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臺塑案例學習體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臺塑案例學習體會
原創: 楊智勇
食貴自化,學貴自得。通過學習臺塑管理案例,讓我對管理重要性有了一個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臺塑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在于臺塑集團的締造者王永慶在臺塑持之以恒地推行一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極其完善的“臺塑管理模式”。王永慶曾說:“企業有今天的成長和業績,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來自內部管理的改善。”王永慶比喻說,以一棵樹為例,樹的上面有樹干枝葉,下面有根,根中有大根與中根,連接中根的還有很多細根。樹的生長是靠細根吸收養分,經中根、大根而到整棵樹,才能長得枝葉茂盛。而人們注意的,往往只是茂盛的枝葉,而忽略了看不見的根部。經營企業應和樹有細根一樣,必須從最容易忽略的根源著手,才能理出頭緒,使事務的管理趨于合理化。
事實勝于雄辯,管理實踐出真知。正如王永慶所言,臺塑靠的就是這種腳踏實地的作風,從大處著眼、事無巨細,一律從末節細微著手、尋找病源、對癥下藥,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追求“點點滴滴的合理化”,在點點滴滴中求得發展。一句話,就是通過不斷強化提升和持續改進管理,讓企業管理模式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比如,1968年~1981年是臺塑業務快速擴張的階段,這段時期臺塑敏銳地意識到加強管理控制、統一規章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倡導凡事追根究底,追求合理化,追求完美,止于至善,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規避了快速發展階段容易出現的管理失控、效率降低、缺乏彈性等“大企業病”;從1982年起到現在,是臺塑規模急劇膨脹的階段,這個時期臺塑及時提出對外要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共存共榮”的“永續經營”理念,對內不斷推進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關鍵節點表單化、流程和表單信息化,為臺塑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臺塑以追求管理的合理化,來謀求達到同行比較成本最低,進而達到在與同行競爭中“要死也是最后一個”的生存目標,打造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競爭優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前,中國石化正處于戰略調整和提質增效期,“四大革命”“四大關口”已經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特別是跨越公司治理能力提升的關口十分急迫。1998年以來,公司資產規模增長4倍多,但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滯后,既有國際上常見的大公司病,又有中國石化現階段特有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落后的思想觀念與激烈市場競爭不適應、僵化的管理模式與公司發展不適應這兩大主要矛盾上。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決定把堅持全面依法依規治企強化管理作為公司興企方略之一,把管理擺在“改革、管理、創新、發展”工作方針的第二位,凸顯了管理在現階段公司工作中的極端重要性。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戴厚良同志強調:“企業效益是管出來的,從嚴管理出效益、精細管理出大效益、精益管理出最大效益。”一個千萬噸級的煉廠,管得好與不好在利潤上相差10個億左右。觀念落后就要挨打,管理僵化必然被淘汰。我們作為中國石化“三強”年輕干部,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學習借鑒臺塑管理經驗,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管理現狀,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強化管理方案,大力推進從嚴管理、精細管理、精益管理,在推動中國石化完善治理體系、理順管理關系、提升治理能力上擔當大責任、作出大貢獻,助力中國石化筑牢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言:“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我們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從中國石化打造一流、基業長青、永續發展出發,用世界眼光、開闊視野、創新思維正確認識和持續改善管理,才能把管理這個企業永恒主題和致勝法寶牢牢抓住。
【臺塑案例學習體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關文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文05-31
案例分析報告07-11
教學反思案例11-25
發展對象學習體會05-19
培訓班學習體會05-19
“五新”大討論學習體會08-26
小學英語 案例反思05-11
案例研究法論文06-06
《a o e》教案案例05-01
教學管理案例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