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文史論文>新聞傳媒學論文>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時間:2023-02-23 21:16:20 新聞傳媒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科學研究的兩種基本方法。所謂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判斷測試各類事物性質屬性的研究方法。就新聞學而言,新聞事業的性質、新聞事實的價值、傳播者的傾向、新聞和意見的種種性質,都必須用這種方法加以判定。對于定量研究,許多研究者進行了界定。本文先將一些研究者對定量研究的內涵和基本特征的闡述作撮要概括:
    定量分析是指對客觀現象進行數字化的測量,經過數學模式歸納、分析,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①
    新聞學的量化指把事件、人物、行為、態度等用數字來描述和分析。②
    定量分析方法是依據一定的有代表性數量的新聞現象、新聞實踐、某些觀點加以分析,力求找出共同點。③
    在此基礎上,筆者綜合以上說法,對定量研究作一界定,以方便后文的論述:
    新聞學定量研究是指依據一定的有代表性數量的新聞現象、新聞實踐、新聞觀點,運用科學的測量手段,如調查、實驗、模型、表格、統計等,對其進行數字描述和分析,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的研究方法。
    一、新聞學定量研究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為了從定量的角度說明問題,本文對自1980年到2001年發表在《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大學》、《國際新聞界》、《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等刊物上有關新聞學定量研究的文章作粗疏整理和考察。本文所謂的新聞學定量研究文章,是指有關新聞學定量研究的介紹、評述、研究和應用,即凡為定量調查或分析類的文章,一般均算在內。同時,由于新聞學和傳播學相互交叉、融合,新聞學研究已經過渡到新聞傳播學研究階段,二者更是無法絕對劃清界限。因此,這里所謂的新聞學定量研究的文章也包括部分傳播學定量研究文章。回顧新時期以來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發展過程,其現狀及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初具規模,發展較為平穩。主要表現為論文數量增加,相關論文在新聞學研究文章中所占的比重增大
    為了統計的方便,本文將80年代的新聞學定量研究文章歸納在一起;90年代的新聞學定量研究文章則按年份統計,具體年份為1990—2001年。由于客觀原因,一些資料無法獲得,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數據的可靠性。下面是5種期刊歷年發表的新聞學定量研究文章的數量。
    表1的數量統計說明,上述這些刊物中的新聞學定量研究文章數量由80年代的17篇增加至90年代的102篇,增長了6倍,文章數量有了較大突破。
    數量的增加意味著關注、接受并開展定量研究的人越來越多。近年來,一些研究者受傳播學研究方法的啟發,紛紛開展新聞學的定量研究工作。這些研究者大多數素質較高,有的還是新聞傳播學術界的核心人物,如陳崇山研究員領導的受眾調查及其后一系列的類似的抽樣調查,帶動了新聞學的定量研究。他們以極其敏銳的觀察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聞學定量化的許多問題進行著各個方面的探索,這是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初具規模和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新聞學定量研究的研究范圍有所擴大,關注焦點增多
    為了了解學者的研究興趣、關注焦點,本文對5種期刊上發表的新聞學定量研究文章進行了主題分類。為了研究的方便,分類標準沒有強求一致。另外,為了滿足統計上的排他原則,每篇論文只歸入一個類型。雖然本文盡量從論文本身的側重點與習慣上對這些類別的理解出發,但選擇本身難免主觀,這也是所有的“歸類”的弊端。
    每一類別包括以下內容:
    方法評介(Methodology),主要是定量研究方法的介紹、評述、探討;
    受眾分析(Audience Analysis),包括受眾的認知、態度、評價等心理過程,對媒介的使用與滿足,弱勢群體(Minority)(包括少數民族、女性、兒童)在媒介中的形象及其對媒介的影響;媒介運作(Press Performance/Communicator Analysis),包括報道內容、以及對新聞從業人員(報社社長,電視臺、電臺臺長,編輯,記者)的研究等;
    媒介經營(Media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Economics of the Press),包括媒介的內部管理和外部控制及媒介之間的競爭,新聞事業的改革;
    期刊(Periodical),主要包括對各種新聞專業期刊的定量研究分析的文章;
    廣告、網絡及新技術(Advertisement Internet New Technology);
    新聞價值(News Value),指新聞價值的量化;
    傳播效果(Media Effect);
    傳媒教育(Media Education)。
    5種期刊發表的論文分類情況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新時期以來,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幾乎涉及到新聞學領域里的所有核心內容,既有新聞學理論方面的,如新聞價值的量化問題;也有新聞業務方面的;還有新聞教育方面的,如新聞人才的培養。說明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范圍有所擴大,研究者的關注焦點較多。

       
    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在所歸納的主題中,從論文數量來看,關于媒介運作的定量研究明顯地占據主流地位。在119篇定量研究論文中,研究媒介運作的文章占31.9%。由此得知,媒介運作是我國新聞學定量化研究的重點和主體。研究受眾的定量文章占了22.7%也是學者們的研究興趣所在,受眾調查是帶動整個媒體運作的重要一環,大眾媒體對受眾調查極為重視,受眾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抽樣調查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方法選取研究總體中部分對象進行考察并由此推測總體情況的一種定量研究方法。我國學者第一次使用抽樣調查方法進行受眾調查是在198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和首都新聞學會等單位進行的“北京地區讀者、聽眾、觀眾調查”,國內稱之為“我國新聞史上一次突破性的行動”。從此,我國的新聞學定量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聞價值的定量研究,雖然它只占1.7%,但它是傳統新聞學研究走向定量研究的最佳例證。新聞是有價值的,而價值又是有大有小的。從理論上講,新聞價值是可以進行定量分析的。這種量化有助于我們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描述和分析新聞價值量的大小及變化,可以成為高層新聞理論研究的輔助工具。80年代中期,我國學者范東生進行新聞價值量的研究嘗試,提出測量新聞報道的數學公式,這一公式體現出報道價值與新聞的顯要程度、變動率及受眾的關切系數成正比,與報道的相對時效成反比的規律。
    論文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來自

    3.定量研究的方法日益豐富、具體
    對于新聞學定量研究來說,采用定量方法,進行定量分析,是最基本的條件。本文對5種期刊上的定量研究文章所用的定量方法進行了歸類,見表3(排除了17篇對定量方法進行介紹、評述和探討的文章):
    表1
    年份80年代199019911992
    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篇數17057095141213711
    19
    表2
    類別媒介運作受眾分析方法評介媒介經營廣告、網絡及新技術
    期刊傳播效果傳媒教育新聞價值
    篇數3827179125632
    所占比例31?9%22?7%14?3%7?6%10?1%4?2%5?4
    %2?5%1?7%
    [HTH]表3[HTSS]
    類別統計分析抽樣調查內容分析數學模型實驗研究
    篇數29442531
    所占比例28?4%43?1%24?5%2?9%1?9%

    從表3的描述來看,采用統計分析、抽樣調查的文章較多,分別占28.4%、43.1%。統計分析、抽樣調查和數學模型都屬于數學方法,三種方法共占74?4%。說明數學方法是新聞學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數學方法是“用數學語言表達事物的狀態、關系和過程,并加以推導、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判斷和預言的方法”④。正如馬克思所說:“任何一個知識部門,只有在它的主要標準和基本規律性得到數量表現和數學表達之后,才是精密的。”
    在定量研究中,內容分析的發展趨勢令人矚目。內容分析方法是對新聞媒介所載的新聞內容進行深入、系統分析的方法。通過內容分析既可以對新聞內容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又可以由此而推斷和描述新聞傳播者的行為、預期新聞傳播效果等。所以,內容分析是新聞傳播研究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
    從本文統計的情況來看,內容分析方法的數量和比例在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中僅低于抽樣調查、統計分析,說明內容分析方法已經得到足夠的重視。
    另外,實驗研究方法開始運用于新聞學研究中,不過數量和比例都不如前幾種定量方法。實驗方法是一種在一定人工設計的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客觀、系統的觀察、測量和分析的方法。雖然實驗方法在我國新聞學研究中運用還極少,但是隨著新聞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會有關于新聞現象的更多實驗研究出現。
    縱觀新時期新聞學研究,其所用的定量方法日益豐富、具體。這些方法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定量性、移植性和綜合性。其中,大多數方法都是移植數學、統計學、傳播學等學科的方法,把它們應用于新聞學研究中;同時,由于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復雜性和廣泛性,它的有些研究方法本身帶有綜合性,或者在實際運用中往往需要同時采用幾種方法,進行綜合研究,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不管哪一種,其最顯著的共同特征是定量分析。通過較長時間的研究和廣泛應用,這些方法的大多數已比較規范和成熟,如抽樣調查、統計分析、內容分析,而且它們各有優勢,相輔相成,基本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定量方法體系。
    二、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發展原因
    我國傳統的新聞學研究主要依靠思辨的方法,從概念到概念,如研究新聞的黨性、階級性、真實性、指導性等都是靠哲學式的思辨。因此,成果表現方式只是粗糙的定性描述(如以文學描述、哲學思辨形式、對個體新聞實踐成就進行總結整理),手段單一落后,技術含量低。在新聞學研究領域,用其它學科如社會學、心理學尤其是數學(統計)方法甚少。同時,由于技術、經費的原因,我國新聞學的研究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偏重定性分析,而忽視定量分析,使一些研究得不到確切的數據作支撐,其可信性和科學性都受到影響。此外,由于“左”的思潮影響,政治與新聞界限不清,長期以來,新聞學術界只強調定性研究而視定量分析為資產階級的研究方法,這種狀況也造成了定量研究在新聞學研究中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新時期,我國新聞學研究打破了單一的定性分析研究,定量研究開始“嶄露頭角”,并且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出現這種情況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學科背景。
    1.思維方式的轉變
    在新時期,由于擺脫了線性因果律的認知方法和經驗思維的傳統模式,把研究置于現代科學思維的軌道上,從而獲得了新的突破。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一股“方法熱”,從文學、社會學、哲學等領域影響了新聞學,并引發了整個社會思維方式的轉換。思維方式的變化,引起觀念的變化、知識結構的更新,反過來又促使思維方式的更加科學化、現代化。新聞學開始從政治本位、宣傳本位向新聞本位、學術本位過渡,加上不斷東漸的西學的沖擊和影響,新聞學研究與過去相比,開始注重選擇新的研究方法。80年代末、90年代以后,我國新聞學研究有一個新的突破,那就是定量研究提上日程。定量研究的成果,集中體現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改革開放后主辦的《新聞與傳播研究》上。
    2.社會科學科學化趨勢的推動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支持
    隨著社會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化,人們深感社會科學研究越來越借助于“數據說話”,數據詮釋的說服力和真理度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明顯增強。作為社會科學主要研究對象的人類社會,是一個多變量、多因素、多層次的復雜的動態系統,只用定性分析方法加以研究是遠不夠的。它使社會科學往往停留在對研究對象的推理分析和描述界定上,其結果往往只能見仁見智,缺乏自然科學那樣的實證性、精確性、普適性和權威性,真偽難以得到驗證。因而,影響到人們對社會科學科學性的認可度。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定量分析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優越性。

    當今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更加速了社會科學定量化趨勢的發展。傳統方法研究社會科學主要是思辨方法,資料數據主要靠人工收集、整理、分析,不僅工作量大,得出的結果也粗糙、簡單。現代社會科學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資料方面,已經擺脫了手工方式而完全用計算機完成。新聞學研究中常常涉及到大量數據資料,如受眾調查。如果沒有計算機,要對這些資料作定量分析幾乎是不可能的。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于1985年對全國報紙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輸入計算機統計分析,并運用現代化技術對全國報紙的基本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如果沒有計算機的應用,進行這么大的調查是不可能的。因此,計算機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大規模開展定量研究提供了現實性的支持。
    3.媒介生存、發展的壓力為定量研究提供了動機
    中國經濟進入市場經濟階段以后,媒介業競爭日益白熱化,任何一種大眾傳播媒介要想成功地解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必須搞清楚自己在整個大眾傳播市場上究竟處在一種什么位置上,它的運作空間到底有多大。換一種說法,大眾傳播媒介必須要非常重視報紙的發行量、廣播的收聽率、電視的收視率,必須非常重視讀者、聽眾、觀眾的興趣需要。否則,大眾傳媒如果失去受眾,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因此,爭奪受眾成為大眾傳媒之間激烈競爭的焦點。正如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一位新聞學教授所說:“誰不搞(受眾調查——筆者),誰就沒有讀者,誰就沒有飯吃。”⑤然而,在我國,大眾傳媒對受眾興趣需要的了解,大多依靠主觀臆斷和合乎邏輯的推理,較少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其得出的結論缺乏科學性、準確性和可信性。大眾傳媒增強自身競爭力的主要途徑是了解、分析自己的媒介產品內容在受眾中的關注度。實現這個目的主要手段是進行嚴格、科學的受眾調查,即對受眾的興趣、愛好、價值取向等內在特征進行量化分析,然后根據量化分析的結果有針對性地改進或改變自己提供的媒介產品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說,媒體的激烈競爭為定量研究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
    4.傳播學研究方法的啟發
    改革開放后,新聞界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方法和生產線的同時,也引進了不少傳播學理論,傳播學的引進立刻引起了我國新聞學界的廣泛興趣。盡管傳播學脫胎于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受到商業利益、政治制度以及研究中的實用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很大影響,但它的科學性沒有被低估。在一定程度上說,傳播學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震蕩。其主要表現是:引進了一些新的觀念,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推廣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大陸新聞學研究在意識到定性研究的局限性后,必須尋找新的研究方法彌補它的缺陷。無疑,傳播學定量研究方法的引入為新聞學研究提供了切實的幫助。事實上,我國新聞學研究中的某些定量方法借鑒、移植了傳播學的研究方法,如內容分析方法、實驗方法等。
    三、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趨勢
    1.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更為有效地結合
    在新聞學的實際工作中,人們除了運用定性研究方法,還越來越多地運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對新聞現象進行考察。定量分析是分析手段之一,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定性分析之不足,增加分析結果的妥當性和可信度。但是定量分析不等于分析的全部,它有其運用范圍,也有其局限性。“美國化帶來的問題是我們的研究方法太單一,致使我們的傳播學研究(也可指新聞學研究——筆者注)就太單調了。其實,除了定量研究方法之外,還有許多定性研究方法。”⑥在“剛剛過去的15到20年間,定性方法在大眾傳播研究中的再次興盛”⑦證明了定性研究方法的不可或缺。在國外和我國的新聞學研究中,一些學者在運用定量方法時,往往矯枉過正,過分注重甚至堆砌數據,輕視、否定定性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新聞學研究的進展。應該說,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互為前提,互為補充的關系。沒有對事物一定量的認識就不能進行定性分析,因為事物存在總有一定的量,沒有量就沒有事物,在對事物性質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定量。這種定量分析又以使對事物質的認識更精確、更科學。由此可見,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更為有效的結合將是新聞學定量研究的趨勢之一。

       
    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2.數學化趨勢加強
    科學認識的一般規律是這樣的:一開始對事物進行定性研究,然后再研究其量的規律性,精確的定量研究使人們能夠深入地認識事物的本質。“一切科學研究在原則上都可以用數學來解決有關的問題。只有現在還不能應用的數學,沒有原則上不能應用數學的研究領域。”⑧因此,馬克思指出:“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目前,無論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還是人文與社會科學,都處于數學化過程中,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更加速了各門科學數學化的趨勢。
    在我國,用數學方法研究新聞傳播規律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距離“真正完善的地步”還很遠。作為衡量新聞傳播學理論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數學方法將在新聞傳播領域中得到更加廣泛的運用。
    3.團體研究和專業運作加強
    我國傳統的新聞學研究注重個體經驗實踐的總結,講究個人單獨操作,研究者不樂于或不善于與他人合作研究。這種思維方式和操作習慣在目前的定量研究中同樣存在,許多研究者仍然喜歡獨立操作,不善于與他人共同研究。這種狀況必然導致新聞學研究視野的狹窄,新聞學定量研究方法的落后以及研究的預期層次低,從而妨礙新聞學研究的整體發展。隨著新聞現象的日益豐富,待解決的問題增多,研究者之間合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增強。同時,隨著計算機收集、處理、分析資料的能力的提高,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專業水準也會進一步提升。
    4.應用領域拓寬,重視在新聞實踐中的應用
    傳統新聞學的定量研究多集中在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雜志、電視)的行為上。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計算機技術的廣泛運用,新聞學定量研究開始涉及到網絡領域。例如,互聯網發展的宏觀統計、互聯網用戶狀況調查、互聯網的社會影響、網絡受眾的定量研究等。
    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問題多是結合實際,針對具體對象有的放矢,有理有據地進行分析、研究,很少進行思辨、預測,而是“依據一定的有代表性數量的新聞現象、新聞實踐、某觀點加些分析力求找出共同點”⑨。隨著中國入世,媒介競爭的加劇,新聞學定量研究將更加“趨利”、“務實”,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注釋:
    ①劉春偉:《定性定量分析在新聞中的運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7年第1期。
    ②轉引自劉曉紅:《精確新聞報有:現狀問題及教育》資料來源(1),《新聞與傳播研究》,1998年第1期。
    ③朱繼東、徐培汀:《系統新聞學研究方法論再探》,載《新聞廣播電視研究》,1984年第6期。
    ④閔大洪轉引自劉衛東:《新聞傳播學概論》,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第20頁。
    ⑤引自姜秀珍:《新聞統計調查的種類與方法》,《中國新聞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⑥袁軍、龍耘、韓運榮主編:《傳播學在中國——傳播學者訪談》,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頁。
    ⑦熊興保:《大眾傳播研究方法概述》,《現代傳播》,1994年第5期。
    ⑧婁策群、桂學文主編:《信息經濟學通論》,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⑨朱繼東、徐培汀:《系統新聞學研究方法再探》,《新聞廣播電視研究》,1984年6期。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強月新系新聞系主任、副教授;宋兵系碩士研究生郵編:430072)
    【責任編輯:姜依文】


       
    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我國新聞學定量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相關文章:

    中國獨生子女研究:回顧與前瞻08-05

    我國地方文獻研究的回顧與思考08-09

    學校管理學回顧與前瞻08-13

    中國旅游業發展回顧與前瞻08-07

    我國稅收優先權制度前瞻08-05

    我國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顧和展望08-07

    我國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顧和展望08-07

    對我國證券投資的研究08-05

    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前瞻性臨床研究08-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的成年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免费 | 日本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 日本久久久免费精品 | 亚洲成网站在线播放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