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民的出路就是消滅農村,沒有農村的農業更先進!
撤村進市,一步到位
――中國農村地區的城市化整體設計
小橋流水,百十戶人家;男耕女織,百十頃地抱娃娃;天慈人和,粗茶淡飯有文化;天虐人惡,官搶賊盜咽淚花。上述中國傳統農村生存方式,已經反反覆覆走了幾千年了。它還能夠繼續走下去嗎?它還應該繼續走下去嗎?
毋庸置疑,中國面臨著嚴峻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目前國家主動的應對之策是發展小城鎮,被動的應對之策是允許或容忍部分農民進城打工。對于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傳統農業大國來說,如何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農民的城市化,農村的生態化,既需要穩妥的步驟,也需要積極的創新。令人鼓舞的是,一段時期以來,從國家到地方,許多省市都在積極進行農村城市化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大量成功的經驗以及失敗的教訓。
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從創新角度繼續探索農村城市化的途徑和方式。為此,筆者在“建設百個千萬人口大城市”的遠景設想,以及“建設生態莊園”的微觀設計的基礎上(參閱筆者《建立100個1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生態莊園(農業生態城市)――未來中國農村的希望》等文),進一步提出“撤村進市,一步到位”的社會發展戰略,即農民的出路就在于消滅小農經濟的過時的農村,而沒有農村的農業才能創造出更先進的生產力,這種戰略涉及到中國平原地區的城市化整體發展,亦可借鑒到偏遠的山區。
一 、農村城市化的標的
需要指出的是,所謂農村城市化,至少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農民所享受的國民待遇與市民平等,同樣享有退休養老、醫療保險、失業幫助、貧困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國家義務教育(包括義務培訓)等基本國民待遇,以及議政、參政、從政的公民權力,例如平等地參加公務員聘任考試。二,農業生產方式和技術水平與城市的工業生產技術及其管理服務水平相當,即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及其管理手段實施農業生產。三,農村的居住生活設施與城市的市政服務水平相當,同樣要有便捷的交通和通訊設施,以及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
也就是說,農村城市化進程的目標,實際上是要消除長期存在的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工業與農業差別,因為這三大差別造成了人類社會的分裂和對立。事實上,農業從本質上來說,它實際上是一種利用太陽能的產業,亦即把太陽能加工轉變成為生物化學能的工作。因此,當農民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從事太陽能轉化的工作時,他們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落后生產方式的農民,而是先進的高科技的太陽能工人,“農民”這個名詞也不再是代表著二等國民的身份詞。
與此同時,在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的同時,隨著農業生產效率的不斷提高,農業能夠吸納和容納的勞動力也在不斷減少,這部分農業分流勞動力總量在我國高達數億計。因此,農村城市化的第四個重要內容,就是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農民向非農業工種轉移,以及農民生存素質和技能向城市轉移。
二 、正在行進中的農村城市化途徑
1 、農民以個體形式進城打工,逐漸融入城市,成為市民。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是,農民分享社會現代化的強烈欲望及其無序、無助的流動,進城農民的素質不適應城市生活和就業;以及城市政府對進城打工農民的歧視與排斥,不斷地清除“盲流”、“三無人員”(他們實際上就是農民的代稱),設置戶口籬笆、證書籬笆,限制農民在城市里的經濟權利和政治權利。
2 、農村就地城市化,一些富起來的農村(通常是靠近城市、土地升值的農村,以及非農業或鄉鎮企業發達的農村,農業現代化水平高的農村),對原來的農村生活結構就地進行城市化改造,農民住進樓房,農民享受自己給自己的養老、醫療等類似市民的待遇。這種農村就地城市化的發展方向,即建設農業生態莊園,其重要標志乃是農村生產和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以及無公害農產品生產。
3 、縣改市,縣的行政管理結構轉變為市的行政管理結構,由城市政府管理農村事務。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所謂縣改市,改變的重點是基層干部或公務員的待遇及其官名,并沒有觸動原有的農村、農業、農民狀況,三農問題依然存在。
三 、“撤村進市,一步到位”農村城市化戰略
1 、規劃試點,讓我們以河北省高陽縣的情況為例。
高陽縣地處華北平原西部,面積472平方公里,人口32萬,耕地50萬畝。年降水量522毫米,多大風、熱風。歷史上有高陽國,漢代設置高陽縣。歷史名人有抗戰將領佟麟閣、表演藝術家蓋叫天。名勝有留法工藝學校舊址。土特產有高陽布。
在這樣一塊東西和南北長度不超過30公里的土地上,完全可以在短期內(3~5年左右)把所有的人口都搬遷集中到中心城市區內,撤消原有的村莊、集鎮和鄉鎮的管理機構及其用地,轉變為城市居住小區以及社區管理模式。由政府承認農民為太陽能產業工人,與其它城市工商業從業者的身份一樣,享受平等的國民待遇。
$False$
【農民的出路就是消滅農村,沒有農村的農業更先進!】相關文章:
農村 讓生活更“沒”好06-02
我國農村農業投資問題分析08-18
農業農村工作計劃08-23
農村農業工作總結優秀05-04
農業農村工作調研報告08-24
農村先進網格事跡材料01-17
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總結05-20
農村農民建房申請書01-05
農村孝順媳婦先進事跡材料06-02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經驗交流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