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還是要靠發展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指出:“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包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關鍵還是要靠發展。”這一重要論述,對于我們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和諧社會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展是解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既是“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綜合起來看,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更趨復雜和突出。如,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速,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多樣化,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加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不斷增強,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們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程度明顯加深,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等等。從這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可以看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最關鍵和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發展。
發展是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有力武器。當今世界很不安寧,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嚴峻挑戰;由于傳統安全威脅因素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相互交織,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沖突時起時伏,恐怖主義活動依然猖獗,地區和國際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松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在這樣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我們必須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力應對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戰和風險,掌握國際斗爭的主動權,而這最終要靠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需要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推進的很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經濟不斷發展,財富不斷積累,始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依托。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這些基本特征,是建立在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來不斷增強物質基礎之上的,是以經濟發展為支撐的,是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全面展開和具體體現的。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但也要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還不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任重而道遠。
總之,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社會和諧的根基。發展與和諧是互為因果的,既因為和諧而發展,又因為發展而和諧。然而,發展又必須講科學,不科學的發展不僅不會帶來和諧,反而會造成不和諧。因此,我們應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結合實際,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推動各項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