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三幫扶”作為創先爭優的生動實踐
把“三幫扶”作為創先爭優的生動實踐
作者/陳奎武
撫松縣委堅持把開展“三幫扶”活動作為創先爭優的生動實踐。今年以來,全縣黨組織、黨員與城鄉困難黨員、群眾及學生結成幫扶對子4300 余個,落實幫扶資金800 余萬元。
五重聯動幫扶,不讓一個幫扶對象“漏網”。實行縣級領導帶頭、部門單位聯手、縣管干部結對、機關干部組團和鄉村干部“兜底”五重幫扶機制,力求構建全覆蓋式幫扶格局。縣級領導結對幫扶一戶困難群眾、一名困難黨員、一個薄弱社區、一個薄弱村和一戶非公企業,建立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幫扶聯系點140 個,為農村困難群眾、困難黨員解決實際困難2449 件,化解各種矛盾糾紛300 余起。組織縣直部門和省、市對接單位一起,聯手幫扶29 個社區、30 個薄弱偏弱村及29 個“兩新”組織的黨建幫扶工作,累計投入127.5 萬元,全面解決黨組織活動經費和辦公設備等難題,59 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協助企業爭取各種扶持資金26 萬元,聯系貸款1400 萬元;強化“干部抓、抓干部”幫扶責任,全縣400 多名科(局)級干部分別與一名困難黨員和一名困難群眾開展“一幫二”結對幫扶,先后為383 名困難黨員和特困群眾送去價值10 萬元的生活物品和慰問金,為幫扶對子解決生活資金200 萬元。同時,發動全縣3152 名機關黨員干部,對困難黨員群眾進行“多幫一”重點幫扶;對其他困難黨員、群眾分別由鄉鎮機關、站辦所干部、村干部和農村黨員示范戶“兜底”結對幫扶,實現幫扶工作無盲點。
載體交叉幫扶,不讓一個幫扶對象“脫鉤”。分類設計開展各類幫扶活動,分別落實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并簽訂幫扶承諾書,建立幫扶對象基本情況信息臺賬,確保不讓一個幫扶對象“脫鉤”。開展“萬名黨員進萬家”大幫扶活動,重點解決困難群眾在住房、就業、就醫、社保、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問題2300 多件次;在人社、農牧等6 個部門開展以幫助5000 名下崗人員再就業,500 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黨員群眾發展脫貧項目,建立50 個困難群眾和黨員創業培訓實踐基地為目標的“千百十”活動,現已幫扶建立主力發展項目70個、新建拓展項目36個、后續研究項目29 個,帶動農戶1125 戶,解決就業5440余人;在衛生系統開展進社區、進村屯、進困難家庭的“三進”幫扶活動,為困難群眾開展免費義診和救助活動700 多人次;在教育系統開展“大手拉小手”、“金秋助學”、“圓夢大學”活動,落實各類助學金和救助資金112萬元;在農村啟動“農村困難黨員扶貧計劃”,從黨費中列支15萬元,建立“貧困黨員幫扶基金”,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黨員施以救助,并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以黨員創業示范基地為龍頭,將426 名貧困黨員和841 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納入基地接續幫扶范圍,列支200 萬元作為扶貧基金,解決生產中的燃眉之急。
措施推進幫扶,不讓一個幫扶對象“掉隊”。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通過基金扶持、部門資助、創立貧困黨員貸款“綠色通道”、縣財政貼息等形式落實幫扶資金和協助貸款累計320 多萬元,全縣有一定勞動能力的40 多名農村困難黨員已逐步脫貧致富;在全縣相關部門遴選197 名專家組建15 個創業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為貧困黨員群眾答疑解惑,解決他們生產難題1500 余件次,并依托遠程教育、黨校、人社、農牧、科協等培訓陣地開展免費技能和學歷培訓,落實培訓資金63.2 萬元;為了做到幫扶工作接續到位,縣委統一制作并下發“五措提效”大幫扶工作手冊3000 余本,對崗位變動的黨員領導干部,采取幫扶對子、幫扶任務、幫扶目標、幫扶時效、幫扶舉措“五不變”長效幫扶。對調離異地和退出領導崗位的,則及時進行人員調整,采取“新人接舊崗”的方式,由履任新職的干部接替原任干部接力幫扶。
【把“三幫扶”作為創先爭優的生動實踐】相關文章:
寒假創先爭優活動實踐報告08-27
小學學習實踐創先爭優活動小結08-23
綜合實踐活動----保護野生動物08-16
創先爭優標語08-23
不作為亂作為的自查報告02-08
創先爭優活動計劃08-23
創先爭優個人總結03-10
生動的作文03-08
生動的日記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