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共享金融:金融新業態》讀后感
《共享金融:金融新業態》讀后感
賀寧坡
《共享金融:金融新業態》一書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共享金融的理論探討,包括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共享金融的理論機制、共享金融的技術與制度。第二部分是共享金融的實踐考察,包括共享金融與金融基礎設施、共享金融與眾籌、共享金融與P2P網絡借貸、共享金融與供應鏈金融、共享金融與相互保險、共享金融與大銀行變革、共享金融與資產證券化、共享金融與區塊鏈。第三部分是共享金融的制度建設,包括共享金融的法律問題初探、共享金融監管體系的初步思考。
第一部分中,首先,作者以經濟學的視角介紹了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從供給方來看,個體經濟借助互聯網"云大物移"的技術使那些除了在技術條件上能夠以個體戶的形式存在,但由于交易成本過高,不得不以企業的方式提供產出的產業之外所有的產業都可以以共享的形式提供給市場。從這一點來看,共享經濟更多的出現在服務業,而非大規模的工業產業。從需求方來看,以買為主的消費觀念正逐漸轉變為以租為主,共享經濟提供了這種"使用權"產品而非"所有權"產品,更好的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共享經濟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經濟增長。其次,作者從網絡基礎、表現形式等方面介紹了共享金融的理論機制。印象較深的是作者提出的共享金融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基礎設施共享、眾籌(crowdfunding)、網貸(p2p)、供應鏈金融、相互保險、財富管理和區塊鏈主導的共享金融。第三,作者從面臨的挑戰、背后的技術與制度動力、從互聯網金融到共享金融等方面介紹了共享金融的技術與制度。
第二部分中,首先,作者介紹了金融基礎設施包含的內容,即支付體系、征信體系、統計和會計標準體系、信息化和標準化管理體系、風險識別計量檢測評估報告標準體系、法律和監管體系。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關于支付清算體系的共享式支付清算服務平臺建設,類似于我們的財務共享中心。其次,作者介紹了眾籌模式在國內外發展的情況。眾籌涉及三方面的主體:資金供給者、資金需求者和資金中介,在中國的發展模式主要有股權式眾籌、債權式眾籌、獎勵式眾籌、捐贈式眾籌和"團購、預購"等商業運營模式。與非法集資區別的兩條主要紅線:一是是否公開發行,對不特定對象發行;二是發行對象是否超過200人。第三,作者介紹了P2P網絡借貸在國內外發展的情況。第四,作者介紹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情況。作者在基于共享金融視角的供應鏈金融發展前景中提出,未來可以共享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共享技術、品牌,共享資源。蘋果公司和國內的小米公司正在積極實踐。第四,作者以工商銀行為例介紹了在共享金融沖擊下大銀行變革的實踐。印象較深的是作者舉例,諾基亞末代總裁奧利拉在同意微軟收購的發布會上的講話"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們輸了".第五,作者介紹了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情況。企業證券化和資產證券化有本質的區別,企業證券化是假設企業會永續經營的前提下在企業資產負債表右邊進行的一種融資行為,資產證券化,則是對資產負債表左邊進行融資,其核心是盤活存量資產。銀行業資本回報率=存貸息差*資產周轉率*杠桿率,所以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提高資產周轉率有很強的動機。最后,作者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對共享金融的影響。區塊鏈1.0時代,以比特幣為代表。區塊鏈2.0時代,人們開發了能夠自動執行合約條款的計算機程序,以以太坊智能合約為代表。區塊鏈3.0時代,人們可以把屬于自己的土地等資產做為數字貨幣的錨定資產,從而發行自己的私人數字貨幣,貨幣將數字化,同時具有其他屬性,例如眾籌發行的數字貨幣,實質上是貨幣與股權的結合物,貨幣有了股權的性質,股權有了貨幣的流動性,這樣,投資者和創業者不需要固守股權,只要擁有一部分自己發行的貨幣就有足夠的回報,這樣的未來,有點腦洞大開的感覺。
第三部分中,首先,作者從共享金融帶來的法律挑戰、刑事司法邊界問題、監管層面的合法合規問題、投資者權益的特殊保護問題等方面對共享金融的法律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債權式眾籌陷入非法集資的風險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資金池模式,二是不合格借款人導致的非法集資風險,三是龐式騙局。以眾籌為例,我國原有的監管模式是,銀監會負責P2P行業,證監會負責眾籌行業,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第三方支付監管,使得監管體制很難適應共享金融環境的創新。關于投資者權益保護,主要存在以下風險:投資者準入門檻的風險、投資合同欺詐的風險、信用風險、資金流風險、籌資金額風險。其次,作者通過共享金融監管的必要性、監管的目標、監管體系的探索等方面提出了關于共享金融監管體系的初步思考,同時對現實中已有的兩種共享金融典型模式(P2P網貸和股權眾籌)的監管提出了建議。關于必要性,提出了個體行為的非理性(過度自信、判斷偏差、羊群效應、損失厭惡)、集體理性和個體理性的非一致性(例如,股市大跌時,個體贖回基金)、平臺的道德風險(中介平臺利用信息優勢非法獲利)等原因,關于監管體系,提出了加強平臺監管、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行業自律、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建立第三方評級機構等內容。
讀完全書,還有兩點體會。
一是關于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
二是關于會計職業與金融的關系。盡管不同的公司由于資金管理而對財務部門的設置有所不同,但會計職業天然的離不開金融,這不僅是因為會計的借貸歷史上就來源于銀行業,更重要的是會計人員未來的轉型發展更加離不開金融,會計人員要轉型,一定要能為公司直接創造價值,一是像事務所一樣通過自身的專業勞動完成本職的賬證表等換取工作報酬;二是像投資銀行一樣通過金融工具為企業賺取超額收益(或更經濟的融到資金)。
【《共享金融:金融新業態》讀后感】相關文章:
新業態調研報告11-03
金融的實習報告06-09
金融品牌口號12-12
金融實習報告02-19
金融實習報告02-14
金融工作計劃12-28
金融公司實習報告06-10
金融專業的實習報告07-05
金融求職信11-03
金融專業簡歷英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