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文史論文>新聞傳媒學論文>挺身張正義 平心論是否:《午間半小時》批評報道特色分析

    挺身張正義 平心論是否:《午間半小時》批評報道特色分析

    時間:2023-02-23 21:15:37 新聞傳媒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挺身張正義 平心論是否:《午間半小時》批評報道特色分析

     批評報道是新聞媒介輿論監督職能的具體體現,它針砭時弊,明辨是否,伸張正義,對社會生活和實際工作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批評報道又是新聞報道中最見功力的報道形式之一,它要求記者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較高的政策水平,不怕困難的勇氣和深入細致、機智靈活的采訪藝術。《午間半小時》的批評報道搞得有聲有色,多次獲國家級和部級獎項,分析起來,《午間半小時》的批評報道具有如下特色:
    一、發揮錄音報道的優勢
    搞好批評報道尤其要強調事實準確,批評報道如果失實,會給報道對象帶來極大的傷害,不僅起不到批評的作用,還會極大地影響媒介的威信。另一方面,批評報道中哪怕是細技末節上的任何一點失實都會影響批評的效果,無理攪三分,得理不讓人的被批評者更會糾纏不休。故而搞批評報道,在采訪寫作上要慎之又慎。廣播的錄音報道在這一點上具有優勢,現場錄音的真實性和實證性使報道的事實無懈可擊。請看《午間半小時》1991年7月28日批評鐵路行業不正之風的報道。
    火車上臥鋪票難買,臥鋪票都到哪里去了?記者登上開往滿洲里的389次列車,親眼看見關系票、走后門。“他們如愿以償了,其他等票的旅客呢?”報道播放了對乘客和乘務員的采訪錄音。其中有這樣一段:

    問:您多大年紀?
    答:我今年63歲,是哈爾濱市紀委的離休干部,叫劉魁仁。……我到8號車箱去排隊,我是第2號……有人就告訴我你別在這傻等了,去上前邊車箱找車長……我去了拿著我的工作證、介紹信和榮譽證,車長一看說:你看我手里這些條子,都是我的上級,都批來了,我解決不了,現在一個也沒有了。
    (列車宣傳《鐵路法》廣播聲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1991年5月1日起實行,標志著鐵路進入法制的一個新時期……)
    (出記者采訪乘務員音響)
    問:您貴姓?
    答:免貴姓陸,是這兒乘務員。
    問:一般咱們這補票還是盡量照顧一些領導是吧?
    答:可著重點,對!
    問:重點是什么意思,指哪方面?
    答:有首長啦?領導啦?傷殘孕重點旅客。
    問:我剛才看你們車長補票基本上都是用條子,十來個條子,是吧?
    答:那就是領導的,先給領導的,上面的領導需要辦理的。
    問:有的挺年輕的也不像領導的樣子?
    答:領導的條子,領導的關系在這兒呢。
    (漸出《鐵路法》播音:《鐵路法》在調整鐵路與社會的關系方面,堅持人民鐵路為人民,人民鐵路人民愛的立法宗旨,為正確處理鐵路運輸企業為鐵路旅客貨主之間平等的民事主體關系,做到義務對等……)
    乘客的“以身說法”,乘務員的“實言相告”和高聲播放的《鐵路法》交叉編排,兩相對照,是否立判,記者無須多言。
    《午間半小時》的記者自覺地運用廣播報道的這一優勢,深入采訪,精心編排,極大地提高了批評報道的客觀性和說服力。
    二、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層剖析
    社會問題往往錯綜復雜,現象的背后往往有深刻的原因。《午間半小時》的批評報到不停留在現象層次上,而是長于分析,深入剖析。
    1994年8月8日播出的《萬里行中談質量》,分析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棉花收購中的等級虛高和等級混雜,一個是油田原有原油盜現象嚴重,這兩個問題都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
    但是,棉花收購是按國家計劃調撥,收購機構挺健全的,究竟是哪個環境出了問題?記者深入采訪后了解到,棉花大戰主要是在省與省、縣與縣以及各個基層收購站之間進行,在棉花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誰掌握了棉花資源誰就有經濟效益,為了小部門和個人的利益不惜犧牲國家的利益,是造成棉花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常德市主管這一工作的副市長說:“我常德地區對全省的貢獻最大,現在我受的處罰最大。”云云。
    油田原油被盜的現象已到了明火執仗的地步。一個月內,華北石油管理局560口油井被不法分子放油197井次,損失原油490噸,干警和工人一年被打傷幾十人。在油田附近,散落著一座座小煉油爐,在安束公路短短兩公里半的道路兩旁,就有二百多座小煉油爐。這些小煉油爐以盜來的原油為原料,它們為什么能夠存在,甚至有增無減?記者深入采訪了解到,它們不僅使農民獲利,還使村里、鄉里獲利,甚至關系到縣里的稅收。
    一層一層地剖析,一個棉花,一個土煉油,追究起原因來又是多么相似:地方保護主義成為許多違法行為的保護傘。
    這樣的批評真正批到了點自上。
    1996年12月31日播出的《承諾之后》也以善于分析見長。在對服務承諾制的一片叫好聲中,報道冷靜客觀地分析了承諾制存在的問題,它以有說服力的事實為依托,對只承不諾、監督辦法可操作性差、制度不配套、承諾概念不清、出現問題后搪塞推責、沒有法律保證等問題進行了剖析,事實典型,分析有力,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對承諾制的進一步完善極具建設意義。
    三、直接干預生活,促使問題解決

       
    挺身張正義 平心論是否:《午間半小時》批評報道特色分析  
    新聞媒介不是行政單位,一般不直接參與問題的解決。但是,在輿論監督的作用越來越強、民主法制建設日益完善的今天,對帶有普遍性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記者以親身介入的方式進行采訪,以公開曝光的方式促使其解決,已成為新聞媒介經常使用的方法。
    《午間半小時》1997年3月17日播出的《攔車截客法理難容——浙贛國道千里采訪紀實》是這樣做的:
    浙贛國道上一些客車飯店敲詐過往乘客的現象非常嚴重,一車乘客坐車十三個小時,竟被迫吃了七餐飯。記者沿線采訪,親眼目睹了客車被攔截的情景,為了打擊這些不法之徒,記者驅車趕往附近的派出所報案,但值班民警卻說發案處不屬他們管。記者亮明了中央臺記者的身份,請求他們去辦案,二十分重后,一同趕往現場,客車已被放走了,顯然是有人報了信。記者以確鑿的事實說明攔車和派出所有關系。對此,《午間半小時》做了公開曝光。在節目播出之前,記者特意打電話給麗水地委,希望主管領導聽一聽節目,中午節目播出,下午又打電話到麗水地委,書記出差去了。攔車敲詐乘客的現象如此嚴重,地方領導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后續節目把和麗水地委的電話錄音和盤托出。在第一次節目播出的當天下午,遂昌縣主管政法的副書記打來電話詢問情況,第二天,轄地派出所傳來了對此事的處理結果,責令這家客店停業。這一結果遠不能令人滿意,公路沿線強行截客不是一家兩家,也不是一天兩天。后續報道繼續播出了全國各地聽眾對此事的強烈反映,在節目的結尾,則播出了節目發播前收到的遂昌縣公安局發來的電傳、遂昌縣公安局的工作組已進駐新路灣鎮,開始對這一段公路沿線的路邊店清理整治,并與20家店主簽訂了“十不準”責任狀。
    可以看出,新聞媒介的干預是這一問題得到初步解決的關鍵。這一批評報道大快人心,對浙贛國道沿線的治安,對社會的民主法制建設,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四、讓對立的雙方充分發表意見
    批評報道往往涉及一些難于解決的問題,涉及矛盾的雙方或多方。對立的雙方往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要使報道客觀公正,在采訪中要兼聽并蓄,不能只聽一面之詞,在報道中也要給雙方說話的機會,尤其是對復雜的問題,更要使矛盾的雙方充分發表意見,在意見展開的過程中,是否自有公論。
    《午間半小時》1997年8月2日至8月5日播出的系列廣播《來自桫欏保護區的報道》就是這樣做的。
    桫欏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樹種,被科學界稱為“活化石”。貴州省赤水市桫欏保護區發生了一起亂砍亂伐的案子,已經一年了,肇事者——楠竹林場不但未受制裁,還在上告市政府,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林場是森工企業,對森林有產權和管理權,按照《森林法》有權對所屬林木進行砍伐。自然保護區是省管機構,按照《環境保護法》負責森林的生態保護,林場砍伐樹木應該經過保護區的批準。砍伐事件發生后,赤水市政府理應協調,但林場有林場的上級單位,不服市政府管理,并向國務院發出了《關于赤水國家級桫欏自然保護區依法確定國營葫市楠竹林場管理的緊急請示》。報道以采訪錄音的方式,讓林場、保護區、市政府三方各自發自己的意見。報道分四次連續播出,林場、保護區、市政府的意見各占一系列的環保法規,但落實起來很困難,生態保護工作難度很大。這是一個在全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解決問題的出路在于加大環保的宣傳力度,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環保法規,并輔之以一定的行政手段。報道在結尾處說道:“像貴州赤水自然保護區里發生的問題,我想,在我們國家其他一些保護區里也存在,老百姓要生活,每個部門又都有自己的部門利益,到底應該怎么辦?有關部門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法規,而作為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如果我們能夠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是不是看問題的角度也會變一變呢?”
    在這篇報道中,不同意見的展開,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事情的復雜性,報道沒有簡單化地批評某一方,它的結論也沒有強加于人,而是站在更高的層次引導人們思考這一問題。問題雖然仍沒有解決,但端正思想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報道發揮了新聞媒介設置議題功能和社會預警功能,引起人們注意和研究環境和生態保護。在改革的浪潮中,在現代社會快速的發展變化中,這樣的批評報道更具有時代特色。
    載于《中國新聞媒介名莫欄從屬》《午間半小時精粹》1998年4月


       
    挺身張正義 平心論是否:《午間半小時》批評報道特色分析

    【挺身張正義 平心論是否:《午間半小時》批評報道特色分析】相關文章:

    論刑罰正義觀念的演進08-05

    論程序法治與稅收正義08-07

    論特色建館08-09

    大衛·休謨正義論中自豪的地位08-12

    論建筑與景觀的特色08-08

    懷疑論與文學批評08-06

    午間的作文08-18

    挺身式跳遠說課稿08-12

    論《阿Q正傳》的心理描寫特色08-1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看国产国语三级在线看 |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中文色另类欧美小说 |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 色婷婷青青草原综合缴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