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選老師《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精選6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1
最近看了《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如法好人。看完后感覺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責任之重。現(xiàn)在在學校里都在學習、頌揚弟子規(guī)的精神,可是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禮旭老師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好戰(zhàn)國的領袖走進孩子的課堂,告訴大家要學會友善,不要跟別人打架,哪個孩子會聽,他的話多么的蒼白無力。作為父母的我們可千萬不要做這個領袖。在蔡老師“人生怎樣才能幸福”這一課的開頭,蔡老師就講了這么一段話:“人生應該怎么樣才能幸福?幸福的'人生一定有幸福的思想觀念,你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才會有正確的行為,有正確的行為才會有正確的習慣,有正確的習慣就會有正確的性格,有了正確的性格就會有好的命運。你有好的命運,人生一定會幸福。所以一個人人生幸不幸福,根源還在他的思想觀念,所以能夠讓思想觀念正確,你的人生就扎下了正確的根基”。
那么怎樣的思想觀念才是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讓我們的下下一代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擁有幸福的人生?蔡老師在這四十集的講座中講得十分透徹。“諸位朋友想讓自己的人生幸福嗎?就好好的去看看,想一想,做一做!”我們要認識幸福,了解幸福,才能夠得到幸福的人生。聰明的人 他必定懂得無論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勿以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 為之” 。人心正則從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處,人心邪,則次情 縱欲,任意妄行,自必貽患無窮的道理。任何一種麼煉都是通向幸福 的寶貴經(jīng)驗,要從失敗中站起來。事不三思終會后悔,能夠忍讓自然 幸福而無憂。擁有幸福,需要多了解他人,社會、文化,愛國守法,干好本職工作,必定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我懂得作為父母自己的責任和任務之重大。這次有緣了解到通慧寺舉辦的家長與孩子共同參加的夏令營善舉,我和愛人本著一顆身教大于言傳的心想借此機會與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我兒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正屬于比較頑皮叛逆期。在此感謝樟樹市通慧寺給我們提供的這次機會,希望能有緣得到這次難得學習機會!將不勝感激!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2
就看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其中的第三十三集《教育孩子要以德為本》,我的腦海中一直浮現(xiàn)出中央十八大報告指出的;“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名老師,我感覺自己的責任還更重,看了蔡禮旭老師的講座,正如蔡老師說的',我們長輩要以身作則,要按照《弟子規(guī)》的次序做人,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就是從做人的根本道德“孝”開始。并要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從學習和生活的點滴做起。
在這個章節(jié)中講到我們做長輩的先要修好自己的德行,比如我們?yōu)槿烁改福瑸槿死蠋煯攲W生或者孩子指出我們的缺點。我們也要虛心接受,當你跟孩子承認錯誤,可能很多長輩會想,這樣我會不會像矮了一截?其實恰恰相反,當我們長輩真正有錯誤,比方說犯了《弟子規(guī)》哪一句,我們馬上跟孩子(學生)說;老師這里錯了,老師要改過,和你們一起學習,往往老師認錯的時候,在孩子的眼中能看到什么?看到對老師的尊重。所以,當一個人認錯那是德行“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所以,當長者主動修正,主動改過,也會帶動起整個團體都有勇于認錯的這種風氣。
蔡老師還講到了竹子的德行,讓我們舉一反三,從竹子的身上去悟到做人的品性。
總之,看了,聽了蔡禮旭的講座,受益匪淺。但是,自己身上還有諸多不足,希望來貴院再系統(tǒng)的學習,修正自己的壞習氣,以達到圓滿的弘法利生。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3
最近看了《幸福人生講座》,越發(fā)感覺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作為老師,責任之重,任務之重,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在學校里都在學習、頌揚弟子規(guī)的精神,可是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和作為老師的我們。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禮旭老師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好戰(zhàn)國的領袖走進孩子的課堂,告訴大家要學會友善,不要跟別人打架,哪個孩子會聽,他的話多么的蒼白無力。作為父母和老師的我們可千萬不要做這個領袖。
在工作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家長朋友向我“告狀”,說自己的孩子這一點不好,那一點不好,幾乎就沒有好的地方。我很不理解,老話說得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現(xiàn)在的'家長朋友這是怎么了?
我們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壓制別人,包括我們的孩子,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是人。我們都在想讓孩子圓我們的夢,可孩子就得放棄自己的夢,等他們長大做了父母,也會讓他們的孩子去圓他們的夢,這樣下去越往后的孩子越可憐,而我們是“罪魁禍首”。
我們應該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卻不多,這需要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和鼓勵。如果是違心的,孩子是會感覺到的,這樣的褒獎不如不獎。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當你要參加比賽或者演出時,不免有緊張的情緒,此時你就會在心里念叨“不緊張,不緊張”,可結果真的不緊張了嗎,不是!反而更緊張,因為你一直在暗示自己緊張。教育孩子也同樣,你整天說他的缺點,“啊,你看你這不如誰誰誰,那做的不好……那孩子就在你整天的這些“不好”的暗示下生活,孩子心理得到的是“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就是不好”,就這樣一直不好下去,這是父母給的暗示,而相反的,咱們只看孩子的好,天天說它的優(yōu)點,孩子就一直按著“好”的暗示發(fā)展,越來越好。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4
以前我一直在追尋幸福的答案,苦苦不得其解,甚至覺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本來就是一趟苦旅。后來學習了張選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才對什么是幸福人生有了正確的認識。
首先說幸福其實很簡單,幸福是一種心境,你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世界就會收獲一分內(nèi)心的安寧,生活就是面鏡子,你對它笑他就對你笑,你對它哭他也對你哭。當我們覺得煩惱很多,看誰也不順眼,看誰又很難受的時候,問題絕對不在別人,問題在于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寬,障礙就去除。所有的憤怒和痛苦,都是自己的強求,都是自己的執(zhí)著。所以不是別人跟我們過不去,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當人了解到這個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么應該放下。
而如何擁有幸福生活呢?張選老師建議我們習讀《弟子規(guī)》,以《弟子規(guī)》衡量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守孝悌、知禮仁的人。
首要就是“入則孝”,在家孝敬父母,同時推及他人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從小到大,父母花費了許多心血,有時即使他們說的不對,也是為我們著想的。我常常有種感受:這世上除了父母,真的很難有人會對自己那么貼心貼肺地關懷。雖然我們漸漸獨立離開父母,可爸媽的心一直系在我們身上,關注我們的近況。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父母。
為人不單要孝還該做到“謹”和“信”等美德,誠信就代表一個人的人格。“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論語》中說: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與義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雖然我們不曾講出,但內(nèi)心深處必定堅守著這個信念,履行著自己的'義務。別人幫助我們是對我們有恩,而我們更應當講道義。
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有所不得,先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有何不妥。自身修習完善自然會收獲應得的。
幸福從來不在于你擁有什么,幸福在于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創(chuàng)造,去用心感受。幸福是要靠自己創(chuàng)造的,金盆銀匙、錦衣美食的人,未見得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飯的人,未見得不幸。這個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為幸福的源泉。“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人生意義取決于靈魂生活的狀況。幸福取決于靈魂的豐富,德性取決于靈魂的高貴。幸福人生就從自我修養(yǎng)開始。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5
暑假里我又重新觀看了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心靈又得到了一次洗禮,更深刻地認識到《弟子規(guī)》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jīng)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而我們學習這些經(jīng)典,一定要提得起一個最重要的態(tài)度,就是“經(jīng)典”是拿來做的,而不是拿來背的,也不是拿來讀而已。一定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所以,在讀此書的'同時,也開始向蔡老師學習,決心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話。雖然有些一時還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難,先近后遠。現(xiàn)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嘗了甘甜的果實。
五年前觀看,我很感動,我自認為是個比較孝順的人,無論對父母還是其他長輩。哪怕是對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為也還說得過去,因為我一直覺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我能做到將心比心。可是讀了本書,我才發(fā)現(xiàn)我做得還遠遠不夠。孝,德之本也,對我們恩德最大的人莫過于父母了。可是我們卻常常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們,不能慰籍他們老來孤獨的心,總以為多打幾個電話,多給幾個養(yǎng)老的錢就是孝順了,這是何等的愚蠢啊。其實我的母親過世是在周六,可是我沒有能在他身邊送老人走;我父親生病也是在假日,可是,等他老人昏睡幾個小時后我們才回家,這是多么的不孝啊。這是不能原諒自己的過錯,是一輩子的痛。老父母需要的不是金錢,是孩子能回到他身邊,與他說說話僅此而已。如果有高一點的要求,就兄弟姊妹團結和諧,其樂融融。
在學校里,我也盡力把《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話落實到工作中去。首先先要以身作則教導學生。《論語》里有一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長期以來,老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遺失了這根本的一條,因此實效性不大。學習《弟子規(guī)》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試想:我們做老師的自己連講臺都收拾不整潔,學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屜呢!“見人惡,即內(nèi)省,有則改,無加警。”現(xiàn)在我要“見己惡,即內(nèi)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來督促自己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都要合乎《弟子規(guī)》的要求。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對學生不能指手劃腳,要小心、嚴謹、細致地身體力行。比如撿垃圾,擦桌子,整抽屜等等。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與同事友好相處。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以前,我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tǒng)一,語調(diào)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guī)》后才發(fā)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今后要注意修正。
總之,重看了《幸福人生講座》后,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淺。蔡老師深入淺出講《弟子規(guī)》,就是讓我們接受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通過學習來提高我們的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素質(zhì)以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充分保證執(zhí)行能力,為創(chuàng)建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6
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一場名為《幸福人生講座》的活動。這場講座不僅給我?guī)砹嗽S多深刻的啟示,也讓我對幸福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認識。
講座伊始,主講人便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幸福是什么?”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蘊含了豐富的內(nèi)涵。通過主講人的講解,我了解到幸福并非是一種外在的、物質(zhì)的追求,而是一種內(nèi)心的、精神的滿足。幸福來源于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的投入、對人際關系的珍視以及對自我成長的追求。
在講座中,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關于“積極心態(tài)”的部分。主講人提到,擁有積極心態(tài)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他們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保持樂觀和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并取得成功。這種積極的`心態(tài)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還能夠讓我們更加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時光。
此外,講座還強調(diào)了“感恩”的重要性。感恩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幸福的力量。當我們學會感恩時,我們會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包括家人、朋友、工作、健康等等。我們會更加關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從而建立起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這種感恩的心態(tài)能夠讓我們更加滿足和幸福。
除了以上兩點,講座還涉及了“自我成長”和“人際關系”等方面。主講人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實用的建議,讓我們明白了自我成長和人際關系對于幸福人生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只有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我們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從而更加幸福地生活。
總的來說,《幸福人生講座》給我?guī)砹撕芏鄦⑹竞褪斋@。它讓我更加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也讓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我相信,只要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學會感恩、不斷自我成長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我們就能夠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張選老師《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08-24
使人生幸福的學問08-17
人生幸福作文02-22
人生的幸福作文02-24
幸福教師講座心得體會01-12
幸福家庭智慧父母講座心得(精選5篇)10-25
人生最大的幸福作文07-27
人生的幸福話題作文07-05
幸福人生作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