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展望
上世紀末,有網絡經濟風向標之稱的納斯達股指遭遇重創,從其最高峰時的5000多點跌到最低時的2000點以下,縮水一半以上;國內雖然“網站倒閉80%”的預言未能成真,但亦遭受“寒流”的頻襲。時至今日,這種趨勢仍未見大的改觀。這樣,以90年代美國經濟超常規持續增長現象為背景而提出的“網絡經濟”、“新經濟”、“e時代”……的理論,首當其沖地受到了質疑和挑戰。曾經輝煌無限的“網絡經濟”是否真的只是對經濟現象的片面夸大?在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第三種經濟”是否只是一個“幻覺”而已?網絡經濟的嚴冬真的到來了嗎?實際上,經過高速發展的網絡經濟只是進入暫時的調整、“擠水”階段。遭遇“春寒”,并不能扭轉網絡經濟迎來自己春天的大趨勢。
一、網絡經濟受挫的原因探析
1.資源過快地盲目追加到網絡業是原因之一。在短期內對一個產業的過快投資,會使該產業畸形膨脹,當人們意識到并縮減對該產業的投資時,向其相關產業的購買需求也將減少。投資的驟熱驟冷,將使該產業和其相關產業陷入短期供給過剩的狀態。網絡業的情況即是如此。1997年之前網絡業處于市場孕育期,由于其較好的成長性為股市所追捧,各種公司不分良莠地逢網必觸、逢網必炒。觸網最直接的效果是二級市場的股價攀升。然而,股市賬面上的財富卻不完全是真實的,因為市值增長遠遠超前于經濟的實際增長。股市賬面上得不到兌現的部分就成了泡沫,成為一種假象,因為市場上根本沒有這么多錢來兌現每個人的股市財富。現金總數量和其真實價值是由社會總財富決定的,而不是由隨意變動的股市市值決定的。盲目投資在激烈的競爭下無法形成利潤,投入的大量資本無法收回,擴張就被迫減緩或驟然停止。與此同時,這些行業立即把影響傳播給上游正在跟隨擴張的產業。互聯網及其支撐行業,如網絡光纖、網絡商業軟件等的急速擴張及泡沫破裂,就是上述問題所致。
2.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信心受挫是關鍵。股市的非理性高攀達到一定程度,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達到極限,一些人開始拋售股票,在拋股的壓力下,股市下跌。這本來是股市的自我修正,但如果經濟中的不平衡因素同時開始更多地暴露,更多的人就會參與賣股兌現,當人們的心理防線因面對現實而嚴重受挫時,股市就崩潰了。網絡股的驟升驟降就是這種情況。
3.美國產業結構的“軟化”與虛擬經濟的繁榮,加速了股市泡沫的形成,并成為泡沫經濟產生的重要原因。在經濟發展中,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傳統產業逐步外移,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其主要標志是制造業占三次產業的比例大幅下降,服務業則明顯上升。伴隨著服務業產出比重的上升,美國出現了產業結構“軟化”的現象。加工制造業的外移為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創造了條件,而金融市場和交易工具的創新使虛擬經濟的繁榮成為可能。最后因風險投資的參與和退出,使虛擬經濟的泡沫處于高漲和破滅的變換之中。
二、網絡經濟的優勢分析
以高科技為后盾的網絡經濟的確能夠改變世界,但它無法在一夜之間改變世界,它對世界的改變剛剛開始,網絡經濟的真正力量還在后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網絡的發展是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的。這是因為:
1.信息網絡的使用能夠降低成本、促進競爭,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使經濟接近于完全競爭的狀態。經濟學理論認為,競爭之所以不完全,很重要的一點是信息不對稱。而網絡使世界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原因之一便是消除時空差距,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在網絡經濟中,由于信息的完全性與傳播的快捷性,使理性預期大大增強,進一步推動了經濟自由化。對交易雙方而言,網上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因此網絡使以完全信息為前提的假設得以實現,從而使市場配置機制更有效率,減少了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市場失靈。
2.網絡經濟使邊際成本由遞增變為遞減,邊際收益由遞減變為遞增。傳統經濟學的基礎是邊際成本遞增法則,這是工業社會高成本社會化的反映,其實質是成本隨著社會化的擴大而增加。因為傳統的生產要素——土地、資本、勞動都具有邊際成本遞增和邊際收益遞減的趨勢。與之不同的是,網絡經濟的經濟學基礎則是邊際成本遞減法則,它是信息社會成本社會化的反映。網絡成本主要由網絡建設成本、信息傳遞成本和信息的收集、處理制作成本三者構成。由于信息網絡可以長期使用,并且其建設費用與信息傳遞成本與入網人數無關,所以前兩個的邊際成本為零,只有第三種成本與入網人數相關,即入網人數越多,所需信息就越多,這部分成本就會隨之增大,但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都是下降趨勢。網絡規模越大,總收益和邊際收益就越大。
3.傳統產業對網絡業的依賴性增強。信息網絡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傳統產業擴張,從而使兩者之間界限模糊,出現了新舊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對網絡業而言,它不僅是計算機硬、軟件、電信、互聯網的簡單組合,而且通過國際資本迅速滲透到零售、媒體傳播、醫藥等傳統產業,并賦予傳統產業以新的技術含義。對于制造業、銷售業、銀行業等傳統產業,網絡一端連著消費者,另一端連著企業與經銷商,使他們得以擴大銷售范圍、壓縮成本、縮短流通時間。可以看出,信息產業已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對傳統產業來說,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實現產業內部的升級改造,以迎接網絡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一種必然選擇。
4.網絡經濟順應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網絡經濟是知識經濟的一種具體形態,知識、信息同樣是支撐網絡經濟的主要資源。“知識已成為所有創造財富所必需的資源中最為寶貴的要素,……知識正在成為一切有形資源的最終替代。”正是知識與信息的特性使網絡經濟具有了可持續性。信息與知識具有可分享性,特別是在錄制、計算機、網絡傳輸技術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其再生能力很強,這就為信息資源的共享創造了更為便利的條件。正如托夫勒所言;“土地、勞動、原材料,或許還有資本,可以看作是有限資源,而知識實際上是不可窮盡的。”網絡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絕工業生產對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網絡經濟的未來特征
經過調整、擠掉泡沫之后的網絡業將會呈現出哪些特征呢?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可歸納為:
1.新型網絡企業將取代傳統網絡企業。網絡經濟的突起不僅打破了原有的經濟格局,也催生了一批網絡企業。如前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業與制造業的結合將進一步深化,成為新型網絡企業。注意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將成為眾多國家的戰略選擇,網絡經濟與工業經濟的相互補充和相互帶動作用將更加明顯。許多人認為單純從事軟、硬件產品開發與生產的傳統網絡企業應該是近水樓臺,實際恰恰相反,傳統網絡企業將無情地被新型網絡企業所取代。
2.商務為主,電子為輔。電子商務作為企業間或企業與個人之間進行商業交易的一種新型商貿手段,是網絡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但電子商務中,電子是輔助、商務才是主體,電子是為商務服務的,而商務本身就是傳統產業的內涵。因此,電子商務就是互聯網與
傳統產業的交合。一些企業重電子輕商務,或有電子無商務,都必將受挫。眼下,國內外許多網絡公司處于困境,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把網站變成純服務性機構,而沒有注重商貿業務的開發,使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業營銷手段還不能實現收支平衡。
3.資本引導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過去信息網絡技術發展主要依靠技術本身的動力,而今技術和資本已成為一張紙的正反兩面,信息網絡的發展和速度主要來自資本的慷慨支持。PC時代是硅谷精英們的驕傲,而網絡經濟的爆發,則是硅谷與華爾街共同奮斗的結晶。沒有資本的支持、不了解資本市場、不懂得資本運營,要進軍網絡業,簡直就是紙上談兵。原Chinabyte總經理宮玉國說;“我們總是活在資本意志下面,目前資本確實對于中國網絡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資本是市場中最主動、最活躍的運動主體,也是組合各種生產要素、支撐各種技術產業的主體。資本的本性就是增值,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資本的高效增值提供了基礎,同時資本的進一步增值又引導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
4.其他各產業的發展,將真正體現網絡業的引領作用。網絡業從廣義上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它不斷通過國際資本市場滲透到其他傳統產業中,從而引發一次又一次新的產業革命,促進了產業結構重組,優化了國民經濟結構。這樣,必將帶來各產業大發展的浪潮,而各產業的發展也將進一步仰賴于網絡業的發展,因此,信息網絡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領頭羊。
網絡經濟初見端倪,已使我們眼花繚亂。可以預見,新的信息網絡經濟的發展浪潮將使信息產業不僅成為各產業的龍頭,而且也將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支柱,將直接決定未來的人類生存和國家命運。在這個時候,誰認為網絡經濟的發展進入冬季,都有可能喪失一個最好的趕超機會。
參考文獻:
[1](美)阿爾溫·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創造一個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27.
[2]馮鵬志.網絡經濟的涵義、特征與發展趨勢[J].理論視野,2001,(5).
[3]張輝.投資的和干事的想法是不一樣的[N],中國經營報,2001—06—12.
【網絡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展望】相關文章:
我國物流研究的現狀及展望08-06
旅游俄語教學模式現狀與展望08-26
網絡倫理:現狀與前景08-06
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思考08-12
我縣非公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措施08-16
貧困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對策08-15
我縣非公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措施08-15
“互聯網+電視”發展現狀與展望08-18
鎮辦事處民營經濟發展現狀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