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文史論文>社會學論文>淺談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影響

    淺談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影響

    時間:2023-02-27 06:30:42 社會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影響

      淺談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影響
      
      趙 磊
      
      (陜西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西安 710062)
      
      摘 要:“儒家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而科舉制度是一種以考察儒家知識和觀念作為選擇標準的選官制度,由于科舉制度的實施,儒家傳統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總之,科舉制的實行使儒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地位更為突出,為儒家文化的傳承創造了良好的教育條件、文化氛圍和社會背景。因此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和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科舉制度;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圈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2-0133-02
      
      “儒家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構建基礎社會區域的統稱。它具體指的是在文化上相近、歷史上曾受中國政治及中華文化的影響,過去或現在使用漢字,并且曾經共同使用文言文作為書面語,覆蓋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文化領域。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國以及受到中國皇帝冊封的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中國周邊的國家或民族主要用文言文作為交流的工具,從中國歷朝歷代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并且發展出相似的文化觀和價值觀。文化史的研究表明中國是四大古國之一,由于地理、歷史和民族的諸方面的原因,我們現在所說的儒家文化圈實際上就是包括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在內的東亞文化圈。本文僅就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和穩定的影響作簡要梳理與探究。
      
      一、科舉制度和儒家文化的關系
      
      所謂科舉,就是中國和東亞國家帝制時代設科考試、選才任官的制度。儒學歷來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儒家的教育就基于本源和屬性而言,乃是一種以人格養成為目的,以儒家經典為范本的教育從隋朝科舉制的產生以來,科舉選士制度就與儒家經典傳授相結合。正是由于科舉制的發展,儒家文化才得到了更大的發展。也正是由于科舉制儒家文化才在歷史上有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在世界范圍內也有很大的影響。漢武帝元光元年“舉孝廉”科的實施,意味著以儒家作為取士標準的開端,經過不斷的改革,到隋唐就行成了比較完備的科舉制度。從隋朝科舉制的產生以來,科舉選士制度就與儒家經典傳授相結合。雖然唐宋明清時期科舉的內容時有變化,但是在制度設置上科舉制度的基本原則一直沒有改變。儒學在自漢代以后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的兩千余年間,之所以能夠一直作為文化主流,獨占鰲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舉制度的支持。
      
      科舉制度促進了傳統的儒學文化的傳承與普及帶動了民間社會崇尚人文、教育。其對于國內民族文化融合、社會整合以及國家統一做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它推動了漢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及書法藝術的發展。同時,科舉對民俗文化也有重大影響,對文化習俗的流行具有自發性,有的科舉甚至轉化為民俗。
      
      二、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圈”的影響
      
      “儒家文化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的形成需要漢字、儒學、制度等因素,這些是形成儒家文化圈的牢固基礎。科舉制度為“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和穩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科舉制度一開始產生于中國,但其聲望及其影響已經發展到了世界范圍。從科舉制度在中國誕生之日開始,歷朝歷代都有許多外國學子來到中國進行學習和參加科舉考試。科舉制度很好的溝通了各國之間的文化、教育,為中國及東亞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相互了解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儒家文化圈”主要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儒家文化主要是通過科舉制而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的,所以科舉制度是“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和穩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舉制度不但從教育上、文化上影響了外國人,而且還從政治制度上影響到各國。
      
      1.科舉制度從教育上對“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影響
      
      隋唐以后,科舉制度和教育發展越來越緊密了,為應科舉而興學重教成為了一種社會現實。唐宋時期都要求各州、縣均設立州學、縣學,尤其是宋代,不僅學校的種類與規模都遠超前代,而且學校教育制度也不斷更新。科舉制度通過以科舉為正途、以儒家學說為考試內容的做法,把封建國家政權的世俗性與儒家的意識形態融合為一體,成為中華傳統思想文化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與此同時科舉制度從教育上對外國有了很大的影響。
      
      早在唐代就有很多來自朝鮮、安南(今越南)等國的外國人來參加中國的進士考試,在這些人中朝鮮人占的人數比較多。唐后期還專門為外國來的舉子設置了一項專門的考試科目——賓貢科,應舉者單獨進行考試,登科者可以附名進士科榜尾。朝鮮有很多人來中國參加科舉及第,光是姓名可考的就有53人。在當時入唐求學的新羅學子非常多,光是公元840年一年之內,從唐朝回國的留學生就已經達到了105人。新羅人從9世紀到10世紀期間在中國參加科舉考試及第的將近百人,新羅留學生當中的不少人及第回到自己的國家后,帶回了許多中國的知識和文化,這又對傳播中國的科舉文化以及兩國文化的交流起了很重要作用。在唐一代,日本派遣了12次遣唐使團到中國學習,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日本還陸續派遣隋使、留學生和學問僧來中國,直接學習和探求中國文教制度,學成后帶回了大量儒家典籍并廣為傳播。
      
      各國通過對于中國科舉制的學習以及模仿,增加了各國之間的聯系,使得各國的教育可以得到更好的溝通與發展。這對于“儒家文化圈”的性成與穩定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科舉制度從制度上對“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影響
      
      說道科舉制度對各國的影響,對于不同地區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在這里主要討論對東亞文化圈國家的封建社會的影響,這之中受中國科舉制度影響最大并形成東亞科舉文化圈的則是三個國家,他們分別是日本、朝鮮和越南。東亞各國在歷史上都或長或短的實行過一段時間的科舉制,通過對科舉制的吸收和借鑒,東亞各國的文化和教育有很大的發展,其影響甚至在現在還可以多或少的表現出來。
      
      日本最早仿形科舉,同時也是實行科舉制時間最短的國家。唐代時期日本受中國的影響非常大,公元7世紀和8世紀之間(公元701年),日本參照了唐朝的科舉制度,從而引進了中國的律令制度,實行貢舉制度,也就是科舉制度,它和唐朝的科舉制度基本相同。從當時人們的一些詩作中,亦可看出當時日本實行科舉制的影子。例如《日本世紀》卷17菅原道真《絕句十首,賀諸進士及第》中《賀和平》詩云“無厭泥沙久曝鰓,場中出入十三回。不遺白首空歸恨,請見愁眉一旦開。”《賀野達》詩云“登科二字千金值,孝養何愁無斗儲?”從這些詩中都可以看出日本實行科舉制度的情形。
      
      朝鮮歷史上的科舉是在中國域外實行科舉制最長的、最完備的科舉。新羅在公元788年,模仿唐朝科舉制度,實行以儒學為標準的科舉考試制度。高麗朝的科舉是科舉從唐宋科舉制借鑒而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調整和改變。公元958年,高麗國首次進行科舉取士,此后交趾也相繼實行科舉制度。由于甲午戰爭的開始,朝鮮才不得已在1894年中止了科舉制度的實施。此外高麗朝實行的科舉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中國的科舉制度,也設有制述業(即進士科)、明經、明法、明書、明算業等科,其中以制述業為重。制述業與明經業的考試內容與中國的考試內容非常相似,也是詩賦經文之類,而且高麗所用的教材和考試的形式也與中國相類似。就拿算科為例,在太學中設立了算學博士,從而學習和研究中國的算學著作。與此同時高麗朝在科舉中還設有醫科,置醫科博士,并不斷從中國搜購醫書、藥品。這些均說明了中國科舉制度對朝鮮的深遠影響。
      
      越南也吸收和借鑒了中國的科舉制度,它在1075年李朝時才引進了科舉考試制度,前后大約延續了800年,在阮朝時還仿照中國建立了規制嚴整的試場。是三國中最遲實行科舉也是世界上最晚廢止科舉的國家。越南科舉開始于李朝仁宗太寧元年,但是李朝科舉僅舉行過四次,影響不大。到陳朝建立以后,陳太宗設立了太學生科,從太學生中考取進士,并以三甲定高下。陳睿宗于隆慶二年創設進士科,考取了五十名進士,越南進士科至此方才確立。黎朝以后,則模仿中國明朝科舉。越南黎朝的科舉出現興盛局面。阮朝更是于明命十年在科場中引進八股文這一標準化的考試文體。
      
      總的來說,科舉制度被東亞三國所模仿,各國對科舉制度加以吸收和借鑒,有利于各國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對各國文化水平的提升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啟示和思考
      
      在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中,科舉考試制度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科舉制度不但對古代社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當今世界也有一定的影響。甚至一些學者還認為科舉制度是中國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第五大發明”,可見學者們對科舉制度評價之高。
      
      科舉制度對文化思想的凝聚整合起著重大的作用,由于中國的科舉制度,中國的文化才能在幾千年間未曾中斷的持續下來,這是世界上所有的古代文明所沒有作到的,也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在兩千年的漫長歷史中大體穩定的維持著疆域廣大的統一形態。周邊各國都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中國科舉文化的深刻影響,它們的科舉制度是在吸收或者借鑒中國科舉制度的基礎上才建立起來的,但并不是直接照搬的,他們通過派學子到中國學習,都在中國科舉制度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革。科舉制度從教育,文化以及制度上對東亞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可以這樣說,中華文化主要對“儒家文化圈”中朝鮮、日本、越南三國及后屬日本的琉球地區諸國起著主導性影響,直到19世紀中下葉才日漸衰敗。科舉制傳播了儒家文化,使儒家思想幾千年綿延不斷,對各國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總的來說,科舉制被各國所模仿,各國紛紛通過科舉制度對教育、文化以及制度進行改革,使得各國的教育、文化以及制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中國的科舉制度被各國廣為借鑒和傳播,儒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所以說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和穩定起了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海峰,李兵。中國科舉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4.
      
      [2]陳玲。淺談中國科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影響[J].才智,2008,(1)。
      
      [3]詹昌平。科舉制度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積極影響評述[J].教育與考試,2010,(5)。
      
      [4]任筱萌。中國科舉制度的對外影響[J].中國文化研究,1999,(2)。
      
      [5]崔景明,趙秀蘭。“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韓日[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4,(5)。
      
      [6]王淑英,白玉臣。遼宋時期東北亞儒家文化圈探析[J].學習與探索,1998,(2)。
      
      [7]周含。論古代科舉制度對文化的積極影響[J].法制與社會,2009,(2)。

    【淺談科舉制度對“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影響】相關文章:

    淺談漢唐法律儒家化08-12

    淺談班級凝聚力的形成08-08

    淺談班級凝聚力的形成08-16

    淺談班級凝聚力的形成08-17

    儒家官僚德倫對秘書工作的影響08-15

    淺談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當代價值08-05

    淺談如何形成班級凝聚力08-13

    淺談配送績效管理對物流的影響08-18

    “仁政”與法治——儒家思想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影響08-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久久 |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综合精品中文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 |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