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治安專業培訓有感——對智能和創新的思考
治安專業培訓有感——對智能和創新的思考
作者:朱棟
近期,我和兩百余位治安專業的戰友參加了省廳晉督培訓班,得以再次回到母校聆聽了恩師的教誨。看著鬢角已是斑白的老師,依然講授著引領公安發展潮流的前沿理論和業務知識,一時間心潮澎湃,不時又有被點醒的感覺。聽著幾十位老師的講述,數據、智能、創新不斷被提起,我的思維被放飛開來,不停地暢想著、思索著,未來會怎樣,我該怎么辦。現將零星筆記和思考心得整理如下,其中一些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人工智能的發展將釋放大量警力。2017年4月,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GO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柯潔,柯潔賽后落淚,但這已不是機器人第一次在棋場上戰勝人類。可以預見,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備和計算機“算法”的完善升級,大數據將進一步釋放能量,人工智能的“智慧大腦”將在很多領域超越人類變得更加聰明。所以說過去的工業化,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而未來的數據化,我們則把機器變成了人,甚至超越人。最近我閱讀了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一書,其中關于人工智能的闡釋比較深刻,有興趣的的話大家可以閱讀。
(一)“數據時代”深刻影響公安工作。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將對公安工作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下面請大家拿出手機在微信中搜索“別松手我們要穿越了”,看一段廣東公安制作的視頻。視頻開頭我們可以看到指揮中樞機構就設立在“情報中心”,整個視頻貫穿的是“情報主導警務”的理念。互聯網+物聯網,最終可以實現萬物互聯并讓公安的觸角無處不在,再加上足夠大的數據支撐和足夠先進的“算法”,會造就一個更加“智慧”的公安指揮系統,到了那一天,具有人工智能的指揮系統將代替民警做出更加科學的判斷和決策,比如在防范領域,它能夠科學部署警力,告訴你幾點幾分到哪個區域去巡邏、巡邏防范的是哪一類犯罪,它也能科學發出“犯罪天氣預報”,指導民眾在不同的節點、不同的地域范圍防范不同種類的犯罪,真正實現“有效制止犯罪在發案之前”的精準防范。
現在,美國一家公司研制出一套人工智能的培訓系統,老師就是機器人,他會實時采集人的肢體的各種反應并轉化為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進而調整培訓的方式方法,讓你在輕松愉悅中學習。那么,我們暢想一下不遠的將來,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也將在公安窗口服務和偵查審訊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個戶籍、醫療、就學、就業等各單位各方面信息共享共通的數據庫支撐下,一臺和數據庫連接的公安智能機器人,只需要掃描一下你的指紋,就可以精確判斷是不是可以為你打印一本護照、一本戶口本。而且有專家預測,15到20年后,機器將在更大的范圍內替代人類,也許到時候窗口單位的同志們都可以解放了(一笑)。
(二)“數據主義”改變價值觀念。通過以上內容大家可以看到,“數據”這個最基本元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目前數據背后所流行著的是被稱為“數據主義”的一種理論。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不流通的只能叫做信息,流通起來的才能成為數據,我覺得這個定義可以讓我們窺見公安信息化建設和大數據時代的公安云計算建設的不同之處,當然,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果又成為了現在云計算建設的基礎,但是個人認為大數據時代內在要求是進一步打破部門和部門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因為只有擁有更大的數據支撐,人工智能才能作出更符合規律的分析和判斷,這一時代發展的潮流也提出了新時期公安科技建設的任務和方向——打破信息壁壘,實現部門間、單位間、地區間信息的互通共享。數據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轉化為計算機中的數據,就像圖靈用“0和1”在計算機中表達萬物,而且只有被共享的數據才有價值,打個比方說你寫了一篇文章,如果沒有被上傳、分享,即使寫得再好也沒有價值,在這種觀念之下,一個“內秀”的人可能是不被認可的,而一個能貢獻更多有價值數據的人,被認可的可能就更大。
二、創新為改革提供不竭動力。在推動改革過程中,一項創新就可能成為某個領域改革的突破口。西方有位學者說:“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只會使世界發生從1到N的改變,增添許多類似的東西。但是每次我們創造新事物的時候,會使世界發生從0到1的改變。當然,照搬他人的模式要比創造新東西容易”。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社會更加呼喚創新,公安機關也將更加呼喚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一)呼喚T字型“創客”。T的一豎代表在某個領域有深入的研究,一橫表示能夠與來自其他領域的專家合作----他們能夠很好地了解自己專業領域外的東西。有專家認為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在于合作與共享,國家的大部制改革將相似職能部門合并,這種合并的目的除了明確職責職權之外,還在于實現1+1大于2的效應,這要求挖掘個體潛力的同時要強化配合與共享機制。由于警力不足,我們提倡培養“一警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但是用互聯網思維看,“多能”中必須有一項“專能”,因為越來越便捷的合作共享可以彌補你的短板和不足,例如一位社區民警,他必須“多能”——社區警務的業務都要明白,但更要有他的一項專能——他可以是調解糾紛的專家、可以是居民區安全防范的專家、可以是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專家,由于他專注一個點,幾年甚至十年磨一劍,即使不成“專家”也成為了“專才”,設想全長清區每一個社區警務室就住著一位專家,彼此用創新成果補足自己的短板,優勢得到互補,這將是多大一筆公安財富啊。公安內部要合作,公安和外部更要加強合作,一項改革或者創新到達“臨界點”的時候,外部力量的注入可能就會引爆這個“臨界點”,記得在大學路派出所工作期間,公安機關和高校之間的合作就開啟了社區工作的一個新局面,高知人才和大學生群體的參與,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也打開了開展社區警務的新思路。
(二)呼喚“新工匠”。自從春秋時期一代改革家管仲劃分出“士農工商”以來,工匠在我國的地位并不高,人們談論成功時更多的是如何升官發財,但是,我們也看到在歐美等國工匠可以與企業家、科學家一樣的偉大、一樣的受人尊敬,而且收入很高,這一點從外國匠人到美國的移民政策中可以看出。現今,我國重提“工匠精神”,我覺得這種精神不僅存在于制造業匠人的身上,凡是那些在平凡崗位上把工作做到極致的勞動者都是這一精神的“代言人”。隨著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日益公平,在享受豐富物質成果的同時,我們的精神追求應當更加高尚,人們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化,小學生的理想可以不是成為科學家,可以不是成為富翁,可以不是成為大官,他可以是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普通人,但是他依然能夠贏得社會的認可和人們的尊重,我想新時期的公安民警應當具有這樣的精神,那么,我可以從一件小事做起,并把它做到極致,基層的、平凡的崗位并不妨礙我活的更加“精致”,而“匠心”可以成為民警的一種工作生活追求,那些“匠心”民警會成為我們身邊的榜樣。
(三)呼喚“深度”學習。創新植根于學習的基礎上,有人說學習是一個改造“假設”的過程,因為我們的決策和創新都是源于一個個“假設”,如果這些假設越來越正確,那么我們的決策和創新就會越來越好。在海量信息及時獲取的時代我們拼什么呢?早期,掌握知識越多的人越吃香,表現為大學生越來越吃香;互聯網時代來臨,知識大爆炸,掌握知識越快的人越吃香,表現為像快速模仿美國“fackbook”建立起來的人人網迅速成功;發展至今,面對形形色色的微信公眾號,在大家都獲取“碎片知識”的時候,要想脫穎而出更加呼喚“深度”學習,原來我們說“知識改變命運”,而現在可以說是“認知深度改變命運”。如何深度學習,號稱“中國最會學習的人”的成甲提出了“臨界知識”的概念,這里給大家賣一個關子,有興趣的話諸位可以閱讀成甲的《好好學習》一書。
感謝組織上給予的這次培訓機會,這次的培訓也讓我對老師更加敬畏,對知識更加敬畏,對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更加敬畏,身處改革和發展的洪流之中,如果我們依然抱守著陳舊的觀念和知識,不思進取、刻舟求劍,終將被歷史淘汰。最后,我想借用余秋雨先生《廢墟》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碾碎凹凸。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為廢墟是歸宿;更新的營造以廢墟為基地,因此廢墟是起點。廢墟是進化的長鏈......
【治安專業培訓有感——對智能和創新的思考】相關文章:
有關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通用13篇)01-06
智能眼鏡創新創業計劃書(精選5篇)04-29
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10-26
治安述職報告02-26
對幼兒游戲的觀察和思考論文(通用5篇)04-23
治安宣傳標語05-06
治安形勢分析報告11-03
不是思考的思考作文11-25
是人工智能還是智能“工”人作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