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權變觀念看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組織變革
網絡經濟是通過電子計算機網絡而進行的經濟活動的總和。20世紀末網絡經濟的出現和快速發展,正在徹底改變傳統企業經營管理的環境因素,傳統經濟賴以存在的價值觀、生產方式、交易方式以及管理模式也靜悄悄地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作為經濟體系細胞的企業,其組織形態在這場革命性的變革中不可避免地從形式到內容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一、權變觀念中的企業組織環境因素
企業是依靠向外界提供產品或服務來實現資本循環和增殖,使自身得到發展壯大的經濟——社會組織。企業組織內部的結構、職能、目標、任務、層次、管理幅度、人員配備、權力協調和管理制度等問題,一直是管理學研究的主要問題。近年來權變理論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到組織理論,權變理論的組織設計觀念認為,不可能建立一種萬能的管理模式,也沒有一種“最好”的管理模式,只有“最適宜”的管理模式,企業組織需要根據不同條件來選擇和設計不同的組織模型。美國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又譯杜拉克,Peter Drucker)認為:“世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設計:每一個企業機構的設計,都必須以配合其使命和策略的主要業務為中心。”
權變理論認為,權變的最基本原由是變化的環境,企業組織變革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權變理論中稱之為權變變量。選擇新的組織或改革舊的組織時,必須對這些權變變量予以充分的考慮,然后才能依據權變變量的變化采用不同的組織模式。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權變變量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因素
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商業模式、政府政策、勞動力結構、價格水平以及消費者偏好等。經濟因素構成企業的外部經濟環境,決定著企業組織的穩定性。當經濟環境相對穩定時,企業追求成本效益,往往規模大,組織結構復雜:但當經濟環境風險高、多變化時,結構簡單的小規模企業的適應力反而比大企業強。
2.社會因素
微觀的社會因素指人們的價值觀、倫理道德觀、受教育水平、行為方式和習慣等。社會環境通過兩個方面影響企業組織形態變化,一方面影響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經營理念(以生產為主還是以市場為主):另一方面影響著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如溝通方式和激勵方式等)。
3.技術因素
包括總體技術水平、行業技術水平、企業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水平。技術的復雜性以及它所對應的生產過程,決定了企業組織的結構和規模,技術改變與創新會促使企業組織發生相應的變化。例如,互聯網技術的產生使企業的業務、營銷管理流程都趨于無形化,而企業組織形態向虛擬化方向轉化。因此,企業組織受總體技術水平的影響,帶有很強的技術特征。
4.員工素質
包括價值觀、智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和工作能力。當員工素質提高時,其本身的工作能力和需求就會發生變化。對于高素質的員工,管理制度應有較大的靈活性。例如彈性的工作時間、靈活的工作場所(例如家庭辦公)、較多的決策參與權以及有吸引力的薪資福利計劃等。
5.自然環境因素
指對企業有影響的地理位置、氣候以及自然資源等。自然環境影響著企業的地域分布和授權管理方式,企業地域分布廣時,集中管理有難度,宜采取分權的組織模式。此外,自然環境也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總之,任何企業都有特定的生存環境,環境的變化是決定管理者采取權變原則的一個關鍵因素。由于社會變得越來越復雜,動態性越來越大,企業組織不斷與客觀環境發生相互作用,企業新的組織形態是上述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二、網絡經濟影響下的企業組織環境的新變化
網絡經濟是伴隨著信息革命而出現的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德魯克指出: “信息革命改變著人類社會,同時也改變著企業的組織和機制。”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整個經濟體系的運行方式、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企業的傳統經驗做法不再顯靈,許多內外因素都在急劇變化,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清醒認識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環境變化。
1.自然資源約束軟化
互聯網的延展性(scalability)和靈活性(flexibility)使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對企業的約束化于無形,市場可以無限制地延伸到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市場對所有企業平等開放,每一個行業的企業都發現它們正面對與以前完全不同的競爭對手和顧客,并且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擴張速度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例如,企業利用互聯網可以較準確地掌握顧客的偏好和產品的銷售情況,將企業內部業務環節通過內部網達成整合,能夠縮短產品的周轉周期,減少庫存和浪費。另外,企業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對全球各地工廠的實時監控,真正做到全球一體化經營,這在以前可以說是無法想象的。
2.核心價值觀的變化
隨著互聯網被廣泛應用,產品的價值逐漸降低,適合企業和用戶個性需求的服務的價值逐漸升值。信息技術提供的核心價值,正在經歷一個以廠商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過程,即以產品和技術為核心價值轉變到以向客戶提供過濾過的、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信息為核心價值。
3.企業內部要素關系簡化
在網絡經濟塑造的虛擬世界里,有形市場的問價、報價、看貨、比較、簽約、信用保證、發貨、支付等活動都能在網上進行。這種業務流程的變化改革了企業經營所需的資源結構和人們之間勞動組合的關系,信息資源的重要性提升,管理架構將更有利于信息的流動并趨于簡化。一個規模很大的企業也許只有幾十名員工,只需一個不大的辦公場所,卻經營著上億元的業務。簡單重復的工作急劇減少,龐大的機器體系可以完成更多的機械工作,而員工承擔的幾乎都是充滿創造性和靈活性的工作。企業內部要素關系的變化直接要求企業組織從原來龐大、復雜、剛性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4.勞動力資本化
網絡經濟時代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生產型企業的“生產環節”的重要性越來越降低,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變得相對容易,工廠流水線上的勞動力逐漸減少。而決策、營銷、設計、技術開發、項目管理等專業人才的比例增加,特別是技術創新者和職業經理人的增加,為企業造就了一種新型資本——人力資本。技術創新者和職業經理人比例的增加,不僅改變了企業的工作的內容和形式,而且改變了企業的法人結構。網絡經濟時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再是完善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關系,而是完善企業中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的關系。技術創新者和職業經理人的有序流動,開始成為企業管理制度需要重新考慮的問題。
5.游戲方式的變化
在網絡經濟中,過去的一家企業在行業中獨霸天下的歷史將不復存在。產品以價值鏈的形式而存在,除了終端產品,每個產品都是后續產品或關聯產品的價值基礎,不同企業在產品價值鏈中僅占有獨自的細分部分:企業之間你死我活的敵對狀況被合作與兼容或者兼并所替代,市場的爭奪變為技術創新與獲得知識和信息的競賽
:市場占有率和利潤額不再是實力的代名詞,取而代之的是企業成長率。許多企業不再經歷太長的時間,通過質量和服務的認同來建立品牌,而是通過免費贈送與虧損銷售第一期產品迅速占領市場,鎖定用戶,然后從后續產品或關聯產品中獲取盈利。游戲方式的變化必定帶來游戲規則的變化,對市場和企業的監管、稅收體制、創新的認證、管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都將會有大的改變,企業對此應有充分的認識并應具備靈活的機制參與競爭。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已深深地觸及到經濟體系的每個角落,任何企業都無法回避其在進入網絡經濟時代對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經營戰略、業務流程等進行全新的整合。
三、企業組織變革的新取向
面對企業內外在環境的變化,傳統的等級森嚴的企業組織在網絡經濟時代顯得臃腫、信息傳遞與決策緩慢、發展動力不足、對變化反應遲鈍。為在網絡經濟時代求生存和求發展,企業組織應從下面5個方面的取向來擺脫傳統程序化的束縛,進行企業組織變革。
1.經營戰略適時而變
網絡經濟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信息的加速傳遞,造就了許多新興產業,面對挑戰,傳統企業和新型企業都必須清楚自己在未來新環境里所要扮演的角色,并把這個角色定位通過經營戰略表現出來,用新的思路指導企業發展。經營戰略沒有固定模式,惟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決定經營戰略。溢達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襯衣生產商,是典型的傳統企業。它最早經營單一產品服裝,后來不斷拓展業務領域,不僅創建了世界罕見的從棉花種植、紡織、染整、成衣制造到成衣營銷的一條龍紡織生產體系,還積極利用互聯網優化企業內部流程、改善企業管理,在傳統產業普遍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取得了驕人成績。它的經驗就是:“經營戰略不為過去所累,設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保持一致”。
像傳統企業一樣,處于新興產業前端的企業也需要不斷調整經營戰略。例如聯想集團從1999年起實施互聯網轉型戰略,確定了以互聯網為核心,以互聯網電腦為契機,加速發展信息服務、軟件、應用集成業務的經營戰略,并以此為指導思想對組織結構進行了大調整,很快初見成效。
2.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企業經營流程
網絡經濟為企業提高組織運行效率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利用互聯網整合企業經營流程能迅速提升企業競爭力。具體來說,企業可以選擇直接式或漸進式完成業務與互聯網的整合。如果選擇直接式,企業將徹底地對傳統的價值鏈進行重組,利用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來聯系客戶,形成全新的業務系統,然后與網上戰略同盟構建新的合作關系,進而產生高度專業化和網絡化的虛擬企業。如果選擇漸進式,企業先設立網站介紹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然后通過實時通訊、信息公告欄等形式實現與顧客的信息交流,開展網上訂貨和支付:最后企業對后臺業務進行重組,更進一步地完成與其他企業間的價值鏈的創新。例如,沃爾瑪公司與寶潔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套自動補貨系統,它的收銀機通過網上跟寶潔公司的電腦庫存系統連在一起。當顧客在沃爾瑪購買了寶潔的產品時,系統會自動發出訂單并處理兩個公司之間的貨款,這樣該系統就將兩家公司的工作流程緊密結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兩公司的庫存水平和物流成本,還給寶潔帶來了快速收回貨款的益處。企業經營流程的整合衍生出新的價值,并塑造了新的競爭優勢。
3.構建虛實結合的組織結構
企業以互聯網和信息流為基礎,構建“虛”和“實”相結合的新的組織形態。“虛”是指企業通過生產外包、銷售外包、研發外包、策略聯盟等方式與其他企業形成業務關系。“實”是指企業通過企業本身強勁的品牌運作能力、強大的培訓機制、及時捕捉需求、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來形成與眾不同的競爭力,進而形成以企業為核心、跨越時空的、以客戶為導向的有虛有實的經營網。許多傳統企業正是以“虛”和“實”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快速增長。恒源祥是中國著名的毛線品牌,它旗下的毛線生產企業有二十多家,但它們并不隸屬于恒源祥,他們之間只是合作關系,恒源祥讓所有的加盟企業都接受它的理念、科技手段和系統的管理模式,而這些企業則成為恒源祥的聯營工廠,使用恒源祥品牌,這種虛實結合的企業結構和經營方式自1997年以來創造了每年十多億元的銷售收入。
4.員工隊伍建設人力資本化
由于企業賴以生存的關鍵資源,大都存在于人的頭腦中,網絡經濟時代人才不再被視為“成本”,而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能帶來價值增殖的“資本”。企業間對知識和技術的激烈競爭主要體現為對技術創新者和職業經理人的爭奪,即對“人力資本”的爭奪。因此,從營建持久競爭優勢的角度出發,構建合理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留住人才,對企業具有深遠的意義,這遠遠超出傳統意義上“人力資源管理”的范疇。許多跨國公司把人才作為公司競爭戰略的一個部分,實行員工持股,采取以優厚的福利加競爭性的工資為基礎的分配體系,不斷投入巨資為員工進行培訓,并致力于為員工提供一個可以盡情施展才華的國際化空間。這種戰略不僅提高了公司吸引力,而且提高了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員工的流失率長期保持在較低的良性水平。
5.提高企業的學習創新能力
企業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是衡量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而進行組織變革的基礎。學習有多種方式,既可以是知識和技術的培訓、自學、教育深造,也可以是向別人的一流實踐學習。通過學習突破僵化的教條束縛,學會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就能產生許多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企業要擁有持續的學習創新能力,需要在組織中植入一定的靈活機制。有的企業定期舉辦跨部門的“腦力激蕩會議”來尋求實現現有工作目標的更好途徑:有的制定具體的獎勵政策鼓勵創新:有的從截然不同的其他行業里借鑒最佳實踐做法。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不斷挑戰現狀,勇于學習,善于學習,企業組織就能獲得無窮的創造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樸春慧:《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美)杜拉克,蘇偉倫編譯:《杜拉克管理思想全書》,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年版。
文章代、侯書森:《權變管理》,山東,石油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云冠平、胡軍、黃和平:《管理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美)艾默里·洛文斯,姜勇譯;《企業與環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美)弗萊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羅森茨韋克:《組織與管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鄭曉明:《管理比你聰明的知識員512》》,《中國經營報》,2000年10月10日。
(美)T.G.勒維斯著,卞正東、王宇、王志娟、陸國君譯:《非摩擦經濟——網絡時代的經濟模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從權變觀念看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組織變革】相關文章:
網絡經濟時代的企業營銷管理變革08-05
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的競爭優勢08-05
管理哲學→企業文化→組織變革08-07
論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管理變革趨勢08-05
淺議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觀念08-07
網絡經濟時代企業會計人員的任務08-05
淺談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知識管理08-05
弘揚企業文化,倡導良性觀念08-15
新形勢下企業觀念創新的途徑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