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靖康之恥活動心得分享
靖康之恥活動心得分享
崔鐘平:
活動的主題是靖康之變,我們通過時間順序,進一步詳細地了解了這一漢族歷史上恥辱的一頁,也進一步知道了李綱,郭京,宋高宗,宋徽宗,宋欽宗等人的方方面面,更從靖康之變中了解到了北宋這一猝死的王朝以及在歷史上他的地位與作用。
其實,任何的組織的毀滅都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熵增是不可逆的,然而,我們大部分都知道北宋南宋,卻很少了解還有一個南明王朝。從這一點上講,南宋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北宋的靖康之變讓宋朝換里一個首都和位置,而一旦宋這個朝代壽命將至,那么任何人為的努力只能是一種遺憾。這是我在整個活動結束后,從心理學和社會學分析到的一點自己的總結。
從活動本身來說,內容非常豐富,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人數并不多,這是我覺得比較遺憾的一點。而活動地點是比較好的,個人認為就此固定下來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我的所有所思所想。
林旭航:
本次活動我們討論的是北宋末年靖康之恥。活動中大家理清了這一歷史事件發生的脈絡同時還對雙方決策的背景進行了相應的分析與預想。
靖康之恥是北宋人民的一場重大劫難,決策層的昏招迭出使得北宋帝國“盛年猝死”,大把可以扭轉局面的機會白白溜走。可以說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里與北宋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混亂相比軍事因素反而是次要的。
總的來說,金軍攻破開封城是一個具有十足偶然性的事件,但是北宋的滅亡也因其自身的的積貧積弱,統治集團內部的不斷爭權奪利、目光短淺有其必然性。
劉朋坤:
通過參加這次的書院活動,我的感觸也非常頗深,因為平時我們對靖康之恥也只是知道北宋滅亡,兩位皇帝被捉。更深層次的我們卻不知道了,例如說金軍是怎么攻入開封的,金軍的金軍路線等等。
在這一次的社團活動中,我們就關于北宋靖康之恥的更深層次展開了討論,總的來說就是北宋朝廷的腐敗,軟弱,無能,妥協,也外加上各種偶然因素,才導致北宋的滅亡。
總之,一個王朝應該搞好君臣關系,君相信臣,臣忠于君,這一個因素才是一個強大王朝的基礎,另外在朝廷中不只要注重文臣,也要注重武將,還有就是加上軍隊各方面的建設,保證補給的供應,另外就是我認為也要搞好爹和兒子之間的關系,當爹的既然已經把權力交給了兒子,就更應該相信兒子,不要為了權力和兒子搞窩里橫,朝廷之中明爭暗斗,這樣怎么能夠抵御外來入侵呢。
劉威:
這次活動最大的收獲就是了解到了這歷史上的一出鬧劇——靖康之變。從宋金海上之盟、到徽宗禪位、金軍兩次進攻,還有最可笑的六丁六甲法,我們真正見識到了以宋徽宗為核心的北宋朝廷的荒誕可笑。視國事如兒戲,沒有基本的原則,無法正確估計形勢,決策反復無常,迷信道教,這一系列的作為,著實讓人感到無奈可笑。最后徽宗欽宗的悲慘結局讓人想來也是可憐可恨。比較認同林旭航同學所說的,北宋的滅亡是一次猝死,本來沒有到亡國的地步,但北宋朝廷的一系列胡亂決策,導致了這樣一個滑稽悲喜劇的上演。
王致遠:
在書院的第一次討論活動中,我們一起討論了有關北宋靖康之恥的諸事。在本次活動之前我對宋史了解并不多而通過這次活動我對宋金海上之盟、宋金之戰以及靖康之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在討論的過程之中,我們也對相關史實有了自己的見解,對于最關鍵的問題北宋滅亡的原因所在,我認為其根在于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對皇帝君權的集中,這導致了開封圍城之后北宋決策層的混亂,最終導致北宋的滅亡。總之,在這次的活動中主持人的分享以及同學們的發言令我獲益匪淺,而我自己的思考對于我今后的學習也有極大幫助。
徐小杰:
說實話之前對“靖康之恥”這個歷史事件,我只知道這個事件的結果,或者說是后果——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北宋的滅亡。之前對于“靖康之恥”我只是單純的認為,北宋之亡源于北宋軍事實力的落后。但是對于這個事件的始末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我卻不曾去了解和涉足。今晚算是取經了。
北宋的滅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都逃不過“做”這個字。因為根據朝代的更替理論,北宋并沒到必須滅亡的地步,就像一個壯年人一樣,猝然長逝。面對金軍,北宋可以反抗,抵抗,甚至可以取勝。“靖康之恥”的發生可以說是偶然,但是一想又是必然。宋徽宗退位卻不交權,欽宗時強時弱,而軍隊也是胡鬧,在東京被圍困的緊要關頭,居然還會出城門祭魂,其結果——“金兵登城”,貽笑大方。
總的來說,“靖康之恥”,北宋之滅,歸根結底在于政治的混亂,其次是軍事問題。而軍事的失敗也不是軍事實力的落后,而是軍事后勤補給的落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這么說只是一種體制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但是,瞬間導致的滅亡,還是因為當政者的不作為,胡來導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