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1
教師語言還需斟酌,課堂上,老師的話較多,有些語言顯得較羅嗦,孩子質疑、回答有,但是沒有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說,顯得孩子的能力沒有被挖掘出來。
一、課堂氣氛還需調動,課堂氣氛沒有達到教案預設時的輕松愉悅的氣氛,孩子們發言不是很積極,老師只能一個勁地鼓勵學生多動腦、多舉手發言,但是效果不明顯。課后,其他老師建議我教案設計上可以創新點,設計還是顯得傳統,老師提問太多,沒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去悟。反思后,我確定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對教材鉆研還要再深入,要緊扣整本書、整個單元去備課,不能只一篇課文去設計教案,只有把握了整體,才能讓整個知識鏈連接起來,孩子學起來也更容易。
三、對課堂把握經驗方面還需向更多其他的老師學習,如如何調動課堂氣氛、孩子的.積極性,對于學生的回答如何應答,體現老師的課堂機智。
四、在語言上還要多去錘煉,在平時的常態課中就要灌輸此意識,老師要講得少而精又能點出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以上是我上完課后的反思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收獲頗多。希望自己能夠慢慢成長,能夠把每堂課都上成孩子心中的精品課。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2
《魚游到了紙上》課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樸實而含義深刻,因此,引導學生從樸實的語言中感悟語言背后蘊涵的豐富內涵,領悟文章說明的道理,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本節課,我以參與式教學理念為指導,讓學生與教師、文本深入對話,在簡單樸實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展。現在我就從以下幾點和大家交流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思考。
一、引發質疑,激發興趣。
有一位名師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課前我創設了一個兒童喜聞樂見的聽力游戲引入,然后話鋒一轉,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題上,激起了他們的好奇,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
二、以讀悟語,以讀悟情。
我們知道,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在這節課中,我以讀代講的特色就在于:指導學生有層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讀,課題中出現的“游”字,蘊涵著豐富的內涵,我就從“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復著這個字,一步步引領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走向文章的深處,領悟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三、動靜結合,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受參與教學中的要素組合課型方式的啟發,我想,一節課如果恰當運用動與靜的結合,學生就會學得不累,才能提高課堂的效果。居于這樣的考慮,在課堂中我就設計有了小動,如小組開火車讀,有全班的大動,如:表演當時人們聽到小女孩驚奇地叫喊后的場景,有靜心細想的,如閉上眼睛聽朗讀,想象青年畫魚的情景。做到在動中學,在靜中想,動靜結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以上幾點我自認為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能在簡簡單單中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3
《魚游到了紙上》主要講一位聾啞青年是如何觀魚畫魚的,贊美了他做事一絲不茍、全神貫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的。在閱讀了課程標準和單元導讀后我確立了4個教學目標。一是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茍、忘我、融為一體”三個詞語的意思;二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間的關系;三是學習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神態和動作的;四是培養學生做事專注、持之以恒的品質。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游”和“畫”的對比朗讀;想象魚的動態的詞語進行擴展讀;將文字還原成真實的畫面來讀;通過音樂感受文字來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即抓住關鍵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整體感知,互相交流。
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并且通過再讀書自己解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通過相互合作學習,嘗試解答。課堂上也應有生生互學的場面。組內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由小組代表寫在卡片上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排序。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克服課堂上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的現象。
一節課下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對學生評價的語言欠缺,讀中感悟落實不到位。同時也認識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十分重要。我們一直說:備課,最重要的是備學生。但是,我覺得,教師的備課,除了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自己。因為,教師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必須準確地把握教材,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才能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設計精彩的課堂語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老師牽著走。同時,教師還要有收放自如的應變能力:當課堂中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解決,讓課堂教學始終圍繞一條主線,把教學目標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語文,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遺憾和失敗,雖然讓我心情沉重,但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設計10-27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04-03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5篇04-11
魚的教學反思04-05
關于魚的教學反思02-10
《用彩墨畫魚》教學反思04-15
用彩墨畫魚教學反思04-01
《魚我所欲也》教學反思(精選5篇)10-28
《游褒禪山記》的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