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讀后感>孝經讀后感

    孝經讀后感

    時間:2022-08-24 14:13:5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孝經讀后感

      篇一:孝經讀后感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兜茏右帯氛f“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饑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面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篇二:孝經讀后感
      
      《孝經》的通篇理論便是孝道,但是這個“孝”并不只是對父母的奉養,而有更深刻的含義。
      
      在《孝經》中,孔子認為,對國家,對社會做出貢獻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書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級的人應該向父母履行的各種不同的孝道,表現出了明顯的等級觀念,然而,孔子說的孝并不是對父母的一味順從,而是當父母行為不正時,勇于提出,這與后來封建社會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經》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對中國的政治、歷史、文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在《孝經》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边@句話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為尊,還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己為先還要先其兄。對待兄弟們都以理對待。這也就是孔子的理論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吧!缎⒔洝诽岢鲆栌脟曳傻臋嗤,維護其宗法等級關系和道德秩序,它還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它把維護宗法等級關系與為君主服務聯系起來,主張“孝”要“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并按照父親的生老病死等生命過程,提出“孝”的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學校為我們推薦《孝經》這本書,就是想讓我們對自己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才后悔。其實,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愛你,只是方式會有些特殊,我們都要理解父母,記住一個字—孝!
      
      篇三:孝經讀后感
      
      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等等,是傳統社會的基本道德。從動物學上說,實質上是一種"反哺"的行為。
      
      在我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孝"字,這也就是說,在公元前11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有了孝的觀念。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統地論述孝道的人,《論語》、《孝經》等書記載了孔子在這方面的大量言論。
      
      《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認為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人們應該身體力行的?梢娍鬃訉π⒌赖目粗嘏c推崇。
      
      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局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父為子綱"(指父親對子女有絕對權威),于今已絕對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我們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會這句話,(www.baimashangsha.com)這是因為當時聯絡多有不便,也是社會生產力限制下的說法;再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還有關于"三年之喪"這個問題,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與孔子討論過,這位因為白天睡覺而被夫子斥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的學生認為,為父母服喪三年時間過長了,一年就可以了。無論三年,還是一年,這顯然是一種弊端較多的行孝方式,我們就無須效仿了。諸如以上孝說,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做為華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又經孔孟儒學的發揮,以及歷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確實是深入民心,難以動搖。佛教傳入中國,最后也不得不把"無夫無君"的教義改變為"忠孝"的說教;基督教傳入中國之初,也不得不改變"不能崇拜偶像"的誡條,允許信徒"祭祖"……
      
      儒家講的孝道,已不僅僅是一種通過行為表現出的人倫道德,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性行為,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肩負著社會責任,孔孟儒學提倡這種孝道,毫無疑問是完全可以以肯定的。對于今天來說,也適合我們現代社會。
      
      五四以來,我們雖都在提倡"尊老敬老愛老",但是相對古時"孝"與"忠"并列成為中國古代民眾最講究最看重的兩大思想觀念來說,顯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事實上,現代的中國人"孝"的觀念已明顯淡薄了很多很多。如果長此以往又聽之任之的話,若干年后,又將是怎樣?細細尋思,我們很有必要繼承我們所應該繼承的孔孟儒學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當今的社會道德規范并發揚光大!

    【孝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孝經》讀后感06-24

    孝經讀后感06-16

    孝經讀書心得11-30

    孝經讀書心得08-28

    《孝經》讀后感15篇11-03

    《孝經》讀后感6篇11-03

    孝經讀后感(15篇)11-05

    孝經讀后感5篇04-16

    孝經讀后感(精選28篇)07-05

    《孝經》讀后感(精選23篇)06-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最新AV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洲影院色在线观看 |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3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中文字幕少妇激情在线看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色五月这里只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