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章氏家訓讀后感
章氏家訓讀后感(一):重游西巖山
去年9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在"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推薦了《章氏家訓》, 并撰文指出,家是人格養成的第一課堂,家乃國之基,家和萬事興,大力倡導家庭的品德教育。
《章氏家訓》的創立者是五代十國的章仔鈞(868-941年),字仲舉,號彰良,福建浦城人,世稱太傅公,自幼勤奮好學,后出仕為官,深受百姓愛戴。其妻練氏夫人,943年,南唐軍隊進攻建州遇頑抗,城破后打算屠城泄憤,被練氏夫人勸止,全城百姓得以保全,后人尊其為"芝城之母".
現有全國所有章氏家譜記載祖先都是福建浦城,海內外200萬章氏都是他的后裔,所以說"天下無二章,祖根在浦城".
這次休假回老家浦城,在政府工作的大哥陪同下參觀憑吊了西巖山下的章氏祠堂,探究章氏一門為何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人才輩出的內在邏輯。
西巖山上有個東風水庫,水勢浩大,碧波蕩漾,兒時常會和幾個小伙伴到水庫游泳、釣魚、玩耍,后來工作在工行信貸科分管一家瓷器廠信貸,也常到西山下,自從90年代離開浦城外出謀生,有20年沒去過西巖山了。
浦城自古乃中原入閩唯一通道,經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的仙霞關、五顯嶺、魚梁嶺可長驅直入到達八閩,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公元900年,章仔均奉閩王命,把守福建北大門,軍隊就駐扎在西巖山下這支動脈上,"屢挫江南之兵,使七閩@得以保障", 保福建百姓 20余年免遭黃巢等農民起義軍、流寇、土匪殺戮。閩王曰"此壘可以獨當江南右臂,坐控二浙之沖".
經過一段田間小路,章氏祖祠功德院坐落在一片修竹林中,這里原為南峰寺,是太傅仔鈞公玄孫章得象少時讀書處。章得象官居北宋宰相后,宋仁宗敕封為章氏功德院,用以紀念與祭祀章仔鈞練夫人及十五子。
千百年來,這里一直是海內外章氏后裔向往的圣地,是章氏的尊嚴和先祖精神的集中體現。
在當地流傳著許多太傅公保疆守土,練夫人舍身救民的感人故事,這次在現場看到這些事跡仍心潮澎湃、熱淚盈眶,感動不已。
太傅公常戒其子孫說:"吾不幸生當亂世,是以為說諸子當以'仁'字為名,示其有志于仁也".
宋仁宗御賜太傅歸田詩
袖手長才世路輕,愛閑那肯戀榮名。
掛冠變欲辭丹闕,策杖還歸老浦城。
適意不論三仕喜,傳家唯有十分清。
林間雅趣知恬退,好向廉泉自濯纓。
大明成祖文皇帝御制練氏陰德傳詩曰:
曾將厚德結人心,豈料釀成報德深;
肯使一身同日死,全城寧與卻黃金。
又曰:
積德由來報在天,子孫榮顯自延綿;
一門積慶皆陰德,千古猶傳練氏賢。
《章氏家訓》是十大家訓之首,共196字,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育子孫后代知書達禮,勤儉節約,修身立命,遵紀守法,為家族爭光。 "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交游不患寡而患從邪",諄諄告誡后人要勤儉節約,夫妻忍讓,慎于擇友……等等,包含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神昏如醉,體解如癱",而如今"葛優躺"能流行說明世風日下,家訓中嚴厲批評了這種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的行為, 真是振耳聵聾,令人后背發麻,這對我們今天提高年輕人的精神面貌,發揚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有現實意義。
從章氏祠堂出來,大哥說章氏真是祖上有德啊,是啊,凡是都有一個因果,王石不也相信宿命?但是,我想參觀后應該更多的是使人在道德上的升華、心靈的凈化。正因為有道德高尚的先祖和代代相傳的家訓啟迪,章氏后人才能涌現出眾多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杰出人才,他們都踐行著章氏家訓"眼底有詩書"、"胸中存道理"的教誨。
臺北章氏宗親會會長章然在懇親會上書寫了"敦親睦族"字幅,他說:"這個‘族’不僅是章氏一個家族,更是中華民族".同樣,《章氏家訓》不僅是章家的家訓,也是我們大家的家訓。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推薦《章氏家訓》告訴我們,要發揚和繼承先輩們的先知哲理、道德模范,只有世代銘記這些做人的價值觀,明白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的傳統才能源遠流長,(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中華民族才能偉大復興。
附:
《章氏家訓》全文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防家兩字,曰盜與奸;敗家兩字,曰嫖與賭;亡家兩字,曰暴與兇。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公共之利。吃緊在盡本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喜張,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游不患寡而患從邪。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心昏如醉,體懈如癱,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為之羞,妻妾為之泣。豈可入我祠而葬我塋乎?戒石具左,朝夕誦思。
木樨
於廈門二0一六年九月四日
章氏家訓讀后感(二)
《章氏家訓》被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推薦學習,其推薦詞:正氣守德,代有人傳。
最近,我們單位利用當地廉政教育資源,組織黨員干部前往績溪縣瀛洲鄉,參觀學習章氏祠堂和陳列室,學習研讀《章氏家訓》。
績溪縣"西關古里",是舊時章姓族人居地,有眾多章氏先人的古民居遺存,除祠堂外,還有"職思堂"、"慎思堂"、"文承堂".
《章氏家訓》共196 字,主要內容為耕讀傳家,勤儉持家,忍讓安家,嫖賭敗家,兇暴亡家,不存猜忌,不聽離間,不生憤事,不專公利。其最核心的內容是耕讀和勤儉,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育子孫后代以知書達禮修身立命,遵守規矩為家族爭光。我不得不為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文化價值所折服。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教",有道是家和萬事興,足見家庭教育、家風、家庭氛圍對子孫后代、對我們和對國家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認真學習、研究、利用家訓,對于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自古以來,家是最小單元,國是億萬個家庭組成,通過家族宗祠建章立制,教化人們沿著家訓做人做事,恪守齊家、修身、立業、勸學、篤行的內在倫理,自然家風正、民風淳,墮落貪腐無處滋生。
"讀與耕、儉與勤" 是其《章氏家訓》的思想內涵和文化精髓,特別是我們在修身之道中最值得學習借鑒,是讓人們在物欲與精神追求中相生相克、此消彼長,只有讓生活處于勤奮求知和勤儉持家的狀態中,才能苦中作樂,品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才能避免物欲侵蝕。
在宗祠的照壁上拓印了一只貪獸,威風凜凜,是一篇章物化了的家訓,警示后人,物欲無限,唯有嚴防內心貪念,才是人生正道。
時下,我們有些黨員干部信仰迷茫、理想動搖、精神缺鈣,導致了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走向犯罪的深淵。嚴以修身,就是要把牢思想上的"總開關".然而,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而是需要付出終生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和長期修煉而成的。
"職思堂",其"以職所當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無 弍 爾心",以警示自己和后代,為官不能過分享受,以到忘記職責本分;為政要竭力而力,但又切忌肆意弄權。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堅持做到以廉正德,堂正做人做事。一是耐得住寂寞,才能經得起各種考驗,在利益面前不動心、不伸手、不動搖、不懈怠,真正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耐得住清貧,樹立為官"不言貧"的思想,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勤奮工作,不能把手中的權力作為個人致富的捷徑,真正做到不為名所縛,不為利所累;三是耐得住誘惑,要經得住形形色色的誘惑,過好人情關、親情關、情色關和金錢關,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不斷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
"慎思堂",其"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箴言的形式講述為人處事、修身治家之道,主張勤儉持家、不貪便宜、公平厚道、誠實待人、與人為善,戒勉子孫謙虛謹慎,忌為富而驕狂。作為黨員干部,必須堅持做到以責正行,做好人民的公仆。一是視人民為衣食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人民賦予了黨員干部的權力,但要常懷敬畏之心,清醒認識到手中的權利姓"公"、姓"民",不姓"私",要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時刻以人民利益為重;二是 要有擔當,敢作敢為,要真正的將為百姓做實事;三是自覺破除形式主義"花架子",清掃官僚主義"衙門氣",祛除享樂主義"懶散庸",杜絕消磨意志"奢靡之風",自覺遵守"八項規定"、踐行"三嚴三實",以清純簡樸、風清正氣的良好政治生態這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文承堂",其"以知書達禮修身,以志節之貴立品".昭示子孫后代勤奮學習,繼承先祖文化,并發揚光大。
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干部,"嚴以修身"就是要修好信念之身,修好道德之身,修好境界之身,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做一個忠誠、擔當、干凈的好黨員、好干部。
【章氏家訓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錢氏家訓》有感800字03-09
易氏源流02-02
蒙氏教育心得02-05
蒙氏培訓心得03-02
蒙氏教學心得03-21
蒙氏數學的教案12-31
蒙氏教學反思01-03
蒙氏培訓心得11-10
蒙氏教育理念11-03
《包氏父子》讀后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