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修論文范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修論文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修論文 篇1
摘要: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是讀書觀形成并逐步穩定的關鍵時期,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養成和社會適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解目前大學生的讀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喚起大學生的讀書意識,并且為了讓大家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因此我們組織了此次對于大學生讀書現狀的調查。
關鍵詞:
大學生 讀書 淺閱讀 娛樂
一、大學生的讀書現狀
現狀一:大學生讀書時間少。
對本院大一到大四100名大學生讀書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3%的大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超過1小時,只有3%的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超過2小時,其余63%的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都少于1小時。
現狀二:大學生讀書類型多樣。
在對大學生讀書內容調查中發現,23%的學生選擇了經濟管理類圖書,這與我們學校是一個財經類大學有極大的關系,22%的學生選擇休閑娛樂性圖書,如漫畫、時尚雜志等,一名大三學生解釋說:“平時課業負擔很重,讀書時間本來就比較少,讀這些休閑類書籍能讓我放松下來,給自己減減壓”。20%的學生選擇了經典名著類別的書籍,他們認為這些書籍是真正的精華,能讓他們汲取到真正的養分。調查結果顯示,喜歡軍事類、歷史性讀物、時政書籍的學生也有不少。現狀三:大學生讀書功利性強。
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讀書功利性逐漸加強。很多技能型、實用型的書籍占書架上的大部分比例。在這些書籍中,英語四六級考試書籍、計算機等級考試書籍、考研書籍、BEC、TOEFL、IELTS等考試書籍最受青睞。在課外讀書時間中,這類書籍也已經成為了首眩不難發現,這些書籍中大部分與英語有關。在走訪幾家大型書店時也發現,書店擺在最顯眼位置、最暢銷的也往往是各類備考書。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讀書是立足于現實社會的需要的。
現狀四:閱讀渠道多樣,電子閱讀成為時尚。
在“你通過什么方式閱讀?”的問題上,44%的同學選擇了從圖書館借閱,20%的學生選擇自己購買,21%的學生選擇了通過網絡渠道。從中可以看出,圖書館成為大學生閱讀的主要渠道,對大學生擴大閱讀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從結果中也明顯地發現電子閱讀越來越成為大學生閱讀不可忽視的媒介。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電子讀物的出現已經開始挑戰傳統的紙質書籍,并悄然改變大學生的閱讀方式。現狀五:快餐式“淺閱讀”漸成風尚。
什么叫淺閱讀、快餐化?根據這些年的有關報道,大致可以歸結為:一是鼓吹所謂的“讀圖時代”;二是鼓吹所謂的“速讀”和“縮讀”;三是鼓吹“時尚閱讀”和“輕松閱讀”。在對我校大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承認自己的閱讀比較快餐化,通常以瀏覽為主。僅有少數學生對自己比較偏愛的讀書會精讀甚至重復讀。
通過以上調查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的讀書生活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大多數學生能通過讀書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心靈世界;憂的是在讀書內容、讀書方式的選擇上以及在讀書時間的分配上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造成這種讀書現狀的原因的思考。
二、大學生讀書現狀成因分析
1、網絡和休閑娛樂擠占了大部分讀書時間。
網絡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休閑娛樂活動的多樣化,使得大學生們不再滿足象牙塔里單調的讀書生活,他們的業余時間被各種娛樂活動所占據。如今的娛樂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如網上聊天、網絡游戲、KTV、電影、旅游等等。除論此之外,大學校園中的人際交往也日益豐富,男女朋友、各種老鄉會、學生社團活動層出不窮,這讓剛剛從高壓式應試教育禁錮中掙脫出來的大學生們眼前一亮,不覺陶醉其間、樂此不疲,如此一來,閱讀時間更為大大減少。
2、課業負擔重也是大學生讀書較少的原因之一。
當今大學生課外閱讀較少的原因還有課程偏多,再加上不少學生輔修第二專業、攻讀外語、學計算機等,使得他們讀書時間自然減少。就拿我們學習的這個專業來說,一走進大二,各種考試接踵而至,計算機二機,英語四級,英語六級,托業,托福,BEC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考試,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考試前的準備、各種補習班,消耗掉的不單單是時間,更是心血。畢竟,這些考試決定著自己的前途命運。為了美好的前程犧牲點讀書時間,這筆賬不管誰來算都是劃得來的。
2、就業壓力大是大學生讀書功利性的直接原因。
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激烈的就業競爭使大學生讀書目的越來越實際。他們是從高考的千軍萬馬中沖殺出來的,已經習慣了考什么學什么,因而他們在讀書之前總是先考慮這本書對自己是否實用,顯得十分急功近利。這和現階段的就業形勢密切相關。例如很多招聘單位青睞那些擁有英語四六證書或者會計師證書的人,這就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壓力,迫使大學生為了與招聘單位要求相符而讀書,這無疑增強了學生讀書的功利性。
大學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廣泛的閱讀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對他們的成長起著有益的影響。因此,針對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我們有責任進行反思,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三、啟示與思考
(一)學校方面
對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導,學校方面責無旁貸,學校應該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他們明確讀書的目的,實現課外閱讀的多樣化、合理化,真正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從中獲取知識,受到熏陶,提高素質。
1、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占領閱讀主陣地。
如今,大學校園里的社團活動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頻繁的社團活動占用了學生很多課余時間,使他們用于讀書的時間相對減少。如果學校也能組織一些讀書方面的社團活動,這對大學生的閱讀生活無疑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如定期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讀書匯報會、讀書演講會等,這樣就會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讀書中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品,同時也讓他們在活動和交流中取長補短,不斷提高閱讀的質量和閱讀的效果。久而久之,積極健康的閱讀活動自然成了引領學生人生導向的主陣地,在學校德育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和開放性功能。
圖書館是學生讀書的最佳場所。圖書館是書的海洋,知識的殿堂,同時也是提升修養、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圖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開放性功能。為了讓學生在圖書館中的閱讀收獲最大,學校應該不斷豐富圖書館的書目種類,增加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嚴格圖書館的借閱制度。使學生在這里得到詩意的棲居,從書籍中汲取營養,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2、完善考核制度,把大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
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瞬間,所有從高考的獨木橋中擠過來的學子們都暫時松了一口氣,以為從此告別題海,邁向新的天地。沒想到進入大學不久,高三的一幕重新上演,為了應付考試,他們再一次被題海所淹沒。因此,完善考核制度也是高校改革的當務之急,如學校可以增加選修科目,減少必修科目,或增加平時考核成績的比例,減少期末考試成績的比例。以便讓大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有時間和精力去閱讀更多更好的書籍,不只做學習的工具和考試的機器,而是做一個有思想有觀點有理想有道德的發展中的人。
(二)學生方面
學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讀書的選擇、讀書的方式上直接決定著讀書的效果。作為當代大學生,無論是立足自己的發展,還是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都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讀書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1、抓住點滴時間,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總有人把沒有時間當作不讀書的理由,其實這只是借口。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是有的。”我們無須像歐陽修那樣連馬上、枕上、廁上的時間也不放過,也不用像董仲舒那樣“三年不窺園”地苦讀,我們只要從那些毫無意義的網絡游戲、休閑娛樂中解放出來,就會擁有更多的讀書時間。因為網絡只是虛擬空間,它給人帶來的快樂畢竟是短暫的,只有讀書帶給人的才是終身的享受;而人沉溺于休閑娛樂中久了,也容易玩物喪志,只有讀書終能啟迪人的心志,使人變得高尚。
2、樹立遠大理想,克服讀書的功利性。
未來社會需要的不單單是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較強的綜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么就讀什么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進死胡同。風物長宜放眼量。一個人不能只盯著個人的前途,只有把眼光放遠,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后來終于在國際舞臺上叱咤風云,鑄就了大國總理的不朽風范。因此我們不能只想著畢業后找一份事做,而應該先想著會一個高尚的人。克服了功利性目的,那么可選擇的閱讀范圍就會廣闊得多,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2、培養廣泛興趣,不斷完善閱讀結構。
“讀書就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這是告訴我們讀書要博采眾長。而在調查結果中顯示,我校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呈現出了重專業輕素質、重消遣輕理論、重“暢銷”輕經典的傾向,這樣的閱讀傾向和閱讀結構不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不斷完善閱讀結構,專業理論書籍要閱讀,經典名著更要閱讀,因為能成為經典的名著,濃縮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和語言,它讓我們走進高尚,遠離低俗。休閑娛樂不是不可以閱讀,但決不能讓休閑娛樂左右我們的價值取向。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因此,我們讀書既要廣泛又要精選,既要博采又要專攻,使閱讀跟得上時代的節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結語:
調查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思考并沒有結束,調查中顯示的不僅僅是一些沒有生命的數據,它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種閱讀理念,更是一種價值取向。因此,當代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應該引起每一個人的關注,閱讀更應該成為一種全社會的行為,除了學校和學生,社會也有責任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形成一個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濃郁的讀書氛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553年起,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讀書日”,目的就是向大眾,尤其是向青少年推廣讀書活動。身在熱愛讀書的國度,身在書香四溢的大學校園,我們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發展,在讀書中提高,在讀書中享受人生的快樂。
思修論文 篇2
一、孟子思想要義對個人道德修養的提升作用
首先,是“寡欲”。“養心莫善于寡欲”,守護善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滿足自己必要生活的基礎上,盡量減少物質欲望,避免欲壑難填。在孟子看來,物質欲望不多的人,即使善心有一定的喪失,也不會喪失太多;而物質欲望很強的人,即使他的善心還能保存一些,肯定也不會保存太多。孟子非常強調過多的物質欲望對人生修養的羈絆,甚至損害。從生活經驗來看,物質欲望過多,往往會讓人誤入歧途,不僅會損害自己的人生修養,對國家和人民也是災難。其次,是“思誠”。要修養自己的德性,必須要“誠”。孟子把“誠”的地位提的非常高,認為是“天之道”,告知人們必須要追求“誠”,即“思誠”。善是人們追求“誠”的基石,要真誠地、專心致志地去發展壯大自己的善的萌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有善端的人成為一個真正的有道德的人。最后是“浩然之氣”。“浩然之氣”是一種生命的體驗、道德的境界。孟子認為“浩然之氣”是一種內心偉大剛強的氣,必須用道義去培養,而且不能有一點點的傷害,只有這樣才能充塞于天地之間。我們在生活中對“浩然之氣”的培養,既不能忽略也不能揠苗助長,而是需要在生活點滴中不斷地積累,用一生去培養的一種精神境界和生命氣質。那些寧愿在艱苦地區工作,兢兢業業、不計個人得失的人民公仆,正是在踐行“浩然之氣”,傳播正能量。
二、孟子思想要義對當今政治文化建設的啟迪意義
孟子認為,個人的道德修養至關重要,但是并不是孟子思想的最終目的,他是希望通過這種“惻隱之心”,不忍人之心,進一步推廣到政治中去,即“仁政”。中國共產黨員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更應該積極培養自己的德性,讓自己心中那個善的端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抵御一切的不正之風。同時,中國共產黨員還應當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鞠躬盡瘁,盡一個黨員的應有職責。因此,孟子的“仁政”思想對當今政治仍有借鑒意義。如何把這種善心、仁的思想推向政治實踐呢?這方面最值得借鑒的就是他的民本思想和先養后教的思想。民本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源遠流長。在《尚書》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經典表述。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認為,社稷和君主相比較而言,人民在社會中最為重要,是最有價值的主體。孟子對一個政權合法性的認識,主要是看人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護與表達,這是構成君權的基礎。人民是國家、君主存在的理由和唯一根據。國家、君主的設立,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需要。所以,施政者的行為必須與人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符合,竭心盡力為人民服務。孟子的“民為貴”的民本思想,不僅是理論,還有具體、務實的措施。孟子非常重視經濟基礎對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作用,并且還設計出一套具體的經濟措施。孟子認為,普通的民眾,是社會的主體“,民以食為天”,所以首先必須要解決和滿足人的基本生活問題。如果因為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無法滿足民眾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導致人們鋌而走險,等他們犯罪了再去實施刑罰,這就等于是設置羅網來陷害普通老百姓。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并且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正是民本思想的體現。
【思修論文】相關文章:
思修個人總結02-09
思修調查報告04-20
大一思修心得體會02-04
修傘的人作文09-03
淺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論文03-18
晚修申請書04-06
楊修之死教學反思04-22
晚修申請書04-06
不晚修申請書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