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赴東陽市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赴東陽市學習培訓心得體會(一)
柏香鎮 任家斌
四月底,根據市委安排,我參加了為期五天的東陽培訓班。通過現場授課和實地參觀學習,進一步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東陽市地處浙江省中部,改革開放以來,東陽人克服資源匱乏(七山一水二分田)、交通區位優勢不明顯等不利因素,解放思想,超前思維,善于捕捉、把握和用好機遇,通過不懈努力,不僅贏得了"三鄉一城"的美譽,而且經濟總量躍居全國百強縣市。在學習中,我深深的的體會到東陽人強烈的求變圖強的進取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一、實現新一輪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解放思想是引領發展的一大法寶。東陽從"一無所有"到"無中生有",再到"無所不有",創造了橫店影視城拍攝基地。2015年,文化產業和影視業稅收高達15億。東陽的成功,關鍵在于思想的解放,在于敢于突破、敢于創新。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沁陽人為什么能抓住機遇、奮力而為,迎來了第一輪發展的先機?也正得益于思想的解放。特別是當時的沁北人,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資源倒逼,迫使一部分人走了出去,開了眼界,從思想上打破了條條框框的束縛,創造了"十八羅漢鬧中原"、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縣市第四的輝煌。但是由于隨后我們固步自封,思想僵化,在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僅沒有完成產業上的轉型升級,而且砍掉了一個又一個傳統產業,也喪失了一次又一次的發展機遇。那么在當前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如何做好這一輪的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首要任務是思想上的進一步解放。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面對當前經濟運行過程中動力轉換、結構調整以及經濟下行的諸多壓力和挑戰,真正看清影響沁陽經濟發展的癥結所在,找準解決問題的突破點和著力點。
二、實現新一輪的發展,必須鍛造"工匠"精神,對既定目標鍥而不舍
不少同志也談到了東陽的發展離不開東陽人"工匠"精神。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僅僅是耐心、專注,對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更是對工作盡責盡心、認真負責。其本質首先是愛崗敬業,把工作不僅僅是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當作畢生追求的事業,一生孜孜以求,追求極致。
橫店影視城的起步發展壯大就是"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雖然橫店影視城起因于一次偶然的邂逅,但在投資過程中,也有過爭議,有過迷茫,特別是在投資數十億仍未見效的情況下,怎么辦?如果沒有徐文榮的執著,沒有徐文榮對干事創業的熱情,沒有徐文榮對橫店發展信念的堅守,就會半途而廢,就不會有橫店當前的輝煌。
反觀我們沁陽近幾年的發展,傳統產業或萎縮、或消失,支柱產業幾次興替,城市發展規劃舉棋不定。因此,在全市各單位和干部中必須大力倡導"工匠"精神。對企業來說,要克服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要有長遠眼光,注重產品的品質和靈魂,真正打造百年企業;對我們干部來說,對工作不僅要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更要做到愛崗敬業,對事關沁陽發展的要耐心、負責、執著,一以貫之,孜孜以求。
三、實現新一輪的發展,必須腳踏實地,真抓實干,依靠行動,實現夢想
通過學習對比,我們知道了差距,明確了努力方向。特別是去年八月份新的市委班子成立后,在充分調研、掌握情況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沁陽各項工作實際,提出了黨建統領全局、"4+5+6"的工作推進機制,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集聚區、財政金融建設和城市水系建設等方面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市委提出的工作推進機制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切合沁陽實際,緊扣沁陽人民福祉。如何把市委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關鍵在干。這就需要我們各級各部門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勇于奉獻,敢于擔當,以對工作高度負責、精益求精的態度,狠抓各項工作落實,以追求極致、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兢兢業業,扎實做好每一件具體工作,關注每一個細節,積少成多,確保市委既定目標的圓滿實現。
赴東陽專題培訓心得體會(二)
常平鄉 閆占明
通過赴浙江東陽參加為期一周的專題學習培訓,總體感覺,收獲很大、體會很深,既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學到了一些成功經驗,同時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進一步增強了加快推進我市各項建設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具體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思想要解放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解放程度決定發展的成度,大解放大發展,慢解放慢發展,不解放不發展。東陽之所以發展如此之快,關鍵所在就是思想解放,走出一條適合實際的發展路子(橫店鎮)。二是有一支作風過硬、群眾信的過的基層組織隊伍,充分發揮了戰斗保壘作用(單良村)。通過走出去看一看,回來后想一想,我們必須在思想上來一次大的解放、大的洗禮、大的飛躍。要樹立"少受條款制約、萬事都能辦通"的觀念,在具體的工作中解放思想,在難事中解放思想,在發展中解放思想。
二、敢于為人先
這次考察的幾個地方,不管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群眾,(www.baimashangsha.com)都散發著一種強烈的創業精神,敢想敢干,永不言敗。橫店人九十年代放棄了蠅頭小利換來了現在15億的年收入,專家將橫店集團的建立和崛起,作為東陽人搶抓發展機遇、敢于突破的成功案例。號稱"網店第一村"的雕刻小鎮,云集了全國各地的雕刻大師,這里的房屋全部由政府出資施工,商戶免費或低成本入住,小區內配套機構和服務一應俱全。這種政府提供創業平臺的產業"孵化器"發展模式,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要求。
三、善于招人才
橫店集團經過30多年的努力,發展成現代企業集團,依靠的就是人才。橫店集團提出了"用天下人,聚天下智"用高薪從全球聘請管理和技術人才,并建立了人才庫、研發中心,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靠人才突破、靠科技領先,從制造到創造的華麗轉身。
四、工作要爭先
對照先進找差距,提升標桿鼓信心。在下步工作中,我將結合常平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突破,把東陽經驗運用到發展當中,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力招商引資促發展。東陽經濟在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依然發展的這么好,從2013年以來每年以10億元的速度增長,2015年財政收入到達了80億元,一年一個臺階,這主要還得益于工業的強力支撐。因此常平下一步發展仍然要全力招商引資,在做好做優現有招商項目服務的同時,全力開展儲備項目和新謀劃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力促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確保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
二是謀劃發展"全景常平".橫店影視城的發展經歷了無心插柳、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三個階段,才有了今天的旅游、影視雙豐收,很多地方都可以被我們拿來借鑒,取長補短,少走彎路。首先是主動配合,服務好九渡水庫、西草公路、太焦鐵路等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并使之成為常平的"景點";其次重新規劃,布局丹河景區,謀劃推進丹河漂流、拓展訓練等項目,促進峽谷提檔升級;再次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爭取政策性資金,對轄區各村進行景區化改造。同時,利用本地抗戰遺址、舊村落、人文景點,挖掘其歷史文化資源,通過丹河景區的輻射帶動,逐步擴大休閑游到常平全境,建成景點宜游、歷史宜聽、度假宜住的休閑港灣。
三是扶持壯大特色種養。以現有專業合作社為基礎,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聘請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全面擴大薄皮核桃、花椒、蜂蜜、林下養殖等"常平山珍"的種養規模,引導發展山野菜、干果等特色農產品加工,利用景區這一獨特優勢,促進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創建。
【赴東陽市學習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赴廈門大學培訓學習體會08-18
大學赴培訓心得體會02-02
赴四川大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7-17
赴革命圣地——延安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7-17
教師赴山東培訓學習心得08-23
暑期赴南師大學習培訓總結08-19
赴上海學習心得體會03-26
赴山東濰坊學習心得體會08-18
赴河南考察學習心得體會07-17
大學赴培訓心得體會11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