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工運理論創新助推工會工作創新
以工運理論創新助推工會工作創新作者/張玉海
黑龍江農墾綏化工會注重以理論引領工會工作。通過“四個圍繞”開展工運理論研究,增強了工會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前瞻性,增強了工會組織的學習力、思考力、創新力、駕馭力,推進了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
圍繞熱點,服務大局搞調研。凝聚發展力暑
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其核心作用是從政治高度出發,圍繞黨委工作中心,促進經濟是發展。農墾綏化工會緊緊圍繞農墾綏化管理局引領現代化大農業、打造國家食品安全基地、打造場縣共建先行區示范區、實施強工攻堅戰、助推進軍世界五百強等項熱點工作,積極探尋凝聚力量,發揮主力軍作用的方式、方法。首先是探求促進發展的動力之源。開展“凝心聚力促發展,愛崗敬業創佳績”活動,營造發展依靠主力軍的濃厚氛圍;其次是催生發展的核力之源。動員全局2萬余名職工開展“十比十賽”助“強工”競賽,合力支持80家工業企業發展,建成食用菌、烤煙、雜糧、中草藥原料基地35萬畝,提合理化建議54條,開展創新43項,為企業增收1500萬元,促工業企業實現產值40億元;三是挖掘創新之源。在引導職工興辦專業合作社中積極建議管局拓展發展空間,在周邊市縣建立12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代耕、代種、代收800萬畝,成為黑龍江省場縣共建示范區;四是拓展輻射之源。弘揚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和勞模精神。開展百名典型培育選樹,10名墾區級以上勞模事跡報告會,百勞模療養,10名職工風采之星評比,10名感動熒屏人物網絡評選,彰顯了工人主力軍作用。
圍繞重點,突出職能搞調研,促進社會和諧
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職工權益是工會的圣神職責和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農墾綏化工會圍繞上述重點課題調研,不斷探索出好的思路和做法。一是形成了“滋養職工心靈,打造職工‘精神糧倉’”的職工精神提升體系。依托全局56個職工書屋,50萬冊圖書及24個職工文化共享中心,開辦職工“讀書節”、“書香家庭”、“班組讀書競賽”、“讀書與促進經濟發展演講賽”,進一步豐富了職工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廣大職工的學習力和創造力;二是探索“提升職工整體素質和企業發展軟實力的方式方法”。結合管局發展和職工需要,提供“量身定做”的培訓服務。開設崗位課堂、田間課堂、家庭課堂、流動課堂、網絡課堂、周末學堂、聯創講堂。授課內容由單一的技術講解變為“專家支招、精神加油、政策窗口、法律透析、技術驛站、典型接力”等生動活潑的方式,迎和了職工的“胃口”,轉化為促進發展的 “能量”;三是開啟反映職工訴求“直通車”,架起維護職工權益“連心橋”。采取工會干部下基層,職工代表巡視,設立職工訴求服務站等措施,反映職工訴求。促成8000萬元建4個供水站、9000萬元建8個文體館工程、3000萬元建設8座標準化幼兒園工程,使全局7萬余人口受益。堅持嚴格把好參與、政策、內容、協商、程序、公開、履約“七關”,撐開職工權益“保護傘”。全局職工工資增長550萬元,26000余名職工在依法推動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中得到實惠;四是創新民主管理,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建立職代會聯審制度、駐場單位聽證制度、議案票決制度、代表述職測評制度、場務公開制度、無工資收入補貼制度、職工代表競選制度、職工代表巡視制度、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職工代表民主對話制度。今年以來,主動參與同職工利益密切相關的10個農牧場土地承包政策制定,為無地職工發放補貼1800萬元,落實代表提案84項,保障了職工的利益,預防和減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圍繞焦點,攻堅克難搞調研。推進共富進程
著眼改善職工生活,提高職工福祉。針對共同富裕、就業援助等職工關注的焦點問題開展調研。推進以“三有四結五到六帶”為內容的扶低共富八字推進法。為647戶低收入戶搭建了致富平臺,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元;開展“調結構、強龍頭、興自營、上產業、輸勞務、優服務、增科技、場縣共建、旅游開發、扶低貧”為重點的促進職工增收“十大行動”,職工人均純收入每年增加3000元,到2015年人均純收入35000元,率先達到小康目標;探索改進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方式。按照困難職工幫扶全覆蓋目標,建立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站11個,推行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助學救助、法律援助、就業培訓一站式服務,救濟物資卡式發放;多渠道探索開展職工就業援助。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活動,舉辦就業洽談會10場次。工業企業擴產增、公益性崗位優先、小城鎮建設、構建新型經濟組織、多領域提供自營經濟項目、加大技能培訓、成立外出務工聯合會等項成為職工就業創業新途徑。僅今年就為職工提供就業崗位5231個,籌集發放就業援助資金1102萬元。
圍繞節點,提升素質搞調研,打造品牌工會
為把工運理論研究工作打造成強化工會自身建設的立事之本。以新視野、新觀念、新思路,積極回應各級黨政和職工對工會工作的新期待。突出“打造‘品牌工會、質量工會…調研成果的實施。努力增強學習力、思考力、創新力和駕馭力,以理論研究的新成果,推動工會工作的創新和突破;建立了工會干部定期例會制度、定期調研制度、定期拉練制度、定期培訓、定期學習、定期講課制度,提高了工會干部圍繞黨委中心工作的定位能力、引領能力、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執行能力、創新能力;真正以職工滿意為出發點,以職工受益為落腳點,讓社會了解、認知工會。農墾綏化工會年初制定了《農墾綏化工會工作職工評價制度》。確立了服務職工、維權幫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創先爭優、文體活動、工會形象“六個在一線”考核評價制度;建立“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長效機制。訪農戶、送精神、問所需、征建議、解難題、發救濟,為職工群眾時刻送去溫暖。實現了調查調研、政策宣傳、工作推進、問題解決、典型培養、工會作為均在一線完成;為當好職工群眾的第一知情人、第一表達人、第一維護人。農墾綏化工會成立理論研究會,每年開展2次研討,每名工會干部全年撰寫理論文章至少兩篇。2012年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學習宣傳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網絡有獎征文”優秀組織獎。
【以工運理論創新助推工會工作創新】相關文章:
基于創新擴散理論的Vlog傳播08-19
高中體育理論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創新08-19
創新的語錄11-06
創新的作文12-27
關于創新的作文11-18
創新話題作文11-15
企業創新標語02-04
創新與夢想作文02-24
創新優秀作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