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西省修水縣的會計管理體制改革
修水縣會計事務管理局為適應新《會計法》和新的會計管理體制,加強財政會計集中核算,采取重要措施——統一選用集中核算軟件。新成立的修水縣會計事務管理局運用用友公共財政管理軟件,作為對縣財政會計核算的統一核算軟件。修水縣政府為保證這項改革的成功,特采用公開招標形式,并由縣政府采購辦來統一采購,這既是政府首次辦公設備及會計核算軟件的招標,又是九江地區新會計體制的試點。
修水縣會計事務管理局(也稱會計核算中心)有130個單位納入該局核算,各單位將取消會計核算部門,只設立一名報賬員,核算中心站點有26站。
1、縣直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集中核算的運作方式
一設立:設立會計事務管理局,為副科級事業單位,隸屬縣財政局,定編30人,負責縣直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和全縣會計人員及會計事務管理,會計人員的編制、工資、福利等由縣會計局統一管理。
三取消:取消單位的銀行賬戶,取消單位會計機構,取消單位會計人員。
三不變:單位資金所有權不變,使用權不變,審批權不變。
三分離: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專項經費實行分別核算和管理。
即人員經費:實行工資專戶、銀行代發;公用經費:實行總量控制,均衡撥付;實行專項經費:專戶管理,進度撥付。
三集中:(1)集中辦理資金結算。取消單位銀行賬戶后,由會計局在各家銀行設立一個基本賬戶和一個專項經費賬戶。各單位在會計局的總賬戶下設立內部結算賬戶,各單位的預算經費由單位向財政局申報,再由財政局直接撥入會計局賬戶;預算外收入仍進入財政專戶,縣直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供養人員的標準工資,由會計局委托銀行代發。
(2)集中進行會計核算。會計局負責審核單位的原始憑證,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為統管單位和有關部門提供會計報表和有關資料。
(3)集中管理會計檔案。會計局對統管單位的現行會計檔案實行集中管理,并負責保密。
通過三集中,使會計局成為資金中心、核算中心、管理中心、信息中心。
三建制:一是建立支出審批制度。單位報來的原始憑證,必須有單位領導、經手人、證明人簽字,一般經費由會計局會計審查,股長復核,專項經費還要經分管局長審核。
二是建立現金管理制度。會計局根據各單位規模大小確定適當的備用金,原則上1000元以下現金結算,1000元以上轉賬結算。嚴禁坐收坐支和超范圍使用現金。
三是建立會計局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和單位報賬出納制度。
2、改革的初步成效——“三提高三增強”
第一、提高了依法理財水平,增強了預算監督力度。
一是延長了財政部門對預算資金的管理鏈,變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管理。由于集中核算和管理,杜絕了單位多頭開戶、逃避財政監督的現象,使預算資金從撥出到使用的全過程置于財政監督之下,從根本上改變了預算資金撥付后單位亂支濫用,財政部門"亡羊補牢"的狀況。在這次財務移交過程中,就發現了一些違規違紀現象,得到了及時糾正。
二是變突擊檢查為日常監督。單位所有日常支出都要經過會計局審核,通過審核、對比和分析,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次移接交過程中,發現有的單位財經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混亂,業務操作不規范,這次重新進行了建帳;對一些手續不齊的開支予以退回補辦,進一步增強了單位的法紀意識。
第二、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增強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我縣縣直行政事業單位推行財務集中核算制后,共取消單位銀行賬戶328個,縣直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實行了一個賬戶管理,使政府和財政部門掌握了除社保、醫保、失業保險以外的所有財政性資金,這次財務接交共歸集資金1200多萬。實現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型管理的轉變,大大增強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第三、提高了反腐倡廉能力,增強了會計監督力度。
把會計人員管理權集中起來,直接由財政部門管理,消除了與被管單位的依附關系,有利于排除行政干擾,擺脫了因經濟利益關系對會計監督職能的制約,改善了會計執法環境,保障了會計人員能夠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改變了過去那種會計人員"頂得住、站不住、站得住、頂不住"的不正常現象。
來源:中國財經報(財會世界)[200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