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明之光》讀后感1000字
《文明之光》讀后感1000字
張克
我最喜歡讀有關歷史的書,原先喜歡看歷史故事到探求歷史背景,然后到現在喜歡純粹介紹歷史的書,這些書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收獲。
最近我有幸讀了吳軍博士的文明之光(一至四冊)叢書,該書最大的不同是從文明或者說科技的角度講歷史。這和我們以前講到歷史時都是用階級、革命來講是完全不同的。選取了人類歷史上的若干片段來分析歷史。將我引入了對人類綿延上萬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探索之旅,讓我能夠站在歷史長河的高度,客觀的看待和欣賞不同文明的歷史和文化。
印象最深的幾點:
一、人類歷史跟地球歷史相比顯得很渺茫,地球歷史有45.4億年前,25萬年前才有了人類,人類文明從古埃及立國算起,距今大約6000年,我們現在跟整個歷史長河相比,是多么的渺小,一年與半小時,人類還很年輕。
二、中國在農業、陶瓷等方面為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但中國更善于技術,不善于科學(物理、幾何等理論研究)。并且不善于知識積累,工匠們都是師傅帶徒弟,沒有科學的記錄,導致手藝失傳,宋代"汝、官、哥、鈞、定"窯的失傳,后來歐洲和日本也逐漸的研發出了陶瓷,目前已經占據了高端市場,中國現在的陶瓷只能是低端市場,可惜了。
三、羅馬法是現在民主制度的基礎,羅馬帝國真了不起,為人類留下了民主制度、基督教。
四、大航海帶來了全球一體化,風險與收益并存,導致很多冒險家和移民等。互聯網是第二次大航海。
通過閱讀此書,我理解文明應包括以下三個特征:一是傳承性。任何文明的出現都不是一瞬間的事情,都是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創造而傳承下來的;二是群眾性。在《文明之光》全書中,吳老師多次提到那些"默默無聞"的人,說正是因為他們,才有了一些讓大家嘆為觀止的成果。確實,如果文明只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那不是真正的文明。真正的文明是要服務人民大眾的,就像電、通信、軟件一樣,它們要為全世界人民所用。三是多樣性。任何一個璀璨的文明,都不是單一的,都必定包括了多個方面的內容。如古代中國的文明,就包括了農業、手工業和選官制度等方面。牛頓的貢獻也不是單方面的,他對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甚至是化學、神學等,都有貢獻。
近代經濟發展史對公司治理的啟示。
作為一名出版專業人員,從此書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啟迪和思考。我認為如果把一個國家看作是一個組織架構健全,代表一國民眾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話,那書中介紹的近代經濟發展史能很好的反映出一個公司在興衰成敗中的公司治理核心價值觀。
首先是法制精神。我們在現代的公司治理中首先應該正視人類好賭和貪婪的本性,并用法制觀念的培養和高額違規成本的制度設計,盡量減少人類集體決策中的不利因素,確保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
其次是勤奮精神。荷蘭和英國人在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勤奮,改造自身命運,開創了資本主義時代的快速發展,伴隨工業革命和君主立憲,技術進步和政治體制革新,帶來了兩個國家各自長達百年的繁榮國運,而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年那些勤奮、實干的社會精英和勞苦大眾,通過雙手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財富和時代。
最后是創新精神。誰富于創新的邁出開創性的第一步誰就顛覆了過去,搶占了在新時代中短期難以超越的巨大優勢。亞馬遜的精準定位,微軟的系統帝國,谷歌的創新發展,無不體現了在當前信息科技發展,互聯網進入3.0的時代中,觀念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所蘊含的巨大生產力。
【《文明之光》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友誼之光08-16
文明之光讀后感(通用5篇)04-16
關于科技之光的作文08-21
寫太陽的作文 永恒之光08-15
找回道德之光作文08-15
《往昔之光》讀后感08-19
《往昔之光》讀后感01-20
讓改革之光照亮中國夢07-11
運營之光讀后感08-24
往昔之光讀后感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