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騰訊傳》讀后感:我的產品觀
我的產品觀
——《騰訊傳》讀后感
whombu
零零散散花了數周,終于把這本《騰訊傳》看完了。這本書由吳曉波同志歷經五年時間創作,主要講述了騰訊從創業到壯大過程中自身以及互聯網時代的重要事件和主要戰略。
說說我讀完這本書后的收獲和感悟。
1.互聯網產品的流量和商業模式缺一不可
騰訊最初的OICQ(后來更名為QQ)是模仿國外的ICQ開發出來,起初在中國的用戶數不斷增長,流量已不成問題。但是,由于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最原始的投資人套現離場,不過幸好有下家接盤,不然騰訊就會同大多數互聯網企業一樣消失在茫茫創業隊伍中。后來,騰訊研究了中國用戶的特點——30歲以下居多,開發出QQ會員、QQ秀等一系列產品,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并逐漸有了盈利。而在騰訊找到盈利路線的時候,ICQ還在苦苦掙扎,最終倒下了。所以說,互聯網時代創業企業,其產品不但要有足夠的流量,還必須要有確定的且可行的商業模式才行。
2.微創新也是創新,與山寨不同
騰訊逐漸壯大之后,在2010年之前,一直跟隨其他優秀產品的腳步,它選擇與微軟類似的戰略——哪個產品優秀,就模仿過來,并利用QQ的流量優勢,收割市場。例如「QQ游戲」模仿聯眾,「QQ郵箱」模仿網易,「QQ堂」模仿泡泡堂,以及后來引起著名「3Q大戰」的「QQ安全管家」等等。很多人因此都在罵,騰訊是山寨廠商,其已經肥得流油了,還去搶那些初創企業的市場,將創新扼殺到搖籃里。罵馬化騰的人甚至包括了曾經在一個站點的網易丁磊,與他“西湖論劍”的周鴻祎等。但是,書中的解釋是,騰訊并沒有完全照搬原產品,而是采取了微創新,其很好地利用了QQ好友間的互聯關系,使這些產品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在我們的產品開發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迭代,力爭每個變化都有一些創新,即使這些創新并不明顯,只要能給用戶帶來便利即可。
3.好的產品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定是用戶認同的
由于騰訊的戰略指引,其在PC終端開發了叫做「QQ安全管家」的軟件,與360的安全衛士相似度極高,進而引來了著名的「3Q大戰」。當時我在學校讀研究生,記憶特別深刻,還有那封「我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書中列舉出很多證據以及騰訊起訴360不正當競爭勝訴的判決書,但是其結論是「雖然贏了官司,卻輸了輿論」。這件事后,馬化騰并沒有像微軟一樣奮起在輿論上的辯護,而且他也不是那種性格的人。他給公司所有員工發了封郵件,郵件是他對整個事件的反思,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那句「過去,我們總在思考什么是對的。但是現在,我們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認同的」。這之后,騰訊轉變了戰略方向,很少去模仿其他家的產品,而是直接采取了資本注入的方式取得市場。
平時工作中,我們也一直在考慮我們的產品對不對,卻從沒有思考過其是否是用戶認同的。這需要漫長的與用戶溝通的過程,不斷地了解掌握用戶。我們是否思考過,在自家產品與其他家產品聯調過程中,是否出現過3Q大戰的場面,將戰場放到了用戶家里?其實,我們已經這么做了。
4.居安思危,不斷創新,去除官僚主義
書中提到了一個觀點「在互聯網世界,即將消滅你的那個人,從來不會出現在一份既定的名單中」。而在我們產品的世界里,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大企業會有大企業病。所以,居安思危,永遠不會錯。解決辦法就是,不斷創新,引入內部競爭,去除官僚主義。就像騰訊公司的明星產品「微信」,在其開發過程中,同時還存在與其功能類似的手機端實時通信產品處于研發中。內部競爭,有助于大企業的產品創新。
最后是幾句文中摘錄的句子。
*過去,我們總在思考什么是對的。但是現在,我們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認同的。——馬化騰,《給全體員工的郵件》*
*產品出個什么問題,特別多的人罵你。*
*騰訊是一家工程師文化非常深重的企業,理科生思維把持了它的價值觀,從流量變現到內容跨界,關山萬重。*
*在互聯網世界,即將消滅你的那個人,從來不會出現在一份既定的名單中。*
*市場從來不是一個耐心的等待者。*
【《騰訊傳》讀后感:我的產品觀】相關文章:
《騰訊傳》讀后感800字08-25
讀《騰訊傳》有感1000字08-22
讀《騰訊傳》有感1500字08-24
騰訊傳讀后感3000字(通用10篇)11-16
騰訊廣告詞06-08
騰訊qq個性簽名08-17
我的產品說明作文06-28
我班“梁山好漢”傳作文08-16
觀《羋月傳》有感08-12
《名人傳貝多芬傳》讀后感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