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商務管理論文>電子商務論文>新經濟的“結構動力學”

    新經濟的“結構動力學”

    時間:2023-02-20 08:37:03 電子商務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經濟的“結構動力學”

    事實上,1997年以來瘋魔世界的“新經濟”的許多因素早已經包含在以往的“舊經濟”里面了。但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顯然極大地降低了新的經濟結構調整費用,從而使我們有了探索新的經濟發展的結構動力學的經濟學理由。 
    ----1997年,美國市場上出售的中國制造的女孩兒玩具“芭比娃娃”的典型的成本結構如下: 

    ----在最大的玩具零售連鎖店“Toys & Us”的零售價格為9.99美元,從中國出口的批發價格為2.00美元,其中:原材料價格、從臺灣進口的半成品價格、從日本進口的假發價格、從美國進口的包裝材料價格、以及這些材料的運輸和管理費用,總共為1.65美元,中國工廠收取的加工費為0.35美元。 

    ----這樣,中國工廠的邊際利潤率是17.5%。這一利潤率似乎很高,卻有極大的隱患。如哈佛教授波特爾早就指出的,僅僅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國家,其競爭優勢轉瞬即逝。不僅如此,基于廉價勞動力資源而獲得的高利潤率還容易使我們的廠商陷入“低水平陷阱”,即滿足于目前狀況的技術、管理、營銷策略和人員培訓。我們見到過許多家族式企業在更廣闊的市場機會面前失敗了,類似地,那些基于廉價勞動力競爭優勢的企業如果滿足于現狀,就將在更高層次的市場面前失敗。 

    ----那么,更高層次的市場是怎樣的呢?波特爾把基于廉價勞動力或廉價土地和礦產資源的市場競爭稱為“要素驅動的發展”。為了超越這一階段,企業必須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這需要不斷更新技術和不斷擴張生產規模,當然,也就需要不斷投資固定資產。波特爾稱這一類型的市場競爭為“投資驅動的發展”。 

    ----在眾多的已經進入了投資驅動發展階段的國家中,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繼續“超越”,進入了波特爾稱之為“創新驅動的發展”階段。在這一形態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關注的首要問題不是投資規模和市場份額問題,而是面向“個性化”的、為最廣大客戶“量身定制”的、服務導向的“生產”問題。(這是加了引號的“生產”,因為個性化的生產已經不再具有工業生產的特征——追求規模經濟。)個性化生產追求的,首先是“價值”,其次是“規!。 

    ----這里的“價值”,在“新經濟”語言里特指客戶愿意支付的“特權價值”(premium values)。只要產品是個性化的,就應當索取超過“平均賦值”的價格。所謂“平均賦值”,是指在通常所說的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同類商品的任何一件商品在市場上能夠索取的平均定價,這一價格是供給與需求的均衡。這一均衡點所決定的價格,它所反映的價值,是最不需要這一商品的買主和最不愿意生產這一商品的賣主的價值。然后,通過“完全競爭”機制,在這一市場上銷售的全部商品就都被“均等”地賦予了最不需要它和最不愿意生產它的人對它賦予的價值。平均賦值,既是均等的,又是平等的。 

    ----但是經濟發展的一般情形總是從大規模生產同樣的產品,逐漸向著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格局演變。這一過程的推動力量是人自身,人在改善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時,要求更加豐富的生活方式。在人類演化的數百萬年的嚴酷生存環境里,靈活性就意味著最大生存幾率,不如此,人類就難以適應變幻無常的大自然。好奇,這幾乎就是人類的本性。換句話說,人類本性要求嘗試新鮮生活,要求生活變得更加個性化,從個性當中凸顯生命的終極意義。 

    ----以往的經濟發展,或者發展經濟學教科書,把“結構升級”解釋為諸如“產品周期”和“天鵝模式”這類的產業遷移過程。例如,大規模的鋼鐵生產在1960年代從美國轉移到日本。其后是1970年代的造船業和1980年代的化工業,從日本轉移到韓國。1990年代,對臺灣來說,所謂“結構升級”意味著大規模的飛機制造將從美國轉移到臺灣?墒,“互聯網革命”以來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跨國公司的實踐,將不再承認這一遷移過程。事實上,臺灣的電子企業群體已經驗證了這一新的、我稱為“結構動力學”的發展模式。 

    ----首先,過去十年內,我們看到許多大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類型的大企業,例如思科、飛利浦、IBM,都把自己的主產品通過“外包”方式,連同生產設備一起轉讓給專門從事大規模生產的企業例如億聯公司(Electronix)。這家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今天為全世界生產著幾千種名牌電子產品。這些“名牌”的所有者,例如思科公司,只給“億聯”下大額定單,甚至連定單都是億聯以思科名義找來的。然后,億聯把產品貼上思科的商標,運送給思科指定的客戶。 

    ----其次,在今天的美國社會,千家萬戶的個人獨資企業(self-employer)是這樣經營生意的:先到州政府,在大約一小時內,領取一張執照,每年交付大約幾十美元的執照費。然后在例如亞馬遜網站開一個店面,每年租金不過幾十美元。或者,更省力的辦法是參加eBay網站的拍賣,只要建立了信譽(靠eBay網站的系統積分制度),長期經營拍賣的人就等于在那里擁有了一家店面,網上店面的費用大大低于地面的租金。最后,你需要做的,是與一家大運輸公司,通常是聯邦快遞或UPS簽訂合同,你只要把商品目錄(包括價格)存放在該公司的網站,支付小額傭金,該公司就負責通過適當的渠道分發你的商品目錄(當然,運輸公司的這項服務也讓消費者不得不每天從電子信箱里把大批“垃圾信件”扔到垃圾箱里)。如果消費者愿意購買你的商品,他們先通知的不是你,而是運輸公司,因為你的商品(已繳費)存放在運輸公司的倉庫里,這樣送貨更快。在許多交易網站,你和運輸公司同時收到定單。 

    ----那么,千百萬小業主們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呢?一句話:設計方案。他們的工作就是設計新產品、新目錄、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和新的市場。互聯網為他們廉價地提供了幾乎全部的方案設計手段。 

    ----上面描述的,絕不是1997~1999期間的“網絡神話”,而是今天正在發生的事情。歷史永遠如此,當革命死去的時候,革命才開始生根發芽結果。 

    ----上面的故事可以用被經濟學家稱為“特征性事實”的陳述加以概括:新的生產過程傾向于把規模生產與方案設計分離開來。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的分工格局,在這一發展水平上,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品味足以支持個性化的產品方案;ヂ摼W把個性化的量身定制方案廉價地集結成為具有規模效應的生產。 

    ----第二個特征性事實也是現代“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特征:新經濟的方案設計師們傾向于協同設計和協同研究的知識生產方式。這里的 “協同”(collaboration),可以是網上的,也可以是地面的,其特征是人際交往(參見我寫的專業論文“人際交往、觀念創新及研發風險”,《記住“未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然而,基于知識的不同性質,網上的人際交往與面對面的人際交往所傳播的知識

    是不一樣的。前者更適合(費用更低)傳播那些“可編碼知識”(codified knowledge,例如以文字或其它書寫符號為載體的知識),后者更適合傳播那些“身體知識”(tacit knowledge,直譯為“隱秘知識”,或者“意會知識”)。 

    ----盡管存在大量與知識產權的保護相關的有待解決的問題,我們仍然觀察到,在目前已經進入“知識社會”的企業之間、企業內部員工之間、不同企業的團隊成員之間以及企業與其它組織及其成員之間,建立了廣泛深入的人際網絡。 

    ----如圖一的作者們證明了的,技能知識(習慣的、身體的、意會的知識)主要通過面對面交往進行傳播。因為,在圖一的“小范圍世界”里,知識傳播的效率最高。在隨機世界里,知識傳播具有完全發散的性質,大大降低了效率。在正常的世界范圍內,知識只通過“鄰居”關系傳播,大大降低了傳播速度。 

    ----另一方面,基礎研究的成果則主要借助知識的編碼形態在更廣泛的人群范圍內傳播和對研究開發產生影響。換句話說,基礎研究的知識更適合在圖一的正常世界范圍內傳播。 

    ----根據知識生產的不同層次,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應用開發”,知識社會在圖一所示的三類不同世界里建構了各種能夠有效率地傳播知識的人際關系網絡。這些網絡關系就是知識的協同生產基礎。 

    ----最后一個特征性事實,或者,一個超越了主流經濟學視野的知識經濟理論框架,由人們在四個領域內觀察到的特征事實組成,分述如下: 

    ----(1)包括“新增長理論”和“新國際貿易理論”在內的芝加哥學派主流經濟學所觀察到的技術進步的特征事實。這些事實告訴我們,知識的傳播與人群的收入水平、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和勞動者的人力資本含量及其結構密切相關。 

    ----(2)來自“演進經濟學”的觀察,這一視角強調知識積累和知識交往的演化特征,強調較為長期的演化周期,于是,它能夠看到諸如社會制度、價值文化、大腦學習機制這類復雜系統對知識的生產與傳播的制約和影響。 

    ----(3)以波特爾為代表的對“經濟組織”的觀察告訴我們,作為知識的載體和知識生產的主體,企業組織有其內在的動力機制,例如以利潤為動機的企業行為,又例如非政府組織生產和傳播的知識,這兩類組織的知識行為截然不同。不同知識類型的生產與傳播,于是依賴于不同組織之間的競爭結果。 

    ----(4)區域發展視角的觀察,這一觀察告訴我們,技能或身體知識的積累與傳播主要通過“相鄰世界”來實現。這里需要補充的另一因素是“認知能力”。如果一個區域的人群缺乏吸收新技術和基礎知識所必須的“認知能力”的話,哪怕這一區域十分鄰近技術先進的區域,知識也難以從先進區域傳播到這一區域里來。 

    ----以上四個方面的特征事實的觀察構成圖二所示的理解知識進步的基本框架。 

    ----根據上列的三類特征事實,讀者不難看到,今天,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經濟活動,或許有助于我們建構新的經濟發展的結構動力學體系,因為這些龐大的公司組織正在實行面向服務和個性化經濟的轉型。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它們以并購的方式,大范圍地把發展中國家的人力資本密集型企業合并到自己的內部(臺灣為我們提供了典型的案例)。今天,在一臺普通的IBM筆記本電腦里,安裝著馬來西亞制造的驅動器、日本制造的液晶顯示器、韓國制造的芯片和墨西哥制造的電路板?鐕镜幕顒诱嬲匕焉a變為全球性的協同生產了。 

    ----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經濟活動或許將壓抑新的經濟發展關系,因為正是這些最有勢力的公司,在世界范圍內,運用其權勢為它們擁有和還未擁有的知識產權申請適用范圍前所未有的廣泛的專利保護。 


    【新經濟的“結構動力學”】相關文章:

    反觀新經濟08-05

    新經濟測度08-07

    新經濟的精華與誤區08-05

    新經濟的構成要素08-05

    移動通信“新經濟”08-18

    新經濟增長理論08-14

    美國新經濟的發展及啟示08-05

    新經濟與網絡經濟08-05

    解讀新經濟的價值形態08-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午夜视频一级a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 | 亚洲jizzjizz妇女 | 色综合久久五月97 | 亚洲天天做夜夜做天天欢人人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