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內ASP緣何曇花一現
ASP市場賺錢所以誘人。而ASP在國外迅速發展的同時,國內市場也開始熱鬧起來,然后又很快沉寂。是什么造成了曇花一現的局面? ASP在國外迅速發展的同時,國內市場也開始熱鬧起來,然后又很快沉寂。是什么造成了曇花一現的局面?
在十九世紀中期,美國西部逐漸興起淘金熱,大批的淘金者涌入西部荒原,去實現他們一夜暴富的夢想。可在這荒無人煙的大地上,許多人還沒找到黃金就已經餓死渴死,于是有聰明的人想出了更好的主意:賣水!還真的賺了很多錢。這個故事雖然簡單卻含義深刻:賣水比淘金賺錢更多!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互聯網就是淘金的,應用服務提供商自然就是賣水的。
看來ASP市場是個賺錢的市場,能賺錢當然誘人。讓我們去國際和國內市場看個究竟,看看這個市場到底有多誘人。同時市場也是一面鏡子,能折射出在市場背后我們所看不到的東西。
火熱的全球市場
據IDC對ASP市場的劃分,其估算2000年全球ASP市場的總銷售額是9.86億美元。在2001年和2002年,由于受美國ASP市場的帶動,全球ASP市場的增長率超過100%。此后雖然增長會有所減緩,但到2005年,仍將保持59%的增長速度,預計屆時ASP市場的總額將達到239億美元。
ASP發展至今,有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進入,現在的ASP市場參與者主要有以下幾類:獨立的軟件公司,如PeopleSoft、Great Plains、Oracle等,其目的是獲取收益,增強自身軟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平臺供應商,如Sun和微軟,其目的是確保自己的標準在市場中立足;硬件供應商,如Sun、戴爾和惠普,他們與ASP和主機托管商合作;ISP等其他網絡供應商,如AT&T、Qwest和Concentric,其目的是擴大自身網絡的使用率。
ASP最初的目標客戶集中于中小型企業,隨著全球IT服務市場的發展與壯大,大型企業也體現出對于ASP的需求。以ASP最發達的北美為例,中小型企業仍是ASP市場的主體客戶,2003年中小型企業占ASP整體市場的92%。
ASP利用Internet提供應用軟件及增值服務,以服務對象來區分,與其他電子商務一樣可以分為B2C與B2B兩種市場。就B2C而言,在線上以使用次數計費,提供個人信息工具,如日程計劃、通訊錄、個人理財軟件、游戲軟件、MP3、電子賀卡等。不過,目前的ASP服務主要是以B2B市場為主流,其中又以三種業務最受重視:提供構建電子商務網站的軟件與服務、提供企業與企業間交易的軟件和服務以及提供企業內部作業用軟件與服務。
國內尚未形成規模
2000年,中國(包括中國大陸地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臺灣)ASP市場的總銷售額是3300萬美元,約占全球總銷售額的0.3%。IDC估算,2000年到2004年大中國區ASP市場的年平均增長率是64%,到2004年,大中國區ASP市場的容量將達到2.43億美元。
由于尚無專門機構調查中國大陸ASP市場的現狀,目前中國大陸到底有多少ASP并不清楚。據初略統計,中國大陸宣稱自己是ASP或提供ASP服務或推出ASP戰略的企業大約在50家左右,包括ChinaASP.com、用友、世紀互聯、新網、安易、中軟、瑞星、金蝶、中國網通、首都在線、中關村科技等等。
有趣的是,好幾家公司都宣稱自己是國內第一家ASP。這些ASP大多是從原公司全部或部分轉型過來的,他們大致可分為三類:ISP,如世紀互聯、中國網通、首都在線、中國聯通,他們已開通或正在建設數據中心,為其他ISP或ASP提供網絡基礎設施服務;ISV,如用友(偉庫網)、深圳金蝶等,他們提供應用軟件租賃服務,但大多只租賃本公司的產品;.com公司,這類ASP最多,如盛唐網絡、上海寰亞、上海富鑫等,提供與網站建設、網頁設計、內容提供、域名注冊、虛擬主機、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等業務相關的服務。
由于國內ASP大多采用Sun、戴爾和思科等國際知名品牌的服務器和網絡設施,使得國內硬件廠商(如聯想、同方、長城)在ASP市場介入余地不大,因此國內硬件提供商在ASP市場尚無實質動作。電信公司是帶寬提供者,他們已經開始介入ASP市場,如北京電信為用友偉庫網提供數據中心,中國聯通已開通自己的數據中心。由于中國電信基本上壟斷了帶寬,沒有它的積極參與,ASP的運營將十分困難。
走出搖籃
“以史為鑒,可以察事理”,參照國外ASP市場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看出,中國ASP市場從2000年年初時開始萌芽,到現在仍然是一個初期市場。主要表現在:首先,從市場容量來看,中國ASP市場規模只占全球市場的2%;其次,從市場參與者來看,缺乏IT大廠商(硬件、電信業)的積極參與,只有為數不少的中小型以應用服務為主的公司,主要是那些傳統的獨立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和.com公司,這些公司在本身提供服務的能力和公司規模上都不具備太大的競爭力;最后,從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來看,產品單一,新興.com公司服務范圍過于集中,缺乏特色鮮明的服務提供商。
但不成熟不代表沒有前途,在目前形勢下,斷言ASP在中國沒有出路無疑過于武斷。畢竟,省事省錢省人、隨時隨地隨設的應用對任何企業都是一種誘惑,而這正是ASP服務提供模式固有的優勢。目前,企業級應用市場正穩步發展,占整個IT行業產值的80%以上,企業級應用市場和以后的企業間電子商務市場將成為IT產業的支柱。綜合正反兩方面因素,對ASP服務模式,國內業界持有的正確態度應該是熱情但不失理性。
參考國外ASP市場的發展軌跡,中小企業從一開始就是ASP的主要客戶群體。中小企業信息化的ASP模式,正在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潮流。中國ASP要走出搖籃,邁向成熟,中小企業信息化無疑是一個好的突破口。
從需求方來說,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302萬家,占國內全部企業數的99%以上、國內生產總值的50%、出口總量的60%和稅收的43%,主要分布在高科技和第三產業。他們的信息化現狀不容樂觀,而且絕大部分信息化程度偏低,無法享受信息化對管理和銷售帶來的優越性。以北京為例,目前只有50%左右的中小企業實現了單機版的會計電算化,10%的中小企業實施了C/S架構下的進、銷、存管理,實施ERP和開展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比例就更低。
國內中小企業信息化的主要困難有三點:第一,缺乏專業的信息化知識和經驗,中小企業應用信息化手段的基礎比較薄弱,在知識和經驗方面都明顯不足;第二,缺乏資金,多數中小企業更愿意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市場或研發上,而目前信息化所需的硬件、軟件和服務成本較高,他們往往難以承受,信息化的風險較高;第三,缺乏專業的IT人員,保持高素質的IT人員成本高昂,中小企業一般很難吸引并留住他們。
可以看出,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起點很低,所以不能照搬大企業“高投入、長周期”的信息化模式,也不能走國外企業“先建局域網,后上互聯網”的老路。鑒于ASP省時省力省錢的優勢,現在ASP倒是建設國內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有效途徑。
從政府部門來說,已經認識到ASP在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中的巨大作用,日前,“北京助飛企業E化ASP應用一期示范工程”已經啟動。在“政府引導,市場推動,企業主體,聯盟推廣,行業突破,區域展開”的方針指引下,本次示范工程先從流通行業入手,結合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發展,逐漸在旅游、分銷、零售、服務、高科技產業等領域形成各種標準的行業解決方案,以構建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打造ASP產業鏈。
從ASP廠商自身來說,致力與中小企業信息化還必須揚長避短。首先,細分市場的選擇應該以服務特定垂直市場為宜。根據目前我國軟件產品門類不多、品種單一的特點,除少數有實力的軟件廠商外,大多是為特定行業設計的軟件(如教育軟件、CAD軟件等)。如果專注于特定垂直行業或細分市場,那么你對該領域的精深知識和技能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因而能夠建立持續的客戶關系。其次,還必須借助外力,與有實力的廠商結盟,這關系到ASP能否迅速占據市場先機。與知名企業結盟能借助他們雄厚的資金、成熟的技術、龐大的客戶網絡和強大的品牌號召力,有利于吸引客戶、增強客戶的信任感。在這方面,我們期待聯想、中國電信等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更積極的響應。
【國內ASP緣何曇花一現】相關文章:
楓葉緣何這樣紅?08-17
記者緣何忙于做“生意”08-12
應聘簡歷石沉大海緣何故?08-06
司法改革緣何步履蹣跚08-12
媒體的法律水平緣何比法官高?08-12
求職廣告緣何難啟就業之門08-15
武侯教育品牌緣何越做越大08-17
曇花一現08-16
再看業主委員會緣何“難產”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