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關征文】讀《激蕩三十年》有感
【機關征文】讀《激蕩三十年》有感
《激蕩三十年》記錄了1978到2008年中國商業的發展歷程。書中作者以較為全面的視角來記錄和反映每一年中國商業發展的狀況,包括:國家制度與意識形態、國家政策、階段性發展紅火的商業領域、一個個典型的企業與企業家、國際經濟大環境、文化體育等等。這些都與這30年中國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或多或少反映了當時中國商業的走向。其中眾多因素與一些企業大起大落的命運交融在一起,讓人感慨悵然,也給人反思與啟示。
在這本書所記錄的30年中,1992年為一個重要的分界點。1992年前最大的糾結仿佛就是意識形態與民營企業發展的沖突。國家政府領導者的疑惑常常就是對于一些新的不同于計劃經濟、國有經濟的鄉鎮企業的發展是否與社會主義制度違背的問題,為此放不開。這個心結算是在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后才較徹底地解開。
改革開發初期,那些從事個體商業活動的人絕大多數來自社會底層。國有經濟薄弱、舊體制疏于防范的邊窮地區為民營資本的萌發提供了土壤。而國家政策對民營企業的抑制與民營企業勢如破竹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也一直是奏響在中國上空的主旋律。年廣久的“傻子瓜子”生意旺盛,不禁引起別人懷疑其是否具有“資本家”的性質;魯冠球專注于一種產品的高質量生產——“萬向節”,從而快速地占領了市場;1982年經濟整肅運動,對溫州“八大王”以“投機倒把”“擾亂經濟秩序”判處;義烏冒出數以千計的家庭工廠……
體制外的民營企業憑著機制的靈活和技術上的優勢在不同的行業取得成功,1992年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是為其大大松綁。而一直被政府扶持,給予優惠政策的國有企業卻往往被民營企業趕超,沒有任何起色。1993年朱镕基開始對局勢萎靡的國營企業改革,通過量化改革,將集體資本全數或部分退出,讓經營者購買企業主要股權。采取“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堅定地“國退民進”的戰略。其中最重要的事例便是美國柯達公司對中國膠卷工業實施的全行業收購,給中國膠卷行業帶來了技術、管理、投資,促進了膠片工業的發展,屬于鋌而走險的放開一搏。
產權歸屬問題也一直貫穿于30年中國企業的發展史。從1978年一開始,個體戶這樣的身份往往被人看不上眼,為此許多企業在注冊時都會偏向于領取集體營業執照,并且能獲得政府的支持會使企業如魚得水。但這為之后企業的產權明晰留下了隱患。原本蒸蒸日上的健力寶公司因為產權歸屬問題,使得李經緯同地方政府起了矛盾。最終,地方政府將公司賣給了浙江國投,“飲料大王”兩手空空的結局讓人扼腕。打造了“伊利”這個品牌的鄭俊懷也在產權改革的路上,由于采取了曲線MBO這種帶有灰色的方式而被判了刑。
這本書也向我們展示了急功近利的,充滿投機色彩的,喜愛蜂擁至暴利行業的中國商業氛圍。1992年前那些具有超強商品嗅覺和運作能力的倒爺謀取到巨額利益,價格瘋漲的君子蘭誘發經濟泡沫。1992年后多元化浪潮席卷下,企業家們無法專心認真地做好一個產品。中國電腦及家電產業一直在“貿易”、“制造”與“技術”的發展優先次序上搖擺徘徊,最終往往會優先選擇“貿易”。與跨國公司在市場上展開正面競爭時,技術落后的現狀則清晰地顯露出來。研制出巨人漢卡的史玉柱無法繼續在這個行業潛心研究,而將資本投入到能更快帶來利潤的其他行業(房地產、保健品),最終導致了巨人集團的解體。伴隨著市場繁榮,企業家為利益觸碰到道德底線,淳樸的公共觀念越來越淡化,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1990年,溫州因生產假冒偽劣產品而被人詬病;1997年,顯赫一時的秦池被曝光勾兌白酒;之后寶潔公司被曝光SK-II中含有腐蝕性成分,肯德基食品中含有蘇丹紅……
本書作者還運用了許多細節描寫、人物的對話,重現歷史場景,讓讀者對當時的情況、人物的個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將市場營銷和國際性的體育賽事相聯系;用歌曲、詩歌表現一代人的精神與追求;用電影中的虛幻故事映射現實中中國企業的類似命運……作者運用極豐富的視角,栩栩如生地復原30年中國時代的變遷,中國企業跌宕起伏的發展,讓讀者受益匪淺。
作者:區機構編制委員會 陳小惠
【機關征文讀《激蕩三十年》有感】相關文章:
機關文化建設征文08-24
讀《激蕩三十年》有感3000字08-24
檢察機關大討論活動優秀征文07-11
機關職工“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征文08-24
激蕩30年讀后感1000字08-19
《激蕩四十年》讀后感1000字08-24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讀后感08-20
激蕩三十年讀書筆記08-24
讀《雷鋒故事》征文08-15
【征文】家風助廉有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