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文史論文>歷史論文>中世紀的大學及其成就

    中世紀的大學及其成就

    時間:2022-08-17 13:29:02 歷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世紀的大學及其成就

    國內學界長期以來把整個中世紀簡單粗暴地等同于“黑暗時代”,因而對中世紀的哲學與文化一直缺乏深入的了解。我們總是“言必稱希臘”,對希臘羅馬燦爛的古典文化津津樂道,卻斷定中世紀有的只是宗教上的狂熱和科學上的蒙昧。事實上,中世紀與古希臘羅馬文化都是西方文化的根,也正是通過中世紀這一環節,今天意義上的西方世界才得以產生,偉大的希臘羅馬遺產也才得以對西方文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其中,大學這種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就是歐洲中世紀文明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 (一)

    公元五世紀,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希臘、羅馬燦爛的古典文化迅速衰落,羅馬時代的城市幾乎完全沒落,有的成為設防據點,有的成為封建諸侯或主教的駐地,古代的各種文化教育機構也幾乎蕩然無存。統治西歐各地區的各個蠻族王國由于剛剛才脫離原始部落狀態,在文化教育方面還是一片空白,這時,羅馬基督教會就成了古代文化的承擔者和傳播者。在教會的努力下,陸續出現了一些修道院學校、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其中,以意大利修道士本尼狄克開創的本篤會修道院所組織的教育活動影響最大。僧院學校的學生分為兩種,一種是準備充當僧侶的兒童,稱為Oblati,意味自愿獻身者;另一種是學成后不準備充當僧侶者,稱為Externi,意味外來者。前者又稱為內學,后者又稱為外學。除僧院學校外,還有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大主教學校設在主教的所在地,學校的性質與水平同僧院學校相當,學校設備較好,學科內容也比較完備。教區學校設在神職人員所在的村落,學校規模很小,設備簡陋,只教授一般的讀、寫、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識,它雖然是由教會舉辦的,但也向一般世俗群眾開放。教會首先需要的是對教士和僧侶進行讀、寫、算和教義基本知識的教育,這就需要利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這樣,就逐步形成了被稱為“七藝”(文藝學科教育)的學習課程。在當時的學校都設有三藝(trivium)和四藝(quadrivium),前者指語法學、修辭學和邏輯學,后者包括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兩者和在一塊即所謂的“七門自由藝術”(septem artes liberales),簡稱“七藝”。但是,在整個中世紀的初期,文化教育基本上局限于為教會和宮廷服務,教育水平也停留在基本知識的傳授上。

    從11世紀末到13世紀,隨著手工業與農業的分離和商業的逐漸活躍,開始重新出現手工業和商業中心的城市。隨著城市的發展,西歐與其他地區的來往開始多了起來,人們的思想眼界也比以前也開闊了,此時,教會學校已無法滿足世俗社會的需要,于是,逐漸出現了城市的大學。城市大學的誕生標志著西歐文化歷史的一個新時期的開始,而它的出現又是與當時的歷史文化條件分不開的。

    十字軍東征和東西文化交通為大學的興起鋪平了道路。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的克勒芒召開宗教會議,發表煽動基督徒的長篇演說,為“征討異教徒”進行總動員,以此為標志,開始了長達200年的十字軍東征。通過十字軍東征,歐洲人接觸到了高水平的拜占庭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帶回了許多學術典籍。在阿拉伯人占領的比利牛斯半島和諾曼人占領的意大利南部,許多學者將古典文獻和阿拉伯文獻由希臘文和阿拉伯文譯為拉丁文。由此,中世紀的歐洲開始了解到古典文化的面貌,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歐幾里德的幾何原理,托勒密的天文學,希波克拉底和蓋倫的醫學著作等。另外,一些伊斯蘭文化的杰出成就,如阿維森納的醫學和哲學著作,阿維羅伊的哲學著作,以及各種代數學、化學、天文學、醫學方面的知識也都傳人歐洲。這對于當時西歐的學術界和文化界是一場大的革新。除了原來的文藝學科有了很大的改革和發展外,新的三個高等學科即神學、法學和醫學也開始確立,從而為大學各學科的形成準備了條件。

    中世紀大學是市民社會的直接產物,它的組織形式來自城市和行會的組織形式,當時西歐城市各種行會組織的形成、發展為大學的組織奠定了基礎。在城市的發展中,興起了各種手工業的同業行會、商會,它們擁有相當大的自治權,成為控制城市的力量。在行會的發展和斗爭中,逐漸形成了較為嚴密的組織與規章制度,這成為了大學組織的榜樣,最初的大學機構,也就是學生行會與教師行會。大學(university)一詞由拉丁語universitas而來,而universitas本意為“共同體”,它是由介詞Versus(往,向,朝向)與名詞Unum(唯一,單獨)構成,意思是“成為一體”。因此,大學在它誕生之初無非是教師和學生的行業公會,學校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管理。所有的教師聯合成特殊的組織即專業行會,稱為系或教授會(faculty),它是由拉丁語facultas而來,本意為才能,即教授某種科目的能力,后來開始把系這個名詞理解為教授某部門知識的大學分部;學生則組成同鄉行會,雙方各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簡單來說,大學作為一種行會體制,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是師傅(magister)與學徒(discipulus)的關系。

    最早興起的大學是12世紀意大利的波洛尼亞大學和薩萊爾諾大學,隨后巴黎、牛津大學相繼產生,到15世紀,整個西歐建立了近80所大學。據統計,意大利有20所,法國有18所,英國有2所,蘇格蘭有3所,西班牙有13所,葡萄牙有1所,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境內有16所,匈牙利有3所,波蘭、丹麥和瑞典各1所。由于當時民族國家尚未形成,每個地方的大學都向各地學生開放,而不限于周邊地區,這就使得那時的大學都有著很強的國際性,各地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志向和興趣自由到自己所喜愛的大學求學。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只有完成了以傳統的“七藝”為內容的基本人文學科課程后,才可能進入法學、醫學和神學等其他專科的學習。 (二)

    大學作為一種行業公會,是一種獨立自主的機構,完全實行自治。它既不受任何上級的管轄,也不受所在地方的限制。如果學校與市政當局發生矛盾,或者對所在地的條件及環境感到不滿意,便會全校搬到其他地方繼續辦學。大學的自治性還表現在它享有其他一些特權,如免納捐稅,平時免受兵役,不受普通司法機關管轄等。在爭取自治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大學在其成立之初都同當時的市政當局和教會發生了激烈的沖突,甚至發生大規模的械斗。中世紀大學按領導體制可分為兩種類型。以最早興起的意大利波洛尼亞大學為代表的稱為“學生大學”,由學生主持校務,教授的選聘、學費的數額、學期的時限和授課的時數等,均由學生決定,歐洲南部的大學,如法國(巴黎大學除外)、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大學多屬此種類型。以法國巴黎大學為代表的稱為“先生大學”,由教師掌管校務,歐洲北部的大學,如英格蘭、蘇格蘭、瑞典、丹麥、德國等地的大學,則多屬此種類型。論文中世紀的大學及其成就來自WWW.66WEN.COM免費論文網0MM@&m^?e-e$je |zjeVUz\=gKM3U*UN OR醫學論文G";i93n^^Be*a JP6:CH9|(

    中世紀大學統一用拉丁語作為教學語言,這就使得歐洲各地的學生可以聚集一起共同學習。不同的學科雖然在教學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但在教學方法上卻大致相同。如在當時的神學院,除了圣經外,最重要的教科書是彼特•朗巴特(PETER LOMBARD,1100~1164)的《箴言四書》(LIBRI QUATUOR SENTENTIARUM),但其主要的教學方法仍是通行的講授和論辯。講授(LECTIO)來自拉丁語動詞閱讀(LEGO),即閱讀指定的教材,由教師誦讀教科書原文及其注解,學生逐字逐句地筆記,授課的內容則被記錄、整理為“注釋集”(COMMENTARIUS)。論辯(QUAESTIO)最初只是一種口頭訓練,后來演變為一種正式的教學方法。在神學院,論辯又分為兩種,即問題論辯(QUAESTIO DISPUTATA)和自由論辯(QUAESTIO QUODLIBETALIS)。問題論辯在課堂上進行,由教師提出一個論點,由兩名學生或兩組學生進行對辯,由教師主持,裁定勝負。有時,由一名學生就某一問題的兩面自己提出論據,自己辯駁,稱為獨辯。自由論辯則是在公開場所進行,一般是在降臨節(ADVENT)后的第二周和四旬齋(LENT)后的第四、五周舉行。自由論辯的規模很大,不局限于學術問題,任何問題都可提交討論,參加的人包括學生、老師以及其他著名的訪問學者。論辯的題目最后整理、匯集為“論辯集”(QUAESTIONES),各種題目的論辯集則進一步總匯為“大全”(SUMMA)。它的寫作方式是圍繞一個題目提出一系列問題,每一問題都有“贊成”和“反對”兩種意見,作者先列舉維護這些意見的理由,然后陳述自己的觀點,最后逐一反駁其中一種意見的各種理由,并論證另一種意見的各種理由。

    按當時大學的規定,文學院的課程需要4年半到6年,有的學校甚至要求7年。文學院畢業后,學生首先獲得的是學士學位(BACCALAUREUS),然后才可能繼續申請碩士(MAGISTER)和博士(DOCTOR)兩種學位。當時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并無程度上的差別,它們的區別是,碩士考試不公開,合格者發給證書,取得教學資格;博士考試則公開舉行,有隆重儀式。通過考試者,到主教所轄的地區,由副主教賜給學位。凡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統稱為教授(PROFESSOR)。事實上,學位制最初只是教師行會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它起著決定職業標準和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的作用。學士最初根本就不是一種學位,它乃是教師行會所新招學徒的一種身份,這些年青人希望有一天也成為行會的正式成員。那些獲得許可證,被接納到教師行會的人,最初一律叫碩士,MAGISTER其本意就是師傅,表明已出師了,可以開始授課帶徒,而博士或教授僅僅是一種榮譽稱號。

    巴黎大學是西歐中世紀大學的典范,是歐洲各國學生云集的中心,13世紀的巴黎有歐洲雅典之稱。巴黎大學的前身是諾丹(NOTRE DAME)主教學校。12世紀初,學者香浦的威廉(GUILLAUME DE CHAMPEAUX,1072~1121)在此主持校務,著名經院哲學家彼特•阿貝拉爾(PETRUS ABAELARDUS,1079~1142)1108年至1139年間也曾多次在這里講學。起初,來自歐洲各地的學生按鄉土組成德意志、諾曼底、羅馬和英格蘭四個同鄉會,教師則按學科的不同組成藝學、神學、醫學和教會法學(羅馬民法在巴黎被禁止講授)四個教授會。每個教授會有權頒發本學科的教學許可證書,決定本學科的教學規則和學生紀律,大學的重大事務都由這幾個教授會共同會商。巴黎大學鼎盛時期師生達5萬多人,號稱與教皇和皇帝一起并為歐洲三足鼎立的勢力,因此,在當時就有“羅馬有教皇,德國有皇帝,法國有知識”這種說法。到了13世紀,隨著經院哲學的繁榮,它更是成了歐洲學者云集的中心,來自各地的學者都在這里求學與講學,不同學派與思想的論戰也大都在此發生,因此,它更是享有“哲學家的天城”(CIVITAS PHILOSOPHORUM)的美譽。 (三)

    【中世紀的大學及其成就】相關文章:

    大學生成就動機、成就和心理健康關系的實證研究08-26

    成就自己的作文08-07

    借取成就非凡08-23

    傷痕成就美麗08-20

    習慣成就人生作文02-18

    堅持成就夢想作文02-16

    作文:勤奮,成就人生07-06

    自律成就自我作文04-11

    堅持成就夢想作文08-21

    行動成就夢想作文08-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欧洲国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 日韩欧洲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性爱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日本思思热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久久网 | 亚洲国产91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