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嗟來之食》讀后感: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
——《嗟來之食》讀后感
泉州海絲小記者
徐悲鴻曾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讀了《嗟來之食》后,我深有感觸。
《嗟來之食》主要寫了一個寧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的有骨氣的窮人,說明人的尊嚴比生命還重要,贊揚了他為維護尊嚴而斗爭的精神。
每個人都應有尊嚴,當尊嚴受到挑釁的時候,要勇于維護自己的尊嚴。歷史上有可殺,不可辱的士。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文天祥;還有許許多多 "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的革命者。
還有課文里的葉挺將軍,在葉挺將軍的身上,我們體會到那種為了堅持真理,寧愿"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也不愿乞求"從狗洞里爬出"而獲得自由的精神。課文里的晏子也是,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為維護國家的尊嚴,機智應對的智者。
有一次,周總理去會見某外國元首。那個國家的元首,很看不起中國和中國人民。就在和周總理禮節性的握過手之后,他從衣服兜里掏出一塊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放回了兜里。這時,周總理不慌不忙地也掏出一塊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潔白的手帕扔進了垃圾箱。一生節儉的周總理,用一塊潔白的手帕,又一次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有一位美國記者看到了周恩來桌子上的美國鋼筆,問:"你們中國一向反對美國,為什么還要使用美國制造的商品?" 只見周恩來拿起桌子上的那一支鋼筆,說道:"事實的確如此。諸位請看,這支鋼筆就是美國制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這可是在抗援朝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呀!"記者頓時漲紅了臉。
還有一位西方記者問:"我們西方人走路總是挺起胸堂,中國人走路總是彎腰駝背,這是為什么?" 周恩來不緊不慢地回答道:"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們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那記者羞得趕緊跑到人群里。我國的周恩來總理,用自己的為人處事,一次又一次地維護了中國的尊嚴。
"有志不在年高",我將以前輩們的精神為榜樣,好好學習,將來為國家出份力。
【《嗟來之食》讀后感:有志不在年高】相關文章:
有志不在年高08-24
嗟來之食的讀后感10-13
嗟來之食讀后感10-26
《嗟來之食》讀后感09-11
【薦】嗟來之食讀后感10-26
嗟來之食讀后感【熱門】06-25
嗟來之食讀后感【薦】06-25
【熱】嗟來之食讀后感07-27
嗟來之食的讀后感15篇10-13
嗟來之食的讀后感(15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