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讀后感>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時間:2022-07-24 16:33:1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一)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Z.H.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考CFA二級,那是一個關于金融分析師的考試,考的基本內容是現代金融常用的財務理論和分析技巧,共分三級,考到第二級的時候所有現代的理論和技巧基本也就包括了。雖然由于工作原因,我準備時間不足,與通過二級失之交臂,但自己也是對現代投資理論系統地學習了一遍,加上剛讀完MBA沒多久,所以覺得自己一下子可以去做投資了,信心滿滿。于是從薪水里擠出一小筆,打開選股軟件,準備按照考試當中所學到理論去做一個漂亮的投資組合,可是沒過多久我就泄氣了,因為看著這一排排的股票名字和代碼,我腦子里不斷地閃現各種名詞和數學公式,可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法讓我去做選擇。之后沒過多久,我就接觸到了關于巴菲特的這本書。

      市面上研究巴菲特的書不說上百種,也至少有幾十種,在投資領域巴菲特是被當做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對于選擇哪本書來了解巴菲特,我猶豫再三,通過書評、網評等等看了又看,才最終選擇了這一本,因為如果選的書不好,不僅浪費了買書的錢,最重要的是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全書正文267頁,對于研究巴菲特來說顯得薄了點,但畢竟不同于自傳,沒有那么多或杜撰或回憶的細節,而是從采訪者的角度來客觀解讀巴菲特和他的投資哲學。作為初步了解而言,這本書算是精品了,這一點從開篇的九篇推薦序也能看出來(我還是頭一次看到一本書有這么多推薦序的)。

      按照書中所敘,巴菲特本人倒是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無非是從小就比較聰明,喜歡和數字打交道,有做生意的頭腦,童年經歷了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磨難,使他產生了要賺很多錢的想法,成年后受教于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費雪以及查理.芒格這些金融分析和投資的開山鼻祖式的人物,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投資理念,而后創辦自己的投資公司,運用與現代投資理論格格不入的投資理念將區區幾千美金的資本金在25年的時光里增長到了250億美金,而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股股價是249,660美金,市值4,130億美金。

      可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著實與眾不同!之所以稱之為哲學,是因為他所展現出來的已經不是技巧和經驗,而是理念,而且這些理念所適用的也不僅僅是投資,對于我們如何規劃、執行、反思我們人生也是非常地有幫助。當然,巴菲特本人從來沒有這樣去宣揚過自己,他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別人的人生導師,而是我們這些學習他、研究他的人對他的解讀和和對他投資理念的延伸。這本書觸發了我很多的感想,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是對現代投資理論體系的再認識。現代投資理論有幾大主要理論基石,最主要的是早期的MM理論、后期的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理論APT以及衍生品中的期權定價公式B-S模型等。這些模型和理論的基本關注點就是風險和回報,它們對股價的歷史波動進行數學量化,比如用方差來代表風險,而后對市場上所有的股票進行研究,選出風險和回報一一對應的那些股票,剔除那些風險和回報不相對應的,然后在篩選出來的這批股票中盡量分散配置資產,達到一個最優化、風險最小的組合,這就是CAPM的基本原理,而對于不同市場之間運用“一價原理“ 進行配置來防止套利,這就是APT,最后隨著近代金融工程將衍生品引入市場,人們多了對沖風險、賺取超額利潤的機會,于是在基本的股票買賣的基礎上進行期權期貨以及其它衍生品的交易,于是就有了B-S模型。可以看出,盡管這些理論越搞越復雜,但基本的理念就是把風險分散,盡可能多方面地配置資產,也就是所謂的”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可是,巴菲特不是這么想,他認為這些高深的數學理論在把這些作者推入象牙塔的同時也擾亂了人們的思維,使得人們無所適從,更使得人們越來越只懂得關注數字,而不是數字背后實實在在的企業。巴菲特所使用的分析方法看上去其實很簡單,就是一些基本的營收變化、成本變化、庫存變化、稅后利潤、留存利潤、現金折現等等,還有就是秉承”一美元留存利潤要產生至少一美元新利潤”的原則,而這些方法幾乎是所有學習金融或者商學院的畢業生都明白的。在這基礎之上,巴菲特著重看企業本身,看企業的歷史、所處行業的情況、企業管理層的能力和態度等等,他會像這家企業的擁有者一樣去觀察企業的方方面面,得出自己的結論。事實證明,這樣實實在在地選出來的企業不會令投資者失望,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在長周期角度來看會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這就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資“理念。反觀大多數投資經理所持的現代投資理論所暗含的意義是什么?就是“懶人心態” 和“投機者“心態的”分散投資“理念,因為地球人都知道,如果把手里的錢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那么總會有”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結果,那也就沒什么必要去辛苦地看每家企業的情況,大不了讀一讀財報,關注一下相關的新聞,人云亦云地調整一下籃子里的不同股票的比重,然后安心地去打高爾夫球。可是這樣一來,經理人貢獻的智慧就非常有限,對于投資對象獨到的判斷就沒有體現,那么最后所獲得的回報也就平淡無奇。(也許以后AI可以替代這類投資經理人)

      第二是對長期和短期定義的再認識。投資是追逐金錢的游戲,而金錢挑逗著我們的神經,使得我們心煩意亂,急切地想把它抓在手中。這就對人的耐心提出了挑戰。雖然在股市上我還是個菜鳥,而且我也認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不要去準追短期利潤、不要受短期的波動的影響,但我還是覺得真金白銀地投資到一家公司里,幾個月或者半年之后怎么著也應該看一看它的股價變化吧,萬一有個大漲大跌呢?可巴菲特不這么認為,他相信他的”投資十二準則“,相信一旦經過理性判斷而選定的股票,就可以放在那里十年不用去管,甚至二十年,除非他要把它賣掉了。據說他的辦公室里都沒有電腦和股票報價器,只有電視機可以看新聞。這就是他眼中的”長期“。這些說起來簡單,可真正做起來就太難了,人畢竟是受欲望控制的。看一看華爾街的歷史,多少年都是”boom and bust“的循環重演,貪欲支配著眾人,厭惡風險、”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birds in the bush“, 有誰在眼前的既得利益面前可以輕易走開而去冒險期待未來更大的收益呢?在這一點上,不但是在投資領域里的巴菲特,在其它眾多有所成就的人們身上都得到了印證,那就是用理性戰勝人類自身追逐短期結果的思維缺陷,從而取得眾人無法企及的成績。這也是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希望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我可以克服自身的短視行為,用理性做出正確的選擇,并用踏實的行動踐行這一條將眼光放長遠的做事原則,最終可以有所成就。

      第三是對快樂的再認識。對于早已坐擁金山的巴菲特而言,物質享受似乎無異于普通人。他仍舊住在1958年的老房子里,開著老款的車,他對錢的態度是”并不是我不喜歡錢,而是我喜歡看著它們增長“。可以看得出,他對于投資這件事情本身是樂在其中的,而不是這件事情所產出的金錢。這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在現代社會實在難以找出不被金錢驅動的行業和人。喜歡財富無可厚非,喜歡物質享樂同樣也無可厚非,但是在追逐快樂的過程中的人們卻有著千差萬別。無容置疑,對一件事情的全情投入帶給人的持續終身的快樂是那種依靠物質和外在帶來的短時間的刺激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然而,全情投入太難了。世界這么大,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又在不斷變化,如何找到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情并抵御住外界的誘惑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我想別無它法,唯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般事、聚萬家才”一途!

      不受條條框框、不懼權威、遵從內心,找到真正的快樂并全情投入,不被短時誘惑所困擾,我不是巴菲特,但我可以學習他,我也不用成為他,我只需要成為我自己,快樂地、認真地生活就好!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二)

      林家能

      《巴菲特之道》是我第一本投資類讀物,讀完后感悟很多。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投資導師,教授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的智慧,尋找被低估公司價值的股票,通過財報分析公司好壞。俗稱撿煙頭,就是煙快吸完,還有最后一點拿起來吸一口過過癮就扔掉。

      后來巴菲特遇到費雪,費雪教他集中投資和價值投資法。不過與巴菲特之前導師本杰明·格雷厄姆不同的是,費雪提倡的是看企業的運營、管理層、發展前景然后再結合公司財報來投資。后者更看重公司本身,就像巴菲特說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買股票就是買一家企業,而你就是一家企業的主人。

      所以說沒有可能企業的CEO會隨便買賣自己所持有的股份,經常見到就是很多大公司想并購創業公司,給出很高的收購價格都不愿意被收購。比方說之前有一家Shapchat創業公司,Facebook用高達30億美金來收購,創始人都不愿意被收購。一旦你確定要投資這家公司,絕對不能立馬賣掉,不然就是投機者而已。

      這書講了主要有兩大塊,財報分析和如何看企業。財報可以看清一家公司的運營狀況,而看企業是最主要的環節,因為有些好的企業被低估了。它的價值低于股票價格時,最好立馬買進持有,一般這機會都是很少的,看見一次就珍惜一次。

      投資一定要先前做好準備,絕不能投資以后再做功課,一旦投資了一家差的公司時間越久,無非就是放大自己的損失。隨便買不懂公司的股票等于拿著火把走過炸藥房,運氣好沒事,不過次數多了難免會中彩。

      而另外就是理性、耐心、時間這三點,理性可以說巴菲特的“秘密武器”,巴菲特說過:“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有不少人就是看熱門股一直瘋漲,以為會一直漲上去,結果自己一買就一直下跌。本人我自己也中過彩,不過金額小到沒什么關系,這就是人性的貪婪。

      耐心和時間是投資重要基石,價值投資大家都知道是持有數十年,如果是好的企業最好是“永遠”。那些想通過短線交易股票來發財,結果不過就是收益率降低的同時,甚至還虧損,每次交易費用都會交易所拿走一部分,你投資的基金又拿走了一部分,到你手上分到就非常少了。

      吳軍老師說過一句話,《巴菲特之道》是一本好書。如何沒有理解好結果就是放大自己的損失,投資是門藝術而不是一門技術,買股票就是買一家公司,說多少次都不過分。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三)

      危機中的投資之道

      馬學進

      導讀:沃倫·巴菲特歷經了六十年的磨礪,雖遭遇無數次的挑戰,卻依然繼續演繹著投資的神話。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他超乎尋常的投資成就?羅伯特·哈格斯特朗的《巴菲特之道》(原書第3版)透徹地為我們解讀和揭示了20世紀投資巨人們成功的奧秘和投資的經典案例。對于從事資產管理工作的我們而言,用坦誠、理性等優秀的品質來自律,學習大師們如何在危機中進行投資,以史為鑒,在面對危機時才能更加冷靜客觀地作出投資決策。

      1、關于理性

      理性,妨礙投資成功的很多障礙與人們的情緒有關,市場有效假說理論失靈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資者很少滿足于客觀理性的標準。巴菲特對情緒感染具有絕對的免疫力,當事情變好時,不會喜形于色,當事情變糟時,也不會嘆氣沮喪。

      解讀:大多數人在股價上升時變得自信、興奮、貪婪,他們不是變現獲利,而是去追逐贏家,買入更多;相反在股價下跌時,他們變得郁悶、恐懼,他們不是買入,而是打折拋售,爭相逃命。而巴菲特具有非常完善的人格,情緒不為市場左右,這一點,市場中絕大多數參與者都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知易行難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市場起伏、公司變化、利益攸關而產生情緒波動,這方面需要長期修煉。

      2、關于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特立獨行,杰出的投資者會反潮流而動,能夠堅持備受煎熬的狀態直到最后的勝利來臨。巴菲特善于逆向投資,他甚至陶醉于此。他觀察到高收益債券(垃圾債券)有時被標出鮮花的價格,有時被標出雜草的價格,他曾經說過:“我更喜歡他們被標出雜草的價格。”

      解讀:隨波逐流在市場較好時有一些收益,但一定無法取得卓越業績,而市場不好的隨波逐流容易招致虧損,不過大多數人因為從眾心理會隨大流。要獲得卓越的投資業績,(www.baimashangsha.com)一定是和多數人不一樣的,經常需要逆向思考。有時候僅僅與眾不同也是遠遠不夠的,你還需要懂得別人在做什么,懂得他們為何不對,懂得應該怎樣去做。

      3、注重能力圈范圍

      不關心短期股市的走勢如何,強調公司內在價值和公平安全的價格。注重能力圈范圍,從不投資于能力圈之外的公司,巴菲特指出,在40年生涯中,12項投資決策的結果使他與眾不同。

      解讀:重大的投資決策,平均幾年才有1次。正如巴菲特所說,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上謹慎打孔,一生不需要打多少次孔,就能決定人生走向。而重大決策無一不是建立在嚴謹調研的基礎之上。有個小例子可以說明。早在1950年,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時,他的老師格雷厄姆就是蓋可保險公司的董事。一個周末他獨自前往華盛頓特區去拜訪公司,他敲開了公司大門,見到當天唯一當值的經理人—戴維森(維森后來在1958年出任董事長,并領導公司至1970年)。巴菲特提了一系列問題,戴維森用了五個小時,解釋公司的與眾不同之處,這樣的單聊方式也是菲利普·費雪特別推崇的。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的調研,對蓋可和保險行業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不夠深入;后來投資且控股了多個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高管也教會巴菲特深入理解保險行業內在的運行規律。1976-1980年,巴菲特在蓋可保險發生經危機時不斷買入,持有蓋可1/3的股票,蓋可保險成為巴菲特投資組合中的最大持股,到1980年,這些投資升值123%。巨大的收益還在后面,1980-1992年,蓋可保險公司的市值從2.96億美元增長到46億美元,蓋可作為巴菲特一直持有的公司,成為巴菲特早期的經典投資案例。

      4、對公司管理層的考察

      伯克希爾購買的企業,必須由巴菲特欣賞、信任和具有競爭力的管理層來管理。“道不同,不相為謀,無論企業具有多么誘人的前景,與壞人打交道做成一筆好生意,我們從來沒有遇見過。”當巴菲特考慮一只股票時,他會盡可能多地考察公司的管理層,他特別看重如下三點:

      1)管理層是否理性?

      2)管理層對股東是否坦誠?

      3)管理層能否抗拒慣性驅使?

      巴菲特給予的最高評價,是管理層像公司的主人一樣行為和思考,他們會做出理性的決策以提升股東價值。巴菲特也高度贊揚那些負責、坦誠和充分報告股東的管理層,他們不盲從同行。

      解讀:管理準則是考察人的因素,作者引用“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成語來形容投資者與管理層的關系,非常貼切。A股市場也能見到一些不誠信的管理層,有的一貫喜歡說大話,有的在需要資本市場時便極力鼓吹并釋放公司業績,不需要資本市場時就不理會溝通和調研的需求,或為了低位推出股權激勵刻意放大負面因素壓制股價。上述各種不誠信的行為,容易導致投資者對其喪失信任。巴菲特考察管理層有3個角度:理性、坦誠和不盲從,都是優秀管理層必須具備的素質。而巴菲特的重要導師菲利普·費雪著重考察公司的重要因子包括:1)管理能力要超越平均水平,在現有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潛力發揮到盡頭時,會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服務驅動銷售的增長;2)忠誠可靠,擔負起信托責任,考察的方法如,面對困難是否能開誠布公;

      3)創造良好的勞資關系,員工們應該發自內心地感覺公司是個工作的好地方,干部應該明白職位的提升是基于能力、而不是上層的偏好;4)管理者的深度,CEO是否有一個有能力的團隊,是否能授權下屬運營部分業務。

      不同于公司定期報告披露的經營情況,這些一般都有客觀的數據和資料,而對管理層的考察多通過與管理層的接觸和對話進行,“聽其言觀其行”,有投資者主觀感受在里面。管理準則要能實施好,需要與企業的管理層多接觸,不但是指多個企業的管理層,而且要接觸一個企業的多個管理層,因此,需充分把握各種調研機會。

      5、坦誠是管理層最重要的品德

      巴菲特高度贊揚那些能全面、真實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的管理層,他們承認錯誤,也分享成功,對于股東他們開誠布公。巴菲特還稱贊那些有勇氣公開討論失敗的管理層,每個公司都會犯錯,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太多管理層愛夸大其詞,而不是誠實溝通,他們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損壞大家的長期利益。在伯克希爾的年報里,開誠布公地討論財務狀況和管理表現,無論好壞,這些年來,巴菲特承認在紡織業和保險業遭遇的困難,以及他自己的管理失誤。

      解讀:巴菲特對管理層的品德非常重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坦誠,因為任何管理者都會犯錯,包括巴菲特自己。大多數人都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覺得這樣會損害自己的聲望,因此對錯誤避而不談,當別人指出時,也百般狡辯,這在我們調研公司管理層時屢見不鮮。A股投資者通常也不會當面指出管理層的失誤,一團和氣,助長了管理層文過飾非的風氣,他們以前的故事沒有兌現時,會給投資者描繪新的故事。巴菲特在坦誠這個品質上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對伯克希爾這個巴菲特的旗艦企業,巴菲特也承認當初收購這家最初的紡織企業是個錯誤,經營多年后也無法阻止紡織業衰退這個現實,后來伯克希爾才轉型為投資控股公司。

      6、對重點投資的思考

      認真思考一下重點投資方法包括哪些內容非常重要:

      1)在你沒有將股票首先考慮為一個企業的一部分時,不要進入股市。

      2)準備好勤奮地研究你所投資的公司,以及它們的競爭對手,以至于達到一種狀態,那就是沒有人比你更了解這個公司,甚至這個行業。

      3)如果你沒有做好五年(十年更好)的時間準備,不要開始你的重點投資。

      4)做重點投資不要使用財務杠桿,一個沒有杠桿的投資組合可幫助你更快地達到目標,記住,在股市大跌時,一個意外的要求追加保證金的電話,會毀掉你精心設計的完美計劃。

      5)成為一個重點投資者需要適當的性格及價格特質。

      解讀:第2條提到,“沒有人比你更了解這個公司甚至這個行業”,這是非常高的要求,這是基金經理和研究員應該一輩子孜孜追求的目標。只有接近或者達到這個要求,重點投資才有保障。而真正理解一個公司甚至一個行業,僅僅閱讀財務報表是不夠的,重要一步是從熟悉公司的人那里多發現信息,用“閑聊”的方式進行調查,如果處理得當,能獲得大量有用的信息。費雪跟企業的顧客聊、跟供應商聊,他去找那些前雇員、顧問、大學里的研究員、政府里的上班族、交易協會的執行者、以及企業的競爭對手,盡管人們不愿意披露當下服務的公司內幕,但對于競爭對手的情況倒是毫不吝嗇。

      第5條,作者沒有明確指明成為重點投資者需要的性格和特質,但從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級投資者身上,我理解最重要的特質是百折不撓的性格和堅定的信仰。選擇投資的道路是辛苦的,只有堅定信念,迎接挑戰,熬得住寂寞,才能最終收獲投資的喜悅。

      投資高品質成長需要堅韌的性格,耐心的等待,敏銳的行業嗅覺和刻苦的努力。在危機環境中,更加需要用堅定的信仰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路,以投資大師的經驗為鑒,深入挖掘上市公司稟賦,才能發現真成長。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相關文章:

    巴菲特語錄10-21

    巴菲特投資名言08-23

    巴菲特投資名言08-23

    股神巴菲特的名言08-23

    巴菲特語錄12篇12-27

    治學之道08-17

    交友之道08-16

    《巴菲特傳》讀后感04-09

    《巴菲特傳》讀后感01-11

    有感于巴菲特的慈善風08-1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1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组 |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 |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 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