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范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快來參考日記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情日記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民情日記 篇1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我開始了“串門行動”。走在李家村平坦的村路上,不時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經過上一次義診活動,村里有不少人已經認識我了。走進孫福聚和孫叢木的家,坐在他們的炕頭上,面對面的交流。從個人經歷到家長里短,從以前的困難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無話不談。我深切地體會到,他們“傾訴”的意愿很強烈,愿意和第一書記交流,敞開心扉互相溝通,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毫無陌生感。在孫福聚家,孫大叔把自己希望能辦退休的事向我反映,我一一記下。孫叢木是村里的低保戶,本人二級殘疾。我見他時,他正坐在輪椅上。不大的小院里也是一片狼籍,屋內擺放著一些雜物。雖然每月能及時領到低保金,但如果遇到生病,生活會更加拮據。孫叢木的妻子金大娘則是一邊說話,一邊掉眼淚。我對金大娘進行了安慰,希望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對孫大爺反映的問題也一一作了記錄,幫他向有關部門咨詢一下有關政策。
希望自己能為他們做點事.........
民情日記——記村民代表推選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小雨轉晴
早晨起來,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下午,天氣轉晴,但路很泥濘。
白天,來訪群眾不斷,幾乎沒有干幾件事。晚上,因為要推選第五隊的村民代表,我們按時趕到村支部,那里空無一人,我們靜靜地等待村民的到來。
等了一段時間后,才有村民趕到。突然,我們接到村支書電話,“有村民家里著火了!”我們立即趕到失火現場,大火已被撲滅,消防戰士和村民們正在揭開屋頂的磚瓦清除隱藏火點。經了解,該村民家中無人,所以沒有人員傷亡,但屋里生活用品、電器、家具等全部損毀。待房頂上的人員拆除完畢,我們與消防隊長見面溝通了情況后,又讓村干部安排好人員做好后續的防范工作,緊急趕回村支部。
這時村民仍然沒來幾個,或許是路太泥濘,村支書感到后又用喇叭通知了幾遍。 (范文網 www.baimashangsha.com) 時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推選會即將開始,這時來了一個的“犀利哥”,蓬頭垢面,酒氣熏天,話語不清,想借著酒勁向我們反映鄰居數目影響車輛出行的問題,村民們見狀都勸他離開。而我們處長卻向前握住他的手,冷靜地說:“有話您盡管說。”他毫不客氣地說了一通后,處長送他時卻因為給他拍了照片而誤解,大發雷霆,執意要求我們將照片刪除。最后,我們處長又向他道歉,眾人連拖帶拉將他勸走。
正當大家填寫選票時,一位老大爺來到了推選現場,手里拿著《推選票》嘴里嘮叨著“以前的干部喝了甜水,讓老百姓吃了苦水,你們工作組可要記住了。”幾位村民一看勢頭不對,趕緊向前勸說,而這位老大爺惱火了,反而又罵了起來:“五隊的社員還沒有澆完地呢,井能借給外處用嗎?”大家好不容易將其勸走。我們處長始終十分冷靜坐地在那里,因為他心里明白。
推選票剛要統計完,有一村民按捺不住內心的情緒,高聲說:“請村干部或工作組帶著全村的澆地電表去校校,校完后加蓋公章,想辦法防止有人再在電表上偷做手腳,還老百姓一個公道!”我們處長說:“今天天不早了,明后我們隨時等著你,到我們駐地說說這事,咱們一塊研究個好方法。”話音剛落,又有幾位村民將我們處長拉到一邊,待別人走后才說:“我們五隊菜地的事您得幫我們解決,租用的人想霸占為宅基地,并找各種借口不拿租金,我們架線都沒有錢,我們本來準備往鄉里或縣里去反映呢,你們來了正好。”話還沒說完,那位“犀利哥”又來到了支部,真讓我們出乎意料,只好耐心地給他做思想工作,最后在村干部的幫助下,我們才勉強離開了村支部。
我們終于明白了那句話:“百姓百姓,百人百性”,“寧帶一軍不領一村“。我們真正地體會到了其中內涵。然而,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三人都感到了肩上的壓力!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民情日記:我與山區農民“結親家”
2012年3月16日 周五 晴
2012年3月16日,賓川縣教育局機關黨員干部深入到“四群”教育掛鉤聯系點拉烏鄉碧雞村委會走訪農戶,了解社情民意,與掛鉤聯系戶“結親家”。
深入開展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教育,實行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進一步密切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云南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
按照縣委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縣教育局對開展“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聯系拉烏鄉碧雞村委會哨房、碧雞、桃園三個村組的.59戶群眾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我聯系的6戶群眾中有5戶屬哨房五組,1戶屬碧雞三組。
上午8:30,我們從縣城出發,乘車翻越老東山35里坡到達松平哨埡口,這里風和日麗,天朗氣清,松林繁茂,感覺格外親切,我曾在平川鎮工作三年有余,對這條路太熟悉了,也見證了從彈石路到柏油路建設的全過程,感受到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山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促進作用。這次也意外地發現松平哨水庫已完全干枯了,這是近幾年來所不曾出現過的,松平哨水庫是我縣小I型水庫,庫容量123.6萬立方米,是平川鎮平川、石巖、盤谷、底么四個村委會12300多群眾、8500多畝耕地的生產灌溉水源。松平哨水庫的干涸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今年的嚴重旱情,也讓我為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感到憂慮。
車輛沿著6.5米寬的柏油路在群山中蜿蜒前行,緩緩駛出了45里箐,途徑平川鎮、古底村便進入了拉烏鄉境內。
拉烏鄉位于賓川縣東南部,鄉政府機關駐地碧雞距縣城78公里,全鄉轄7個村委會,74個自然村,69個村民小組,2833戶10329人,聚居著漢、彝、白、苗、傈僳5個民族,其中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8.2%,是典型的邊遠山區少數民族聚居鄉。境內高山河谷相間,最高海拔3241米,最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雨量86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92%,是“國家級生態鄉”,“大理州拉烏核桃品系原生種群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大理州核桃產業發展明星鄉”。全鄉核桃種植面積達15萬畝,已掛果面積7.2萬畝,人均有核桃14.6畝、146株。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00元。
10:00,我們到達了拉烏鄉碧雞村委會的哨房小組,鄉村組干部早已在此等候我們的到來,經過簡單的寒暄之后,我們便分散行動。我聯系的6戶群眾散居在這一帶,在碧雞村委會周彪副書記的引導下,我相繼走訪了陳仕文、陳仕業、李子育、李學清、李培德5戶聯系戶,詳細了解了各戶的家庭狀況、生產生活情況、飲用水源情況和家庭收入情況,鼓勵他們關心教育引導好子女上學,積極想辦法投入到抗旱保春耕生產中來,并為每一戶送上了民情聯系卡和200元慰問金,王文明戶由于全家上山干活去了,沒見著,我只好向周副書記簡要了解了一些基本情況,并委托他代我慰問,等到下次走訪時再詳細了解情況。午飯后,我還到碧雞完小和拉烏完小兩所寄宿制學校調研,詳細了解開學以來教育教學情況、學生營養餐實施情況和學校安全工作情況,實地察看了學校食堂衛生、學生宿舍管理和森林防火“五個一”活動開展情況。
這次走訪,令我欣慰的是這6戶聯系戶當中,哨房五組的5戶群眾家里面建設得比較好,主導產業為核桃、烤煙、糧食種植和畜牧業,年人均純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而且都比較重視子女的教育。這些都得益于縣鄉黨委政府大力扶持核桃產業培植,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整鄉推進扶貧項目的實施,得益于大理州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和扶貧綜合開發示范園區建設項目的實施,各級黨委政府實施的這些利農、惠農、助農、強農政策,拉烏鄉都享受到了,和哨房五組一樣,村村寨寨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產業培植初具規模,年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村容村貌得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與群眾交談,反復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真好啊!”碧雞三組的聯系戶情況稍微差一些,但他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我們到他家時,他剛從碧雞完小開完家長會回來,告訴我們她女兒讀五年級,成績還不錯,我鼓勵他一定要好好供娃娃上學。他家剛翻蓋了五間新瓦房,屋內還沒裝修,但核桃、烤煙等支柱產業發展前景很好,家庭收入還不錯,相信居住環境會逐步得到改善。
這次到聯系戶家中走訪調查,感受很深,受益匪淺。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教導全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并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反復強調群眾的地位和作用。
鄧小平同志在《提倡深入細致的工作》中指出:“我們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眾中去,同他們一塊生活,一塊活動,一塊說笑話,一塊下棋,然后去做工作。一不要黨氣,二不要團氣。”還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中強調:“群眾是我們的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江澤民同志《在廣東省高州市領導干部“三講”教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深入群眾,就要與群眾同甘共苦,與群眾一起摸爬滾打,關心群眾的疾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做群眾的貼心人。如果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是不會取得成效的。”
重溫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諄諄教誨,心靈上倍感充實!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是銳意進取的前提,是與黨步調一致的保證。只有始終牢記權力來自人民、權力就是責任、干部就是公仆、領導就是服務,進一步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使工作更加體現群眾意愿,更加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努力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的核心任務,不斷改進和大膽探索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植根人民,服務人民!
民情日記 篇2
時間:20xx年3月16日下午
下午四點左右,在走訪貧困戶后,黨校領導又回到長江鄉會議室與長江鄉領導班子進行了座談,對鄉里今年的幾項重點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對福山村的.情況與鄉領導進行了溝通,對有關村民利益的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并對村上盡快改善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徑進行了探討,還就干部大下鄉活動下步工作進行了研究,經議定在近期由黨校倡議發起在長江鄉全鄉范圍(以福山、長江兩個村為基礎)舉辦一次綜合講座報告會,以解讀中央一號文件,傳授農業生產技術和畜牧養殖技術為主要內容,為進一步加強農民科技種田意識,加快致富觀念轉變,促進農民增收做出積極貢獻。
民情日記 篇3
今天我在村委會值班,一個人先打掃完值班室、會議室和村委會大院,我坐在值班室里看書學習起來......
將近十二點有位阿姨居然給我端來了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對于突如其來的這份熱情與溫馨我內心感動不已。回想起來自從春節值班以來,村里干部和村民時不時給我送來的種種關心和熱情,讓我真的感覺很溫馨和驕傲。雖然有些人認為我們大學生村官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沒有可以驕傲的資本和成績,可當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村主任從家里拿著熱騰騰的菠菜肉餅開車來村委會給我送飯、感受到監委會主任和她的家人經常跑到村委會熱情相邀我去他們家吃飯、感受到村委會周圍村民的噓寒問暖以及送來熱騰騰的米飯我真的很感動,感動而又幸福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了。這七年的村官生涯里我雖然做了一些平凡而又不起眼的工作,幫助了幾戶貧困人家,參與了村里村外的各項工作,現在能得到干部和村民的高度認可和信任,能得到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是我的驕傲和成績,也是我今后更加努力奉獻基層、服務柏林的堅強后盾。
回想起在七年里走過的風風雨雨,我迷茫、失落甚至挫敗過,可我始終沒有放棄,在基層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從剛來的“
外來戶”、“碎女娃”已逐漸融入到了柏林村干部之中、村民之中。從干部和村民的質疑中到現在的認可和信任,我付出了全心全意的熱情與干勁,承受了很多委屈和磨練,一步一個腳印地讓自己的心智經過鍛煉走向成熟,讓自己在農村這片舞臺上更加得心應手,青春更加多彩和無悔。
1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危房改造款發下來了,北洞村符合條件的有三戶,分別是三組村民郭穩其、三組村民郭占學和四組村民郭衛軍,屬于自建房,在原址上翻建。
補助款的發放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我先來到四組郭衛軍家,郭衛軍今年48歲,有一個兒子,現住在改造后的68平米房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當我告訴郭衛軍的妻子張紅芹補助款發下來時,張紅芹激動的.說:我現在就去查查看。
三組郭占學今年53歲,母親孫小女已89歲高齡,郭占學平時就近打零工,農忙時幫妻子干農活。原來一家四口住在50平的老房子里,現住在80平的房子,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了不少。郭占學告訴我,為了蓋房子借了別人不少錢,可以用補助款還上,真是多虧了現在的好政策。
三組郭穩其今年72歲,和兒子兒媳孫子住在一起,原來一家四口住在55平的老房子,終于在兒子的努力下,新房子蓋好了。“兒子今年已經44歲了,現在在外干活也不容易。”老人感嘆的說。“現在政策越來越好,家豪已經長大了,生活會越來越好的。”和老人聊了一會兒,看著老人開心的笑臉,我不禁笑了起來。
農村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省吃儉用、勤勤懇懇,一輩子為了給孩子娶媳婦蓋房,努力打拼著,但他們身上有一股勁,助推著他們一路前行。
民情日記 篇4
民情日記1:
我的心聲
20XX年X月X日 星期一 多云轉小雨
今天要到聯系村關卜鄉關卜嶺村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活動,單位主要安排了三項活動內容,面對面與群眾座談交流、民情登記卡和送去慰問品。多云的天氣該不會影響今天的活動吧!帶著些許的擔憂我和三名同事一起來到我們鄉聯系的關卜鄉關卜嶺村。
由于氣溫劇降,今天天氣格外的冷,但是村里的群眾還是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我們舉辦的座談會。座談會在我的聯系戶陳艾乃斯家舉行,會上,我們詳細詢問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談困難、說想法、話發展,你說搞養殖,他說栽果樹,我說跑運輸…,當得知群眾對于養殖業不太了解時,我們就從牛羊育肥、科學管理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通俗易懂、深入細致的講解,并現場解答養殖戶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使廣大群眾進一步了解養殖技術。座談會結束后,我們一行四人和鄉村干部為關卜嶺村自己的'聯系戶每戶發放了單位統一購置一袋碘鹽。
我們幾個經過和村委會商議,梳理提出了一個清晰的思路:發展養殖業、啤特果種植、搞勞務輸出等。這些想法都符合村民的意愿,我們真心希望村上借助各種優惠補助政策,發展養殖業,指導扶持養殖產業發展,動員群眾積極參與。
一天的調研結束了,我們帶著群眾的希望和寄托回到了返程的路上,眼前漸漸遠去的村莊,牽掛著我們每一個人心,我們仿佛離開的不僅僅是村莊,而是像自己的家。
民情日記2:
身上的擔子更加重了
20XX年X月X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來到自己聯系戶家中,目的是非常明確地,就是要和農戶之間商定近期的發展計劃。
來到關卜嶺村,先和村支書、村主任聊了一下村上的發展規劃,正聊著,我鄉鄉長來到村上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督查,同時與我們和村班子成員一起聊起了關卜嶺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子。鄉長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幾條思路,包括村內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勞務技能培訓和村內道路硬化等。村支書聽說領導提到村內道路硬化時非常激動地說:“道路是困擾村民出行的一大難題,祖祖輩輩都未能得到解決,如今領導提出來,全村老少真不知道該怎么感謝政府的幫助和關懷。”緊接著村支書又提出幫助村上解決苜蓿子問題、幫助村上發展養殖業。我們答應一定將村上的困難和問題帶上去,認真加以研究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步解決。
與村班子結束交談后,我們又深入農戶了解其脫貧致富、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思路……入戶結束,感受頗多,農民朋友勤勞、善良、樸實、憨厚,他們缺技術、少文化、短資金的現狀讓我感觸頗深,但他們對改變生活的美好目標和十足信心卻在我的腦海里久久定格了下來。
走訪下來,我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加重了。要幫助農民朋友脫貧致富,最根本地是要改變他們的傳統思想和觀
念,讓他們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積極自主地找出路、想對策、增收入,最終脫貧致富奔小康。
【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民情日記精選08-20
民情日記08-24
民情日記范文08-20
抗旱民情日記08-20
民情懇談日記08-24
黨員民情日記08-09
下鄉民情日記08-20
結對幫扶民情日記08-23
2014民情日記范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