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識漢武帝——參觀漢武帝茂陵有感
再識漢武帝——參觀漢武帝茂陵有感
高 建 成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點了五個歷史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是中國歷史上頂極牛逼的皇帝,中國老百姓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五人中漢武帝劉徹在位五十四年,時間最長,加之家底殷實、精力充沛,他加強中央集權、發展農業生產、搞活內外經濟、確立儒學地位、抗擊匈奴入侵、開拓帝國疆域,總之他的文治武功,是大大的了不起。
前一段時間有個電視連續劇叫《漢武大帝》,據說收視率相當高,可見他的粉絲之多。國家文物局根據墓主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作用,當然也包括陵寢本身所蘊含的價值,將漢武帝的茂陵編為4號,之前的三個陵寢更是大有來頭,1號為黃帝陵,2號為孔林("林"通"陵",不是皇帝,但地位極為尊貴的人用"林"),3號為秦始皇陵。就憑這,也必須瞻仰一下茂陵的風采。
這個愿望今夏終于實現了,在摯友周波的陪同下,我們頂著炎炎烈日,先后參觀了位于興平市的茂陵博物館、茂陵,為了更好地了解漢武帝的創業資本,我們還參觀了位于渭城區正陽鎮的他父親漢景帝劉啟的陽陵,當然陽陵的派頭是不能同茂陵相提并論的。
茂陵是漢朝帝王陵寢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素有"東方金字塔"之贊譽。有人說:到陜西旅游主要看陵墓。這句話不夠準確,應該說到咸陽旅游主要看陵墓,西漢11座帝陵,其中9座在咸陽,加上唐帝陵和兩朝的陪葬墓,舉目望去,陵冢累累,蔚為壯觀。
茂陵博物館里主體建筑是霍去病的陵寢,大名鼎鼎的茂陵并不在茂陵博物館中,為什么茂陵博物館保護的是小霍的陵,而不是老劉的陵呢?原來,漢武帝為紀念霍去病生前河西大捷的戰功,特地在茂陵旁為他修建了一座象征祁連山的墓冢,墓上有各種巨型石刻,手法簡練,氣勢渾厚,是我國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被視為人類藝術之瑰寶。出于對這些石刻的保護,所以茂陵博物館選址時定在了霍去病陵寢的位置。
漢武帝的故事很多,所以形容漢武帝的言詞也很多,我參觀了茂陵后,認為都不夠準確,只有"任性"一詞對他來說最為貼切。他爺爺漢文帝和他爸爸漢景帝,可以說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給他打下了好底子。他有實力有條件去折騰,就如同今天的富二代,聰明、英俊、陽光,但這些特質卻包含著一個可怕的東西:任性。有錢任性可怕,有權任性更可怕。
任性的人都有大脾氣。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漢武帝對戰爭的態度是很不慎重的,根本不計成本,有時完全是耍性子。他在位期間一共打了44年的仗(如果從公元前129年算則是46年),幾乎年年打仗,西方史評價漢武帝是"好戰的皇帝",他的謚號為 "武",既"武"出了大漢的天威,也"武"光了國家的錢財。
打仗是沒有錯的,但要看怎么打?沒有哪一個皇帝發動的戰爭像漢武帝那樣,不僅涉及對象廣,而且投入規模大,特別是有時理由很牽強,但沒有人敢忤逆他的意志。西漢名將陳湯說過一句特長精神的話"犯強漢者,雖遠必征",雖然透著一股狂勁,但還算有理智,前提是別人冒犯我了。如果是漢武帝他會怎么說?我猜他會說:"逆朕意者,雖遠必征。"
人們都知道漢武帝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可有多少人知道他還發動了對閩越、南越、且蘭、邛都、莋都、勞深、靡莫、滇國、朝鮮,以及西域車師、樓蘭、大宛、郁成和輪臺五國的戰爭,可謂想打哪個打哪個;
人們都知道河南、漠南、河西(兩次)、漠北等一系列大敗匈奴的戰役,可多少人知道從公元前111年到公元前90年,漢武帝又五次對匈奴發起攻擊,全部以失敗告終,以至帝國大廈的根基都松動了;
人們都知道在漠北決戰是西漢王朝對匈奴作戰的頂點,是役,匈奴損失是九萬多人員,可有多少人知道漢軍損失近八萬人員,特別是馬匹損失超過十萬,漢軍自詡的勝仗,很多時候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
人們都知道衛青的英武,七次對匈奴作戰保持了不敗的戰績,可多少人知道李廣利的窩囊,兩次對大宛作戰一次失敗,三次對匈奴作戰兩次失敗,最后投降了匈奴,同樣是漢武帝的大舅哥,怎么差距這么大?
人們都知道前期對匈奴發動戰爭是為了守土,可多少人知道后期對匈奴發動戰爭卻是為了解氣,至于為了漢血寶馬而對西域發動戰爭,則讓人更加難以理喻,所以我對他殺鉤弋夫人一點也不覺得吃驚;
人們都知道漢武帝給衛青、霍去病的封賞是大手筆,動輒就是數十億錢,這還不算其他將士的獎賞以及征集民夫的費用等等,可多少人知道當時國家財政盈余全年只有八十億錢左右,這不是獎勵是揮霍。
有人說,西漢的戰事高揚了漢民族的精神、樹立了漢民族的形象,是這樣嗎?我看,不如說是高揚了漢武帝的精神、樹立了漢武帝的形象。難怪有歷史學家說,漢武帝的開拓疆土,是他發動戰爭的"副產品",這話很是耐人尋味。
幾十年窮兵默武最嚴重的后果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武帝末期,起義暴動此起彼伏。公元前89年,他頂不住壓力了,下了個"輪臺罪己詔",大意是說: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一定要改正。可在我看來,這純粹是做秀,漢武帝是公元前87年死的,也就是說,下了罪己詔后還在修陵寢,而且超標準建設,依然是我行我素。
幾千年來,漢武帝一直倍受爭議,班固在漢書中對他是委婉批評,而司馬光則完全是不留情面的負面批評,范文瀾、翦伯贊兩位先生,倒是充分肯定他,不管怎樣,漢武帝成功了,他做到了青史留名,這就是他所要的,盡管這名的背后代價是那樣的巨大。
這個世界,有的人迷權,有的人戀錢,有的人好色,有的人喜物,還有一類人癡名,癡是很嚴重地的程度,單看這個字"病"包著"知"的象形構造,就知道癡已是病態。為了獲得名聲是不惜成本、不顧代價的,這其中公共資源被肆意侵占或是揮霍,因為買單的不是自己,而獲得名聲的做法又往往很隱蔽,總是道貌岸然,并假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讓人不易察覺,當下的中國,這類人尤其值得我們警惕。
【再識漢武帝——參觀漢武帝茂陵有感】相關文章:
漢武帝傳_800字07-28
陜西茂陵導游詞09-20
新識作文06-01
逛茂業百貨作文09-05
永陵導游詞01-03
乾陵導游詞02-16
明顯陵導游詞02-25
看云識天氣的諺語01-04
再苦再累也要堅持的句子180句10-08
再錯過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