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心得體會 篇1
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特殊之處在于他們在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他們從心理上正處于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時期,心理上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外界的侵犯,而我們的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不僅關系到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而且關系到整個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全面文明素養的人。讓未成年人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讓未成年人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規則和秩序,懂得對自己行為的后果負責,這是我們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認真的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后感觸頗深:
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說是社會大環境的“犧牲品”,是社會的消極方面在孩子們身上的體現。說是“犧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會,毀在孩子。這也是讓家長、讓社會、各級黨政痛心、焦慮的關鍵所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主客觀因素往往交錯在一起,互相影響,要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關鍵做好以下幾點:
一、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律觀念。我們每位教師都要認真的上好法制課。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材,并密切聯系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實踐中,
一是注意根據我們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平由淺入深地分階段、分層次施教。小學階段側重法律常識的啟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與日常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法律常識,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品德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要指導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意識地滲透法律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學,結合思想品德課、社會課和語文等學科教學,滲透《義務教育法》、《國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知識;在中學,結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滲透《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等知識。
二、有效利用形式,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一是我們要利用舉辦主題班隊會、模擬法庭、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法制教育的形式,通過宣講法律故事,進行典型案例審理等,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
二是開展社區教育活動。要依靠居委會、村委會協助學校和家長做好所在區域學生假期的學習生活及教育活動,并協助家長做好監護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別是做好對“行為偏常”學生的幫教工作,努力切斷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源頭,確保學生不出問題。
三、重視家庭教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還要重視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青少年違法犯罪,絕大多數都同他們的家庭教育不良有密切關系。家長要端正言行,克服不良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應當努力做好“三大主體角色”,即成為合格父母、合格教師和合格主人。
總之,我們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諄諄教導,或以同齡人的事例現身說法,在細致的心理交流活動中,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樹立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從小預防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學習《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心得體會 篇2
未成年人是我們小學教師面對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此時的他們從心理上正處于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時期,心理上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外界的侵犯;另外,我們這個社會還是一個以成年人為中心的社會,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參照物是成人。 那么如何面對未成年人身上發生的問題呢?對此我認真的學習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習后感觸頗深:
(一)分層教育,上好法制課。
要利用班會課給學生上好法制教育課,密切聯系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實踐中,
一是注意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平由淺入深地分階段、分層次施教。幫助學生樹立憲法權威的意識和依法享有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的觀念。同時,要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要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意識地滲透法律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法制教育。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比如舉辦主題班隊會、模擬法庭、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是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形式,通過宣講法律故事,進行典型案例審理等,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
(三)突出重點,提高法制教育針對性。
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除進行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培養學生法制觀念外,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少數有不良行為以及有不良行為傾向的“問題學生”實施重點幫扶,預防和減少犯罪。一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自己要對全體學生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對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學生的校內外表現重點掌握,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系,互通信息,同時,學校領導、老師結對幫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進學生的轉化工作,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一環。
法制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
總之,國民素質的提高,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民主與法制的推進,都寄希望于廣大青少年。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