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謹防將新農村建設搞成新“政績工程”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20個字,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勾勒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 ,也是“十一五”時期乃至更長時間內我國農村建設的總目標、總思路。各地落實中央決策加強農村建設,是農民群眾歡迎的好事。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領導沒有認真領會中央精神,而是把新農村建設看成了搞新一撥“政績工程”的機會,不但成立專門“辦公室”,還要檢查、驗收、評比。一些地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儼然成了“樓房化”“別墅化”的代名詞。在個別地方,有的農民剛蓋了新房,但政府僅僅為了村莊形象,竟然強迫農民拆房搬遷,引起農民強烈反對。為了避免將新農村建設搞成新“政績工程”,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穩步推進。“三農”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越發突出。建設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惠及億萬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的戰略工程,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幾年、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薪火相傳的不懈努力。如果象當年“大躍進”那樣刮共產風,象建大廣場、大馬路那樣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殺雞取卵,一哄而上再一哄而下,搞短期行為,搞形式主義,其最終損害的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 二要因地制宜。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十里不同天”,姑且不說泱泱大國東西、南北的經濟文化差異,就是在同一地區,也有農村之間自然條件、經濟結構、風俗民情的差別。建設新農村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搞一刀切,推廣一個模式,沿用一套考核指標,不能用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下任務、壓指標。一些地方小城鎮建設“一條街、二張皮(門面房)、鴨舌帽子(狀似帽沿下店上居式建筑)一般齊”,照抄照搬,缺乏個性風格,就是一個模式建設的惡果。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做的容易做好難,而這恰恰是新農村建設必須貫穿始終的指導方針。廣大干部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做到關心農民疾苦、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 三要注重內涵。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同志說:新房子不等于新農村,新衣服不等于新農民。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五句話”目標有著豐富的內涵,不能簡單化、表面化、雷同化,不能出現重視基礎設施投入,忽視農民素質提高的“一手硬、一手軟”現象。轉變幾千多年積淀的落后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倡導和確立科學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激發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內生動力,是一件更艱巨的工程,也是治本之策。各級黨組織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要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培育造就新型農民。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宏
大的系統工程,具體到各地,應當緊密結合實際,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深入調研,統籌規劃,科學安排,循序漸進,要從當地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保證農民群眾得實惠,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堅實的基礎上起步,在農民群眾的廣泛擁護中有個良好的開局。
s("content_relate");
【謹防將新農村建設搞成新“政績工程”】相關文章:
謹防涉農資金蒸發 強化新農村建設審計04-29
推進新農村建設要突出抓好“六新”08-16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著力打造新農民08-16
實施康居工程,建設文明和諧新農村08-17
找準新載體循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08-16
對新農村建設的思考08-16
新農村建設標語12-17
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08-24
建設新農村譜寫新華章08-16
新農村建設規劃方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