增廣,也可以交上許多新朋友。回家后溫習功課,快速完成作業,不但可以增強時間感,而且可以讓父母少操心,這不是一舉兩得嘛!特別是完成作業以后,看著完成的作業乖乖地躺在那里,讀著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那滋味,可想而知!
朋友們,你們說呢?
【《妞妞》讀后感】相關文章:
“妞妞”作文05-17
妞妞的作文07-29
小狗妞妞作文02-26
我家的妞妞作文04-23
可愛的“妞妞”作文12-14
《妞妞》讀后感08-30
妞妞讀后感05-08
《妞妞》讀后感11-28
妞妞的讀后感12-18
妞妞讀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