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小學數學教學課例專題研究》有感2000字
讀《小學數學教學課例專題研究》有感2000字
鐘政營
這兩天,縣里進行期末數學統測,回卷時面對學生的錯題:填空出錯、計算錯誤,尤其是解決問題部分失分嚴重,我困惑、迷茫。不僅反問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知識的遺忘過快?也許應該從平時教學新知(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應該做到扎實、有效。正在我困惑、迷茫的時候,恰逢近段時間細讀《小學數學教學課例專題研究》此書,受益匪淺。它使我豁然開朗,原來數學課可以這樣上,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書圍繞八個專題 (概念、計算、探究、應用題、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數學廣角、綜合與實踐)分為八章,每章都包含“觀點報告”和“課例研討”兩個部分。本書內容與以往一般的教育專著有所不同,它不像課例集,缺少系統性和理論,也不像純理論的專著那么枯燥。本書既具有理論的系統性,又具有課例的鮮活性,可讀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
1.關于“觀點報告” ——以學為中心,觀點鮮明
觀點報告以開展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反思各專題教學存在的困惑點,探尋突破策略,并積極大膽地付諸實踐。每閱讀完一個專題,總能給我以新的啟迪,讓我經歷“柳暗花明”的美妙境界。
書中的“觀點報告”一般包括“教學疑難問題梳理”和“教學策略與建設性的意見”兩項內容,針對內容涉及面比較廣的專題,把12冊內容分成兩個學段展開闡述。每個觀點報告所提出的教學策略和建設性意見都是主講人在參閱大部分理論書籍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整理出來的,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啟發性。比如在“專題一、概念教學”章節中,從教材缺失、教師缺位、學生不到位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概念教學困境原因及教學突破的策略,值得一線教師學習借鑒;“專題二、計算教學”章節,將疑難問題采用了表格的形式進行清晰而又系統的梳理,讓大家看了一目了然……
2.關于“課例研討” ——以課為抓手,課例典型
通過對本書八個專題課例研究的細讀,文章中每個專題并選取幾節典型課例進行解析,現將點滴體會贅述如下:
(1)概念教學,基于“學生經驗”的激活。
只有正確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才能有效地進行判斷、解釋、推理、運算和解決問題。
比如,課例認識“乘法”,通過觀察、操作、計算等活動,在激活舊知的同時,學生獲得“幾個幾”用“連加計算”的經驗,促進學生對“乘法”的意義的構建;
反思自己的課堂:每節課的教學是否激發學生的“經驗”?是否經歷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感知材料——聚類分析(分類分析)——提煉概括”?……
。2)計算教學,基于“算法與算理”的融合。
書中提到,數的概念和算理、算法三位一體,算法的依據算理,那么算理的依據是什么?那就是數的意義了。比如:課例“三位數乘兩位數”,注重遷移,在遷移中明晰算理和算法的來龍去脈,引導學生結合海寶玩具的價格這個現實情境理解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體化。
反思我們的課堂:是否在計算教學時關注算理與算法的溝通?算理與算法的溝通過程是否有效?……
。3)探究教學,基于“猜想與驗證”的落實。
探究學習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能滿足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的需要。
比如,課例“梯形的面積”的教學,先復習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分別是怎樣推導的,引出轉化思想,再動態的把三角形頂點沿對邊平行線拉長,就形成了梯形,通過猜測、驗證,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
反思我們的課堂:一些適合探究類的知識是否放手讓孩子探究?探究的形式怎樣才能做到有效?……
。4)解決問題教學,基于“情境與數量關系”的應用。
平時我最苦于應用題教學,拿到此書時,我就從這一專題看起,每一課例給我留下了頗具借鑒的價值,給我答疑解難,幫助我更好地掌握教學規律,使我能更好地教學。
在教學設計和方法上,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清楚地知道:教學目標需“三維一體”,教學方式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評價要“講過程,重多元”,教師角色應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等。
反思我們的課堂:每一節課如何體現“三維一體”的目標?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提高數量關系分析的有效性?如何創設情境?……
。5)圖形與幾何教學,基于“幾何直觀”的建立。
比如,繞著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線旋轉,形成的是圓錐,再沿著底面直徑剪開,就是那個等腰三角形,這樣的猜測、演示(借助幾何畫板) 活動有利于建立幾何直觀。
反思我們的課堂:如何體現思想方法(轉化思想)?如何通過有效的途徑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如何讓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深入骨髓?……
。6)統計與概率教學,基于“數據分析觀念”的發展。
比如,課例“可能性大小”教學,整節課體現操作與觀察推理的有機結合;論理概率與實驗規律的和諧統一;數學思想與數學文化的滲透融合。關注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的形成,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反思我們的課堂:如何引導學生觀察數據、分析數據?
。7)數學廣角教學,基于“思想方法”的感悟。
比如,課例“找規律”教學,滲透了對應思想和極限思想。對應思想體現在重復出現各組元素之間是一一對應,正因為有這種一一對應,才有重復的可能。整節課都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學的思維美。
反思我們的課堂:通過怎樣的活動感悟思想方法?
(8)綜合與實踐教學,基于“數學經驗”的積累。
比如,課例“打電話”教學,從“通知3名隊員”入手,以解決用簡潔的方式表達打電話的過程;接著探究“通知7名隊員”方案,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尋找最優方案。再探究“通知15名隊員”的最優方案,以發現規律,最后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學生獲得對數學的情感體驗,積累活動經驗。
反思我們的課堂:我們的綜合實踐課的效果如何?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边@句話一點都不假。只要我們多看書,多吸收書中的知識,那么總有一天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教學之“道”,育人之“道”。
【讀《小學數學教學課例專題研究》有感】相關文章:
《on the farm》教學課例08-17
小學數學多媒體導入新課例談08-17
數學 - 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教學08-16
《背影》課例08-16
《赤壁賦》教學課例分析08-16
美術教學反思課例:大樹的線條08-24
“識字教學” 專題研究小結08-17
《孔乙己》課例分析08-16
課例研究心得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