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提升企業價值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化之路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的潮流和趨勢。從黨的十五大到今年“兩會”上通過的“十五”綱要,信息化已經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作為國家信息化核心和基礎的企業信息化,近兩年來在國家經貿委、信息產業部及科技部共同發起的“企業信息化工程”的推動下,信息化在各行各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效。
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云南天然氣化工廠(以下簡稱“云天化”),座落在川滇交界處的云南省水富縣,主營化肥、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在響應“企業信息化工程”的號召下,他們也逐漸找到了自己企業的信息化之路,那么企業是如何實施的呢?
實現管控一體化
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的使用,使生產數據上傳具備了必備的條件。云天化多年以來堅持管、控一體化系統的開發,先后進行了四次軟件升級。
1989年,采用3Com+交換機,建成了第一套以太網絡,其主要目的是將合成氨單回路智能儀表實時數據采集,通過D-link總路線進行采集后在網上傳遞。當時,雖然技術不是很成熟,上網數據點只有30多個,但是初步實現了數據上傳目的。
1992年,由于引進了新的控制系統及PCSI接口,因此,企業用NetWare操作系統將所有進入DCS的控制數據一方面直接上傳,另一方面,對控制指標進行了加工處理,開發了調度數據管理系統。新系統投入使用后,加速了數據傳遞量,取消了合成操作人員的手工報表,減少了主控制人員的額外勞動。
在此基礎之上,云天化還與蘭州自動化研究所共同承擔了國家“九五”攻關項目“管理—控制一體化系統”的應用研究。1995年兩家共同研究開發出基于DOS系統的具有工藝流程界面的實時數據管理系統。1998年,他們又獨自開發了基于Client/Server的實時數據管理系統,將合成氨系統的全部生產數據實時導入管理網絡。
在大型化肥生產裝置中,設備在企業的固定資產中所占的比例達90%以上,設備運行狀況的好壞,其狀態正常與否,檢修質量的高低,檢修計劃的安排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生產與經營。為加強設備管理,公司機動部門從1992年起就組織人力開發了單機版的設備檢修計劃管理軟件及固定資產管理軟件。由于合成氨及尿素生產是在高溫高壓下進行的,工藝介質全部是通過管道輸送的,其狀態將直接影響生產的安全、穩定運行。為提高管道管理效率,從1996年開始,他們與浙江大學聯合開發出了網絡版的管道管理軟件,1997年投入使用。在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大氮肥生產裝置中,五大旋轉壓縮機組是整個裝置的心臟,為保障其正常運行并準確地判斷可能出現的故障,1993年,公司購買了Bentley公司的旋轉機械振動監測系統。這些軟件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設備的管理水平,使公司的設備管理,在人員少、裝置多的情況下一直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實現會計電算化
財務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核心業務。1992年,為加強財務管理,公司建立了財務處局域網絡,組織技術人員在XENIX平臺下基于Foxbase數據庫開發了財務管理軟件,1994年1月實現了財務電算化,甩掉了手工報表及賬目。由于使用了這套系統,云天化從改制到股份公司上市,只經過了短短的三個多月時間。1999年,為解決Y2K問題,公司對財務局域網進行了改造,用3Com公司的100M交換機,同時還購買了浪潮集團的“國強”財務軟件,擴充了自編財務軟件的功能。
會計電算化的使用,保證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科學、及時,使會計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和生成更加規范,有效克服了因手工操作所出現的失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有力地提高了會計報表的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要決策提供了有效的會計信息依據。
建設設計院局域網絡
云天化多年來一直堅持進行卓有成效的技術改造。特別是從1995年開始,云天化為保持企業長盛不衰,進行了大規模的二次建設,用自有資金建設甲醇、甲醛、聚甲醛三項工程。由于三項技改工程投資巨大,涉及到土建、機械、工藝、電器、儀表等多專業的設計與安裝,因此,為確保工程的建設進度,公司投資60多萬元建成了設計院局域網絡,購買了相關的設計軟件,配備了專用服務器及數字化工程掃描儀及打印機。系統投入使用后,經過短期的培訓,所有設計人員很快就甩掉了圖板,實現了計算機設計,使工作效率成倍提高,使“三甲”工程得以順利建成。除完成本公司的設計任務外,他們還承接了周邊地區的一些設計任務,從而創造了直接的經濟效益。
總體規劃實現信息化
1997起,有關網絡經濟、信息社會、電子商務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公司領導層根據歷年來各部門信息化的成效,敏銳地覺察到信息化與知識經濟將會對我們國家、社會及企業帶來巨大的機遇。1998年底成立了以董事長李新華為組長的“信息化與知識化領導小組”,成員由各職能部門主要領導組成,全面推進全公司的信息化與知識管理。并在企業管理處下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公司信息化規劃及日常管理工作。
由于進行了規劃,云天化的信息化進度明顯地加快了。1999年至今,信息辦與職工校聯合舉辦了幾期計算機基礎培訓,提高了大家計算機應用水平。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采用Cisco公司的交換設備,1000Mbs以太網技術,建成了覆蓋辦公系統的網絡系統,將以往分期建設的各子、局域網絡全部聯接起來,并通過2M DDN專用數據電路,與互聯網絡相聯。網絡開通后,生產上的實時數據不僅調度室可能看到,而且,所有關心生產的老總及管理部門都能及時了解合成氨、尿素裝置的生產狀況。TDM壓縮機振動監視系統也直接運行在機械老總及設備管理人員的案頭,讓他們足不出門即可對動力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全面監測。
同時,企業還投用了電子化檔案管理系統,開始建設辦公自動化系統(OA)。2000年6月到11月中旬,在公司生活區使用HFC及以太網技術建成了寬帶網絡,從而使云天化員工很快就可以進行寬帶上網,而當年企業就成為云南省最大的互聯網企業用戶。今年上半年,他們又對分散在23幢建筑內的車間及科室進行了網絡布線。至此,公司網絡基礎設施全部建成,形成了生產、辦公、生活三大網絡互聯的集成。
他們為了加強對外宣傳及對內溝通,于1999年12月18日開通了股份公司網站Http://www.yyth.com.cn及郵件系統。在內部,他們利用網絡建立了以宣傳、學習、服務、溝通、娛樂為主的“云天化信息港”網站,包括內部網絡及寬帶網絡的建設,極大地豐富了遠離中心城市的云天化的業余文化生活,開拓了大家的視野,提高了企業獲得外界信息的速度和數量。
遇到的問題
1.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是間接的、難以量化的,其回報是在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改變傳統的作業方式、管理方式時間接產生的,而這一點,在企業中也有不少人尚不理解。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投資工程,其建設成本比較高,而直接回報少,因此,搞信息化壓力非常大。公司在1980年也曾
經有過信息中心和電算站,但是,由于受制于當時的技術及管理,最后都被合并了。
2.由于化工企業大多數遠離中心城市,交通不便,在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等方面無法得到及時的支持;同時,由于信息化程度越高,企業的經營秘密、核心技術、商業秘密與計算機結合得越緊密,完全依靠外腦是不可行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是一次性購買一個軟件就可一成不變地使用下去,它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經營內容、管理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為保障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并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如何在企業內部培養、保持一定數量的專業而非臨時的網絡管理及開發人員,防止其流失是目前最為頭痛的問題。
3.信息也是生產力。在基礎風絡建成并接入互聯網后,如何挖掘網上資源,進行信息采集、篩選并加工,更好地為企業各項經營服務,目前尚處空白。這是一項需要公司領導層下一步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
【網絡提升企業價值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化之路】相關文章:
價值流重組政府信息化的必由之路08-05
企業信息化的價值08-05
網絡經濟是企業的必由之路?08-05
以信息化提升企業競爭力08-05
提升我國零售企業顧客價值的策略研究08-05
品牌價值視角的企業軟實力提升策略08-11
在創業中不斷提升人生價值(造紙企業演講)08-12
融資與企業價值04-07
巧用商業語言提升簡歷價值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