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讀后感>《我的哲學之路》讀后感

    《我的哲學之路》讀后感

    時間:2023-07-19 14:30:59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的哲學之路》讀后感

      《我的哲學之路》讀后感

    《我的哲學之路》讀后感

      葉開

      對哲學可以說一直心向往之,奈何資質愚鈍始終不得入門,但一有機會還是會嘗試著讓自己讀一讀相關的書籍資料。近日偶見一本湯一介先生的《我的哲學之路》,遂本著向大師學習的想法借來一閱。

      百度介紹湯一介是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哲學史家、哲學教育家,為當代中國哲學界代表性人物之一。

      對湯一介先生的認識

      先生有著虛懷若谷的謙遜態度。外界對先生評價極高,而其評價自己僅僅是一名哲學工作者,至多算是“哲學史家”即研究歷史上哲學家的學者。在取得一定成就、已著作等身的情況下,仍講“就國學基礎和西學基礎而言,我們這一代學人總體上不如我們父輩一代人做得好。”這種在求知路上永不滿足的精神本身對我們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大師尚如此,何況我輩乎?

      先生有著深沉濃厚的情懷擔當。先生說“我真正開始做哲學和哲學史的研究應該說在1980年。這時我已經53歲了,但沒有氣餒,仍然希望能為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盡一點力。”正可謂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先生身上有著強烈的文化自覺,有著以弘揚中國文化為己任的責任擔當。他提出經濟全球化不代表文化全球化,正是多元文化并存世界才得以豐富多彩,并深入思考在當今世界乃至未來,如何更好挖掘中國文化精髓、以文化復興助力民族復興,為促進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地域與地域和諧,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劑世良方,這些都深刻體現了先生的視野和格局。

      先生有著一心為學的探索精神。先生說“我今后不能聽別人的,得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問題。”“活著就應該不斷地想問題,生活才有意義。”曾幾何時,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產生過懷疑和不自信,中西之爭、古今之爭延續至今。先生秉承中國文人的優秀品質,探討中國傳統哲學的價值所在,思考中國現代哲學的發展走向,關注當今人類社會存在的文化問題,倡導編纂《儒藏》、創建“中國解釋學”,研究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卻又沒有局限于中國文化、中國哲學自身,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觀點,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先生有著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做學問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既要“板凳坐得十年冷”,沉得住氣、靜得下心,也要獨立研究思考,另辟蹊徑、自成一家;既要能夠博采眾長、廣泛借鑒吸收,也要深入考究論證、善于批判揚棄。不下苦功夫、真功夫,沒有嚴謹求實的態度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是不行的。比如先生曾舉過一個例子,他在參加一個學術討論會時,聽到德國一個學者談及僧肇有《老子注》,后來經多方翻閱典籍和論證推理,得出僧肇未嘗注有《老子》的結論。從此過程可以看出為學不嚴難得真知。

      對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的感受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文明。

      中國文化、中國哲學承載著中華文明。文明的載體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哲學。從古之圣賢開始,中國人就開始在思考宇宙人生問題,提出了中國人獨特的認識和看法,經過一代代人延續傳承、發揚光大,形成了豐富的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無論是儒家的“天人合一”,還是道家的“崇尚自然”,等等,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向世人詮釋和表達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中國文化、中國哲學體現著民族品質。中華民族是最有韌性、最具包容性的,既有著自強不息的內在精神,也有著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我們的民族特性很好地體現在文化和哲學當中。中國文化、中國哲學既沿著自己的軌道向縱深發展,從歷史上看,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即先秦諸子百家、魏晉南北朝、“五四”運動,越是在社會大變動時期,越是能激發中國人的思考探索;同時,中國文化、中國哲學也善于借他山之石拓展廣度、豐富內涵,我們曾利用幾百年的時間消化吸收印度佛教將其中國化,也使之與傳統的儒道等互補互融,近代以來,我們又充分借鑒西方文明的有益成分,結合中國實際,運用中國智慧發展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包括馬克思主義。可以說中華文明是古老的,也是常新的;是自成體系的,也是開放包容的,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始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也是我們的民族能夠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彰顯著中國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文化、中國哲學是立足于中國土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傳統、價值體系、精神特質。比如,西方哲學曾長期存在“天人二分”,我們則更強調“天人合一”;西方看重個人化,我們則常講普遍和諧(即自然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自我身心內外的和諧),等等。這些與西方不同的思想對于穩定社會、規范秩序、推動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當前,中國文化、中國哲學正處于中西融合、古今交會的新的轉型期,中國發展也處于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產生新思想新理論,也能夠產生新思想新理論。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需要把握蓬勃發展的重要機遇,為解決世界發展和人類社會問題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提出更多中國方案、提供更多中國智慧。

      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凝聚著無數心血。湯先生在書中介紹了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發展的基本脈絡,從中可以看到,文化的發展,文明的延續,靠的是戮力同心、接續奮斗。自古以來,中國學人、前輩先賢、仁人志士都有著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生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情懷,有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精神,有著“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學”的追求,從孔子、老子、墨子、韓非子、孟子、莊子,到何晏、王弼、郭象、向秀,再到程朱陸王,以及近代的熊十力、張東蓀、馮友蘭、金岳霖,無數的先賢為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的發展貢獻出智慧和力量,才使我們今天能夠享有這么龐大的思想寶庫、享受這么豐盛的文化盛宴。

      中國文化、中國哲學飽含著人生智慧。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特別強調普遍和諧、內在超越,有很多立身處世的至理名言。人類已經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現在是信息革命,將來還會有生物革命或者其他什么樣的革命,科技手段的發達雖然使物質非常豐富并將更加豐富,但由于不關注自身內在也致使精神上貧乏,出現了信仰真空、道德危機、社會冷漠、心靈孤寂、身心失調、焦慮焦躁等等問題日益凸顯,追求物質利益物質享受并非是人生唯一目標。靜下心來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學會調節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懂得如何實現個人身心和諧,也是十分必要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求達到往圣先賢的境界,不求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只求不迷失自我,做一個精神富足、真誠真實、安貧樂道、寬容有愛、有益社會的人足矣。

    【《我的哲學之路》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繪畫之路作文08-11

    我的書法之路作文09-19

    我的舞蹈之路作文08-23

    我的學藝之路作文09-16

    我的鋼琴之路作文09-28

    我的書法之路作文03-17

    我的學藝之路作文04-16

    我的美術之路作文05-28

    我的鋼琴之路作文05-26

    我的“鋼琴”之路作文05-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视屏一二三四区 | 日韩在线中文天天更新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另类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