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隨筆:教育是項技術活兒
教育隨筆:教育是項技術活兒
作者:于國進
“老師,曉寧(化名)又回來了。”“老師,我們不要曉寧吧,她愛偷東西,她爸爸還坐過牢呢!”……今下午我一進教室,同學們就嘰嘰喳喳地嚷開了,情緒里充滿著對曉寧的排斥。
曉寧,原來是我班一個九歲的小女孩,父母離異后,和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養成了懶惰、愛貪小便宜的壞毛病。上學期,因奶奶年事已高,無力扶養她,她媽媽就把她接走了,曉寧的離去,使我們的班級一下子平靜了許多。同學們再也沒有少過東西。如今,曉寧又要轉回來,同學們自然是心里排斥她?說實在的,當時我也有點不怎么喜歡這個孩子,因為她的確有些壞習慣不改。
上課后,校長把我叫到辦公室,對我說:“曉寧回來了,她的情況你也知道,你看著給她安排個座位吧。”話語里顯然帶著一絲不快。我點了點頭,也沒說什么。就把曉寧安排在了最前排離我最近的地方,我好照看她,對這樣單親的孩子,我們要拿出幾倍于別人的愛心去對待她們,因為她們享受的愛本身就不完整。
記得在二年級時有一次,她逃學了一天,為了免受班主任的批評,她竟然謊稱奶奶病了,在醫院打點滴,她去照顧奶奶了。結果,放學時,我看到她奶奶和其他家長有說有笑的,絲毫沒有生病的樣子。我知道她撒了謊,本想揭穿她,可是看到她若無其事的樣子,心想,畢竟是個孩子,還是保護一下她的自尊吧。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教師要想成為真正的教育者,他就應當以自己的見解、自己的個性使知識發出光彩,從而使學生感到教師的話是針對他講的。”于是我笑著說“曉寧長大了,知道照顧奶奶了,你們看她奶奶好得多快呀,真是個孝順的好孩子呀!”她聽到后,詫異地看著我,臉紅紅,不好意思地笑了。可從那以后,曉寧再也沒有逃過學。
還有一次,剛上課,同學們就嚷嚷著告她:“老師,我的鉛筆被曉寧偷走了。”“老師,我的一盒鉛沒有了。”“我的彩筆也被曉寧偷去了。”……同學們越說越憤怒,犀利的目光直射向曉寧。我靜靜地聽著,觀察著她的表情,可她卻像沒事人似的,看看這個告她的人,又看看那個告她的人,好像這件事壓根跟她沒關系。因為我對這件事情沒調查清楚,也怕冤枉了曉寧,就問孩子們:“你們都說是曉寧拿的,誰親眼看見了?”同學們個個都搖了搖頭,我趁機說:“說不定你們忘了放在哪兒了呢,再仔細找找好嗎?”“好”聲音是那樣小,那樣的不情愿。
為了弄明白事情真相,放學時,我特別留意了曉寧,看著她和同學們一起排著隊走出了校門。我故意在傳達室逗留了一會兒,不多時,曉寧背著書包回來了。可她沒有進教室,而是直奔校園東墻冬青帶,在土里扒了又扒,又往書包里裝了什么,過了一會兒,她站了起來,東張張西望望,然后若無其事地走出了校門。整個過程我看的一清二楚,果真是她,同學們沒冤枉她。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本想找她談談,可到教室一看,人家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讀書了。看到她鎮定自若的樣子,我想,要是揭穿了她,有可能從此給她落一個小偷的名號,這對孩子今后的發展極為不利。這時我想起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的一句話:“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對曉寧這樣的孩子,要去喚醒她,而不是毀壞她。
于是,我對同學們說:“關于同學們少東西這件事,我決定在咱班成立一個偵察隊,這個隊的隊長就由曉寧來擔任。”“為什么讓她擔任?她那么愛拿別人的東西!”同學們一臉的不服氣。我笑了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當你們少了東西的時候,誰認真地找過呀?你們可不知道,昨天傍晚放學后,曉寧回過學校,幫同學們找過,是吧,曉寧?”這說明曉寧是個好學生,肯幫助同學們找回丟失的東西,所以我覺得讓她當偵察隊的隊長再合適不過了。隊員呢,就由曉寧自己來挑!”同學們勉強同意了這次任命。第三天,偵察隊的隊員們就在校園的東墻邊的冬青帶里找到了那些丟失的東西。為此,我特意開了一節班會,表揚了曉寧和她的隊員們,并給她們帶上了小紅花。當時曉寧漲紅著小臉向同學們保證:今后,絕不會讓咱班有丟東西的事件發生。
培根說過:“愛從來不僅僅是擁有和控制,更應是感同身受、將心比心。”的確,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一句表揚,一句贊美,勝過千言萬語,愛就像陽光雨露,是學生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作為澆灌花朵的園丁,老師要學會去愛每一個學生,這樣,就一定會有更多的花朵競相開放,爭奇斗艷!
學校里如此,在家庭中家長們也要學會用愛心去對待孩子,掌握一點教育智慧和教育技巧,融教育與無聲處,就如武際金校長說的:相信就會看到!
【教育隨筆:教育是項技術活兒】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隨筆:持續教育08-24
教育心得隨筆09-22
教育敘事隨筆08-18
小學教育隨筆08-20
教育教學隨筆08-24
教育隨筆范文08-24
【教育隨筆】以心換心,讓教育錦上添花08-12
小學教育隨筆:家庭教育08-24
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08-22
教育技術論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