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擺渡人》有感:做好"擺渡人"
做好"擺渡人"
——讀《擺渡人》有感
四川都江堰 任古會
"保護每個靈魂,讓他們平安無恙。"這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擺渡人》中崔斯坦說的一句話。正是這份職業感,使命感,讓崔斯坦無論在怎樣危急的時刻都保護著自己護送的靈魂到彼岸,然后目送那個靈魂消失,又重新開始下一個靈魂的護送。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相當一部分老師都是像崔斯坦那樣的認真負責的護送每一個生命。在正道語文群里,群主李華平自費籌建十個群,招募部分無私奉獻的老師,借助互聯網讓很多老師成長起來,他們就是"崔斯坦".我入群幾年來,幾乎每周都能在群里學到新的知識,了解當今教改信息,掌握新的教學辦法,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于我來說正道語文群功不可沒。特別是群里的開嫻老師讓我特別佩服,制作海報,聯系名師講座,還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守在群里傳道解惑,正道群耗費了她很多寶貴時間,但她依然樂此不疲。
我身邊的工作伙伴也是一個個的"崔斯特",最難忘的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學校里有很多民辦教師,他們在學校里有繁重的教學任務,那時候幾乎低段都是包班,家里還有繁重的田間任務,放下課本拿起鋤頭成了他們的常態生活,那個時候我們有農忙假,一放假老師們就投入到搶收搶種的辛苦工作中,學生忙完家里的活還會自發帶著鐮刀到老師家去割稻子,笑聲順著豐收的喜悅飄得很遠,汗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紅撲撲的臉蛋上還粘著些許稻草,豐收的田野總是那么讓人陶醉。老師們農閑也要忙田間管理,但是他們沒有因為繁重的農活就荒蕪了學校的一畝三分地,他們辛勤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放學后還得去走家訪……
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家遭火災,老師帶著學生救火,捐助,讓家長感動的流下了淚水。可以說為了學生,老師真的做到了盡心盡責,但問心無愧,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敬重。今天的老師依然在教育這塊清貧的土地上耕耘著,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一位支教老師用國學詩歌開啟著學生的靈魂,護送著他們走出大山,走出自己靈魂的狹隘。每每在工作疲倦時,被當今社會教師的現狀感到無奈時,我總會想起他們,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又讓我重新昂揚的站在講臺上。
老師是學生的擺渡人,父母也應該是孩子的擺渡人。在《向幸福出發》有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她叫李尚容,小小年齡的她在國學的染缸里浸泡很久,拿出來就是妙語連珠,語驚四座,很自豪她有一位優秀的擺渡人,成功的護送她到人生的另一個港口。
子女也應該是父母的擺渡人,有一句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什么非要等到"不待"才養呢?其實只要你能養的時候就去養了,能盡孝心的時候就盡了,才不會留下人生的遺憾,至少少一些遺憾,因為我們有責任讓他們平安無恙。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別人的擺渡人,所以做好本分,牢記崔斯特那句話:保護每個靈魂,讓他們平安無恙。這樣才能有一種使命感"我的存在是因為有你們的需要。"自己才會更加的尊重自己,強大自己,做好"擺渡人".
【讀《擺渡人》有感:做好"擺渡人"】相關文章:
說"讀"08-25
學生教育中的"獎"與"罰"08-25
學習"三講"有感08-24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08-24
懷念"包子"08-25
切實"削文山""填會海"轉變文風會風08-27
"大語文"之我見08-25
師德與"五心"教育08-24
"支農"工作半年小結08-24
"學雷鋒"主題征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