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商務管理論文>電子商務論文>論網絡信用貨幣

    論網絡信用貨幣

    時間:2023-02-20 08:33:30 電子商務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網絡信用貨幣

    摘要:網絡信用貨幣產生于貨幣的流通職能和支付職能。它仍然遵循著信用貨幣發展的一般規律,并保持著信用貨幣的一般性質——可兌換性,即兌換成價值物的能力。而信用等級越強的貨幣,社會兌現的可能性越大。網絡信用貨幣的產生對于紙幣、銀行信用和銀行監管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何謂網絡信用貨幣

      首先讓我們建立這樣一個互聯網世界的支付模型。模型中共有三方:從事結算的網絡公司、銀行、顧客。支付體系是國際互聯網,支付工具是以數字存在的支付指令。

      模型一:顧客向網絡公司發出以銀行為付款人的支付指令。網絡公司利用自己的技術設備將支付指令發給銀行。銀行經確認按顧客的要求進行支付。

      模型二:隨著顧客越來越頻繁地利用結算公司發送支付指令,網絡公司發現有些支付不用及時兌現,有些顧客之間的交易可以抵消,于是網絡公司為每個客戶設立一個交易賬戶,對每一筆經銀行確認或承兌的交易在債權人債務人的賬戶上作相應登記,同時向債權人發出回執,并保留原始債權憑證。每隔一段時間,將各賬戶匯總軋平,將到期余額向債務方銀行提示付款。債權人則可憑保證書將債權買回,到期時可憑保證書要求結算公司提示銀行付款。對于即期付款的指令,債權人可憑保證書要求立即兌現。一經付款,結算公司將收回保證書。

      模型三:顧客這時可以持該網絡公司的保證書要求在一定限度內貼現或到期要求兌換成銀行存款或相應債權憑證。隨著承認并持有這種保證書的人愈來愈多,人們在匯票到期支付以前以收到保證書為付款標志,并將其作為承兌匯票進行轉讓。出于方便考慮,即使是到期支付后,人們也不再要求一定兌換成銀行信用貨幣,而是將銀行存款保存在網絡公司的賬戶上。這樣就可以長期持有這種保證書進行商品交換。我們這里假定1.沒有違約風險;2.銀行信用貨幣和網絡信用貨幣1:1兌換,即發生銀行完成兌付、顧客收回債權或網絡公司貼現票據三種情況任何之一,網絡公司都要收回顧客所持有的網絡貨幣。

      這是網絡信用貨幣發展的三部曲。模型一實質上是票據托收系統。網絡公司相當于是銀行的技術支持部門,它的出現克服了代理行制度造成的結算延遲,中間環節過多等弊病,同時在網絡時代為銀行節省了開發網絡支付技術的費用,因而能夠迅速發展起來。

      模型二類似于早期發展以來并一直使用的銀行間票據清算系統。此時的網絡公司同時為多家銀行收取票據,相當于自動票據清算所(Auto ClearingHouse),是票據清算的樞紐。惟一的區別是傳統的票據清算系統是封閉系統,互聯網是開放系統。這使得普通網絡公司也能從事這項工作。

      模型三網絡公司發生了飛躍。它的結算賬戶被廣泛使用,保證書被廣泛接受,成為新的流通和支付手段。它發行了網絡時代下的信用貨幣。模型一和模型二已經存在,模型三尚未出現,但它是模型二發展的必然。它的誕生不僅遵循著信用貨幣發展的一般規津,而且有自身獨特的背景。它對現有貨幣制度帶來巨大沖擊。

      二、網絡信用貨幣的產生

      網絡信用貨幣產生于貨幣的流通職能和支付職能。關于貨幣的職能問題,馬克思的貨幣學說作出了最為充分的論述。馬克思認為貨幣的文明形式歷經了金屬貨幣、紙幣、信用貨幣和勞動貨幣。從金屬貨幣到紙幣再到信用貨幣是貨幣形式的根本性變化,是貨幣職能逐步分離的過程。按照馬克思的貨幣學說,人們關心的是貨幣的交換能力,而不是它有無內在價值。因此作為流通手段,人們的選擇標準是方便、快捷、安全。紙幣是這樣,網絡貨幣更是如此。從性質上講,網絡信用貨幣同紙幣一樣都是價值符號。馬克思指出:“在金屬貨幣記號上,這種純粹的象征性質還在一定程度上隱藏著。但在紙幣上,這種性質就暴露無遺。”從金屬貨幣到紙幣,是貨幣形式的一個根本性變化,完成了從價值實體到價值符號的轉化過程,而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強化了價值符號的象征性質。如果說紙幣產生于金的流通手段,那么網絡信用貨幣則是使這種流通手段被現代信息技術強化的結果。

      我們考察了貨幣的流通職能,從邏輯上分析了符合代替實體的可能性。貨幣要想順利流通,離不開另一職能——支付手段。因此我們當從一連串的交換行為考察貨幣運動時必須引入另一個概念——信用。

      信用,簡單地說就是商品交換中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信用貨幣則是記載這種關系的證券。早期的信用貨幣產生于商業信用,即交換的賒銷關系,如匯票。它在一定范圍內發揮流通和支付職能。銀行制度的出現和發展大大擴大了信用貨幣的流通范圍。一方面,銀行以其黃金儲備為保證發行銀行券,不斷滿足票據貼現要求,提高了商業票據的信用;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體系內的票據結算功能提高了信用貨幣的流通性。雙方作用,使得銀行信用在商品交換中越來越重要。而銀行券這一主要的銀行信用貨幣,成了一般化的流通支付手段。它具有雙重性質:1.體現債權債務關系;2.以信用為基礎的貨幣符號。

      由此我們看出“信用貨幣產生的自然根源是貨幣的支付手段的職能”。

      回到模型三。我們將模型三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網絡公司發出承諾付款的保證書,同時收回原始匯票。顧客可以憑保證書拿回債權或要求網絡公司貼現或提示銀行付款,即從一種信用貨幣“兌換”成另一種信用貨幣。這種保證書類似于銀行券。不過可兌換銀行券可兌換成黃金,這里的保證書可“兌換”成銀行存款或債權憑證。這是一種基于銀行信用的信用,是網絡票據傳輸和貼現的信用。

      第二階段,顧客人人都持有這種保證書。這時候,從一種信用貨幣兌換成另一種信用貨幣已顯多余。人們更注重的是這種貨幣的交換能力,開始使用它進行支付。這種保證書最終演變成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這個過程與銀行券的發展過程非常相似。與銀行信用貨幣不同的是,網絡信用貨幣最初不是用來貼現票據,而是一種簿記或票據托管憑證。這種形式在無網絡的世界里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流通,但是互聯網催化了它的發展。

      以上,我們主要論述了網絡信用貨幣的產生。我們的結論是:網絡貨幣產生的自然根源是貨幣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產生的物質前提是網絡和信息技術。

      三、網絡信用貨幣的主要性質

      網絡信用貨幣的產生背景雖然獨特,但它仍然遵循著信用貨幣發展的一般規律,它本身仍然保持著信用貨幣的一般性質——可兌換性。

      可兌換性,簡單地說就是信用貨幣兌換成價值物的能力。網絡信用貨幣是基于真實的匯票或債權關系開出的證券,它既是托管憑證又是兌現保證。它和銀行信用貨幣都有真實交易關系和債權關系為基礎,都具有可兌換性。在《資本論嘩,馬克思曾引用富拉敏的話說“幾乎每一種信用形式都不執行貨幣的職能;不管這種形式是銀行券,是匯票還是支票,過程本質上是一樣的,結果本質上也是一樣的。”這句話是說銀行券、匯票。支票都是銀行創造的信用工具,他們之所以能流通,并不是因為他們本身是價值物能發揮“擔保品的作用”,而在于憑著一類憑證能夠占有價值物,而保證他們能占有價值物的是簽發這些憑

    證的銀行信用,銀行憑自己的信用保證他們“兌現”。如果銀行的信用喪失,不能保證他們“兌現”,此時的信用貨幣一文不值。

      信用貨幣的兌現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信用機構的兌現,這一般表現在銀行的出納上。另一種是社會兌現,即購買商品和勞務。

      早期的可兌現銀行券是黃金的代表者,通過銀行的出納,可以隨時兌現足額的金幣。銀行券返回銀行,債權債務關系消失。后來的銀行券是不可兌換成黃金的,但只要它的發行量是根據交易價值量來調節的,通過到期匯票的兌付,銀行券最終回到銀行。因而同樣可以正常流通。

      現代的銀行信用貨幣如匯票、支票的兌現性主要體現為兩方面:1.銀行兌現,即轉化成銀行存款;2.社會兌現,即購買商品和勞務,支付債務,實現對價值物的占有。其中以第二種為主。

      對于網絡信用貨幣來說,它的兌現性的實現也分兩種。第一種,假設銀行信用高于網絡貨幣的信用,顧客要求發行人貼現,取回原始匯票和提示銀行付款,以保證手中的債權的信用等級。這三種方式的最終結果都是使這種信用貨幣回到出發點,網絡公司同顧客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轉移或消失,網絡信用貨幣完成使命,退出流通領域。第二種,如果顧客充分信任網絡信用貨幣,利用信用貨幣去購買商品,則可直接實現對價值物的占有,這樣這種信用貨幣就停留在流通領域,成為商品交換的媒介。這兩種兌現存在這樣的關系,第一種兌現是第二種兌現的保證,而現實中通常實現的是第二種兌現。

      這兩種兌現對于發行者和持有者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對于發行者來說,信用貨幣在外流通的時間越長,發行公司享受的負債好處越大。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它可以獲得再投資的收益。對于持有者來說,與可兌換成黃金的銀行券相比,網絡貨幣的可兌換性已經很弱了。當銀行信用強于網絡信用時,通過第一種兌換,的確可以獲得減少違約風險的好處。當銀行信用與網絡信用處于同等地位時,通過第一種兌現,無非是從一種信用貨幣兌換成另一種信用貨幣,不能獲得“保值”的好處。因此,人們進行第一種兌換的可能性愈來愈小,而更多的是用它進行商品交換。

      總之,信用等級越強的貨幣,社會兌現的可能性越大,信用等級越低的貨幣,機構兌現的可能性越大。

      四、網絡信用貨幣的影響

      (一)網絡信用與銀行信用

      模型一、二、三既是網絡信用發展的過程,也是網絡同銀行業競爭過程。

      模型一、二是網絡票據結算與銀行票據結算系統的競爭,主要取決于技術優勢。模型三是銀行信用與網絡信用的競爭,主要取決于信用貨幣的信用等級。這是由信用貨幣的可兌換性決定的。從前文的論述可以看出,信用貨幣的可兌換形式對信用貨幣的約束。如果人們更愿持有銀行信用貨幣,那么要求將網絡信用貨幣轉移成銀行信用貨幣的意愿增強,持有網絡信用貨幣的人逐漸減少,其流動性降低,最終退出流通領域,模型三就退化到模型一。

      反之,人們對網絡信用貨幣的交換性能非常信任,更多地使用它進行商品交換,于是網絡交易額就越來越大,因為我們假定銀行信用貨幣和網絡信用貨幣1:1兌換,即一旦到期時顧客選擇銀行兌付,則要收回所持有的網絡貨幣,所以如果顧客長期選擇網絡的話,那么將意味它要把銀行漲戶的資金存入網絡賬戶。這樣不僅網絡信用貨幣在流通領域的數量愈來愈大,銀行信用貨幣在流通領域的數量愈來愈小,而且銀行存款越來越小。這種狀況持續下去,銀行的表內、表外業務的大部分生意將被網絡公司奪取。

      也許會出現另一種狀況,即銀行自身網絡化,但不論是網絡公司銀行化還是銀行網絡化,傳統的銀行業是難以抵御網絡的沖擊,正如比爾蓋茨六年前所說的那樣:“銀行業是必不可少的,銀行卻不是。”

      (二)網絡信用貨幣與紙幣

      隨著網絡銀行業的發展,紙幣的持有量毫無疑問會大量減少,但是紙幣不會消失,換言之,代表國家信用的價值符號不會消失。我們前文已經論述,貨幣符號(尤其是不可兌換成金銀的)的信用等級完全取決于發行體的信用。紙幣的發行體是國家,除非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或政治危機,國家的信用要高于私人部門的信用。假如人們是對風險厭惡的,當信用制度發生危機時,人們更傾向持有國家法幣,而不是銀行信用貨幣或網絡信用貨幣。這也就是貨幣理論中所說的“貨幣荒”。從這個意義上講,紙幣作為國家法幣是不會消失的,除了應付日常小額支付,它將主要以儲備的形式出現在發生信用危機時,國家將用紙幣購買信用貨幣,恢復公眾信心。

      (三)網絡信用貨幣與銀行監管

      信用貨幣是無抵押的長期負債。這意味著,經營信用貨幣和使用信用貨幣都有一定的風險。當今的銀行監管中,為防止銀行濫放信用,保護存款人利益的監管措施主要是存款保險、貸款保險和銀行準備金制度。而對于網絡信用貨幣,由于它特殊的運行方式,使得現有監管模式難以對其發揮作用。網絡信用的發行前提首先是一個票據結算和托收部門,其自身資本金要求較低,只需滿足技術維護和日常開銷即可。它也無需吸收活期存款,它的負債主要是顧客尚未提取的貼現額或自愿保存在網絡賬戶上的余額。因此,現有針對活期存款的銀行監管法規是難以對它實施的。監管部門可以按以下思路制訂監管措施:

      1.即我們在模型中作出的假定。網絡信用貨幣必須與真實交易總額實施1:1兌換,選擇持有網絡貨幣的顧客不能同時選擇持有銀行信用貨幣。

      2.開設網絡公司存款保險。這一點旨在與銀行保持同一標準。

      3.對發行人資格進行審查,提出最低自有資本金要求。 


    【論網絡信用貨幣】相關文章:

    論金融信用08-05

    電子貨幣與網絡支付08-05

    電子貨幣網絡銀行對貨幣政策金融監管的影響08-05

    論商業信用與商業信用制度之構建08-05

    論增強穩健意識靈活操作財政貨幣政策08-15

    論增強穩健意識靈活操作財政貨幣政策08-16

    論網絡對青年的影響08-12

    論網絡營銷08-05

    論網絡的利與弊作文01-2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 | 色七七在线综合视频 |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 | 日本全部一级视频 |