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國的興衰》讀后感1500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國的興衰》讀后感15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國的興衰》這是一部廣泛論述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歷史的宏偉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國興之盛衰,成敗得失的經驗教訓,強調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經濟力量是軍事實力的后盾。大國的興起,起于經濟和科技發達,以及隨之而來的軍事強盛和對外征戰擴張,大國興衰,衷于國際生產力重心轉移,過渡侵略擴張并造成經濟和科技相對衰退落后。
保羅·肯尼迪認為一個大國的成就,既不在于與過去比較獲得多大進步,也不在于其當前擁有的財富和力量,而是取決于鄰國的橫向比較和其在國際社會中所處的地位。這個觀點與孟子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有相似之處,都強調競爭的重要性。在《歐洲的奇跡》一章中,這個觀點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為什么近代歐洲可以脫穎而出?正是由于歐洲各國長期存在的競爭關系,如軍備競賽,殖民地爭奪。一個國家興起了,另外一個緊緊跟上,幾乎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這使得歐洲國家們得以保持前進。反觀《明朝的中國》一章,中國閉關自守,自認為是大國強國不需要發展,內部抑制商業的競爭性,在安穩的天朝舊夢中漸漸衰敗。因此,競爭是復興的源泉,閉守則是衰敗的土壤。中華民族的復興,競爭是必要的。
中國的復興,競爭對手很多,鄰近的日俄,印度,世界范圍的歐美。簡單地從經濟競爭而言,其中每一個經濟體都是對世界經濟起舉足輕重作用的。如西諺所講"與高手過招的時候,弱者也會變成高手"。更何況,我們不是弱者。因此,中國的大企業應該做的不是守著國內市場,依靠排擠競爭的壟斷來牟利,而是走出去,與外國企業進行競爭。同時,也應該改變國內市場由某些大型國企壟斷的局面,扶持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如今中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不斷深化,對于競爭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
從經濟方面來講,無論是馬克思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還是保羅·肯尼迪的"經濟與戰略之間的相互作用",都看到了經濟對一個國家興起的重要性。就以《大國的興衰》中《財政革命》一章為例,講述了西歐的荷蘭,英國,法國的"銀子優先"政策。以經濟實力為支柱,進行軍事擴張與商業貿易,最后先后成為強國。而對于當代中國經濟的描述,主要集中于《中國的平衡術》一章,比較詳細地講述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經濟,對于窮了一百年,而現在正處于復興階段的中國而言,太重要了。中國經濟主動融入世界,成為全球經濟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一來可以利用經濟收入,完善基建,增強國防。甚至支撐起整個國家未來的發展。二來可以在經濟上與世界各國聯系在一起。
大國的興起,軍事一直都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正如保羅·肯尼迪所說,"任何一個大國的勝利,或者另一個大國的崩潰,往往都是軍隊進行長期戰斗的結果"。英國有三次英荷戰爭、七年英法戰爭。美國有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有普奧戰爭、普法戰爭。日本有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軍事手段是獲得資源比較直接的方式。退一步來講,即使沒有對外戰爭,但積極的防御力量還是必須的。引用《大國復興》的一句臺詞,"中華民族是個熱愛和平的民族,但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又何來和平的保障?"例如中國海軍的索馬里護航,就是典型的軍事保障經濟。反觀近代中國,經歷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多場戰爭的失利,逐步衰落。落后的軍事實力連國家都保護不了,更不用說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了。
國家的強盛,每個人都有責任和業務。我們必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要我們大家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認準一個目標,這種巨大的正能量,就會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利益,冬天更感太陽的溫暖。我們每個人都更希望國家的強大。我們共同生活在這一片熱土上,所以我們應該也必須,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我們自己,努力工作。
【《大國的興衰》讀后感】相關文章:
垃圾債券的興衰與啟迪02-20
羊舌氏興衰原因探析02-27
興衰成敗說崇禎02-24
大國工匠作文11-03
大國崛起作文08-06
雅典的興衰和古希臘的反民主思想02-20
大國工匠精神作文04-11
《大國崛起》讀后感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