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實踐》讀后感
德魯克說:“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并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范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個經典的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么我們的事業將是什么我們的事業究竟就應是什么這三個問題經過改編完全能夠應用于此刻的我們:我們學習的是什么,我們學習的將是什么,我們學習的究竟就應是什么。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往往在于其超強的預見性。多年之后依然閃耀者奪目的思想光輝,熠熠發光,為處在黑暗中的人們知音了前進的方向與道路。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夠讓人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大事記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長存。
德魯克先生《管理的實踐》已面世半個多世紀了,在這五十多年中,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能夠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能禁得住時間考驗的的書籍還是《管理的實踐》一書,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管理的實踐》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
最終讀完了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仿佛自我游蕩在上個世紀中期的企業中。這本書構筑了完整的“對人的管理”思想。如:
1、人是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富潛力的資源。德魯克認為“人的資源――整個的人,是自然賦予的所有資源中最豐富、最有才能,最有潛力的資源。”這是因為在企業能夠得到的所有資源中,認識“唯一能夠增長和發展的資源”,亦即“人要貢獻出什么務必由他自我決定”,只要他們愿意進行“有目標的、集中和聯合的努力”,就能夠“產生出真正完整的東西來”。
2、務必對人進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潛力。德魯克明確的提出“利潤并不是企業活動的目的,利潤不就應成為企業決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據,他只是對企業是否起作用的一種測驗”,他說道:“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力。”所以,“經理人員的首要任務是把他的資源――首先是人的資源中蘊含的力量都挖掘和發揮出來。那么我認為,真正詮釋管理的好處就要將人的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職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員工的績效,那就死定了!那是傳統的管理方式,現代管理方式已經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員工的感受。同樣的工作,在行政的約束下與在自動自發的工作結果
雖然是都完成任務了,但完成的綜合效果完全不一樣。只注重績效的話,那會留不住優秀人才。所以,要想將公司管理的有聲有色,務必關注職工的感受,經常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
【《管理的實踐》讀后感】相關文章:
班級管理的實踐與思考08-17
《管理的實踐》讀后感04-04
管理實踐讀后感03-17
管理的實踐讀后感05-01
班級動態管理的實踐與思考08-17
班級動態管理的實踐與思考08-17
《管理的實踐》讀后感(精選11篇)09-10
《管理的實踐》讀后感1000字08-15
管理的實踐讀后感6篇03-25
《管理的實踐》讀后感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